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磐安县大磐乡后塘农业高级社,97户,359人,(田355亩,地67,山210亩,宜农宜牧,繁殖耕牛有习惯,成绩大。)全社有大小牛60头。其中成年母牛23头,1957年连部投入繁殖,1957年9月有13头母牛产下14头小牛,(其中一头母牛连二年产双胎),还有10头怀孕,繁殖率达100%以上。该社计划1958年每户达到有牛一头,他们繁殖耕牛的经验主要是: 一、首先领导重视畜牧生产,坚持贯彻农、牧结合的方针:为了加强畜牧生产的领导,社务委员会决定:由副社长及管理委员,1人分别负责全社猪、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和县农业局的指导帮助下,在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组织党委成员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封信》,端正路线,提高认识,把发展养猪当作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件大事来抓。经过_年多的努力,全社养猪有了较快的发展。现在,全社养猪5638头,户均3.26头,比去年六月增长了4倍。全社每个大队、生产队都有一个猪场,集体猪场发展到64个,集体养猪达1913  相似文献   

3.
南海县南庄公社总耕地面积53500亩,其中桑地面积9800亩,鱼塘面积24000亩,甘蔗面积9700亩,全社共十八个大队,二百一十一个生产队,农业人口共51323人,是一个地少人多的经济作物地区,近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公社党委带领全社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抓了桑树良种化基本建设;从一九七六年以前全公社不够100亩良种桑的基础上,仅用三年时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份止,全社已种良种桑2873亩,占桑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解决了耕畜不足的困难。从一九五六年起,县委就加强了繁殖耕牛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了上级党委有关繁殖耕牛的各项政策,发动群众繁殖耕牛,使耕牛产仔逐年增多。一九五五年产小牛一千九百二十五头,一九五六年产小牛二千九百一十一头,一九五七年产小牛三千五百三十七头,一九五八年产小牛三千九百八十八头,并且实现了满怀。一九五九年一至六月,已经产小牛三千五百八十四头,相当于一九五八年全年产仔的百分之九十;预计到年底共可产小牛九千头,比一九五八年底耕牛总数三万一千九百零六头增加百分之二十八。全县现有已孕、带仔的母牛一万二千六百头,占到适龄母牛的百分之九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九头耕牛中,一类膘占到百分之八十一,二类膘占百分之十七,三类  相似文献   

5.
<正> 淮阴县古寨公社有一万八千人口,三万亩土地。一九六八年全社桑园八百亩,产茧三百担,粮食总产六百万斤。一九八二年桑园发展到五千二百亩,占可耕地的百分之十七,户平桑园一亩三分七厘,全年五季蚕共发蚕种八千八百二十一张,总产茧四千五百五十担,全社户平产茧一百二十一斤,创全地区户平产茧最高记录。九房大队总产蚕茧一千零四担,成为全省第一个蚕茧超千担的大队。另外,八二年全社嫁接桑苗三千五百  相似文献   

6.
揭西县甲埔大队地处平原区,是棉湖镇的近郊。全大队十四个生产队,274户,1818人,耕地面积1100多亩。近两年,大队党支部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大力支持和鼓励社员利用本地母水牛挤奶,做到役乳综合利用,使耕牛生产不断发展,且体积肥壮,据今年十一月底统计,全队耕牛103头。比七五年85头增加21%,比七八年94头增加9.6%全大队存栏成年母牛92头都实行役乳综合利用。目前,正处于泌乳期的挤奶母牛共62头,占总母牛数的67%。这个大队的实践证明,水牛挤乳大有可为,共有六大好处。 1、水牛劳役又挤奶,集体社员收益大。过去,这个大队的耕牛单纯劳役,农忙时间短,农闲时间长,耗料又费工。自从利用水牛挤奶以来,每头水牛母每天挤奶可达4  相似文献   

7.
今年三月,盱眙县出席了中央在陕西省渭南县召开的畜牧现场会议以后,接着县委向全党全民提出了“要得产量高,耕畜繁殖搞”,“耕牛大跃进,产量成倍增”,“学渭南,超先进,争取四全(全配、全准、全产、全活)第一名”,“三年翻一番,五年成7万”的战斗号召经过连续的三次配种突击运动,现在已基本上实现了耕牛“四全”县。全县大小耕牛25,182头,有繁  相似文献   

8.
南海县南庄公社总耕地面积五万三千五百亩,其中桑地面积九千八百亩,鱼塘面积二万四千亩,甘蔗面积九千七百亩,全社共十八个大队,二百一十一个生产队,农业人口共五万一千三百多人,是一个地少人多的经济作物地区。近几年来,全社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由于坚持了以鱼塘蚕桑生产为主,并把蚕桑生产作为带  相似文献   

9.
<正> 1986年底江西省全年牛存栏267.9万头,1987年约277万头,突破历史最高纪录。这些牛群,主要是作为役力使用的耕牛,乳牛仅有1.2万头。按每头水牛负担耕地20亩,每头黄牛负担耕地17亩,役用牛占牛群数78%计算,全省作为役用的耕牛基本上够用了。因此养牛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就是一个迫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情况焦家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祖国西北没有经过互助基础直接建立起来的一个大型农业社,也是闻名甘肃全境的重点社之一,该社位于河西走廊永昌县以西约15华里的地方,地势十分平坦,部分土地已使用机耕,全社现有893户5,234人,共有土地25,835亩,耕畜1,381头(匹):(马:234匹,牛:650头,骡:18匹,驴479头)羊群现有5,235只,全社分六个生产队,21个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 今年春耕前,我们对耕牛生产政策和饲养管理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这次调查了二个大队,一个是历年耕牛生产发展较好的车步公社黄沙大队,另一个是耕牛生产属于中等水平的月子公社梅香大队。二个大队均处丘陵山区,共有农户101户,18个生产队,水田面积1151.5亩。这两个大队均在1981年全面实行包干到户。目前耕牛生产的情况:两个大队共有耕牛97头,其中可耕76头,占70.4%,适凡母牛55头,占总牛数56.7%。1981年共产小牛18头,成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一个主产粮、棉的浅丘陵地区,共有人口47万,耕地685,256亩,现有耕牛26,536头,(母牛有15,619头,内有应配种的适龄母牛11,917头),其中能劳役的23,519头,平均每头牛负担耕地面积29.1亩,如果加上复种指数,则每头牛实际负担的耕作量已上升到90亩左右,全县各地历年来就没有繁殖耕牛的习惯,缺牛情况是相当严重的,为了彻底  相似文献   

13.
一一般情况秋江位于萍乡县的北部,四面多山,地势较高。该江发源于流源冲,终于楼下,沿江有流源,秋江庙背联和等四个乡。全面积计东西长约十五华里,南北宽约五华里。计人口一○二二一人,户一八八六,耕地面积九、一四九点八九五亩,耕牛九○七头,猪一九六○头(1952年二九○九头)。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公社地处阳武河灌区,气候温和,土地平坦。盛产高粱、玉米、小麦及其它杂粮。全社耕地面积32483亩,人均1.6亩。两年多来,我们狠抓了配合饲料的试验、生产与推广,促进了饲养业的发展。去年上半年全社交售肥猪2506头,比上年同期增加56.1%;养鸡、养兔增加近一倍;羊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該队位于福建省輻清县东南部,是个人多地少,土地脊薄,青草奇缺的滨海乡村。全大队有六个生产队,191戶,836人。耕地总面积770亩。現有耕牛25头,其中能劳役的有28头。以年龄站队,十岁以下有九头,十岁以上有18头。从体质来看,一类牛有13头,二类牛有11头,三类牛有一头。这个大队,老牛多,飼草缺,耕牛又养得好,一、二类牛占95%以上,并且創造了連續14  相似文献   

16.
耕牛溴敌隆鼠药中毒的救治张正元周彭福(江苏省江都市兽医卫生监督所,225200)1发病经过1988年我市邵伯区丁伙镇某村有两头耕牛、邵伯镇某村有3头耕牛,由于全区乡镇各村开展大规模灭鼠运动,路边和田坝边都投入了灭鼠药物—溴敌隆,因此以上5头耕牛到田埂...  相似文献   

17.
每户五百瓜     
浙江省淳安县横沿公社为增产大量饲料,保证养猪大发展,开展了一个“户户种植五百株大南瓜”的群众运动,已取得显著成绩。到三月十七日止全社已种上南瓜七千一百四十亩,二十五万余株,同时还种下焦藕等高产饲料作物四百二十一亩。一个以“每户五百瓜”为中心的扩种高产早熟饲料作物的群众运动,正在全社范围内深入展开。随着养猪业大发展,如何有计划的生产和供应饲料,已成为当前畜牧业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之一。中共横沿公社党委十分重视这一工作,早在二月间先后在两次党委会上,对饲料生产作了专门的研究与安排,全社今年要养猪四万头,以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发展一半计,共需饲料六千万斤,这些饲料除现有一千多亩常年种植的饲料基地与农副产品解决近三千万斤外,尚缺三千余万斤,这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耕牛血吸虫病的重疫区。经过多年来的查治。病牛由1973年的5209头,感染率13.7%。到1979年下降到1768头,感染率5.8%。为了加快消灭耕牛血吸虫病的步伐。根据新药“7505”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展,贵港市种植业的内部结构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近十年,经济作物发展较快的以甘蔗为首位,1980年种植面积13.03万亩,1990年33.9万亩,增加20.87万亩,增长160.17%,年递增10.03%。由于甘蔗生产的发展,促使耕牛大幅度增加,并出现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增长速度快。贵港市1980年前耕牛存栏多年徘徊在7~9万头之间,1980年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上沪公社地处丘陵山区。全社十七个大队,一个茶场、一个林场,三万四千四百七十人,七万余亩山,一万七千另七十三亩水田。每人平均不到五分田,却有二亩山。是个人多、田少、山多的公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公社党委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和“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经过六年的大干苦干,开辟新茶园一万另六百七十六亩,垦复老茶园二千二百二十五亩。今冬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