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黑龙江省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防治和解决玉米丝黑穗病成为当前玉米生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是世界上重要的玉米疾病。从丝黑穗病发生的症状特点出发,结合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丝黑穗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吉林省玉米产量和农民收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是北方春玉米常发生的病害,尤其冀北丰宁地处燕山深处,海拔梯度、温差变化大,无霜期差异大,尤其中北部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时常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常年发生率3-5%左右,严重年份个别地块发病率可达60%,造成不同程度减产,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依据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规律,结合丰宁实际提出今后防控对策,以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危害损失,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是北方春玉米常发生的病害,尤其是冀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玉米丝黑穗病时常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近些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总结了其发生特点,依据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规律,分析了发生原因,并结合丰宁县实际提出了今后的防控对策,以期为确保玉米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经常发生的两种主要病害,常常同时发生,许多人常将丝黑穗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在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者的症状、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有很大区别,因此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若不能准确区分二者,势必会影响防治效果。一、症状区别1、发生时期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一般到穗期出现典型症状;而玉米黑粉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2、受害部位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为害部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玉米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玉米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春季气温低是丝黑穗病发生的有利条件,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博 《现代农业》2007,(11):38-3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玉米生产上发生普遍并为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植保站对全县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在玉米栽培区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发病后期形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发大量黑粉。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黑疸,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影响玉米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时个别地块甚至达到60%以上。因此,研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对3种以福美双和戊唑醇为主要成分的玉米种衣剂进行田间防治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比较了3种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显著;种衣剂能有效地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提高玉米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东北地区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丝黑穗病原菌可存活多年,通过土壤、粪肥和种子进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此病在铁岭县发生普遍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栽培区玉米丝黑穗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在50%以上,造成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减产。一、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生。20世纪80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易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30万亩左右。但是,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高达5万亩左右,对玉米生产构成很大威胁,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工作实际,就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好玉米丝黑穗病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是世界性重要的玉米病害。我国自1919年在东北发现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应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通常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由此导致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在北方地区,近年来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那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在我镇玉米生产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该病是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组织,使雌穗变成一个黑粉包,致使发病株无收。本文根据及多年观察及防治试验结果分析总结,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 :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 ,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 ,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 ,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 ,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 ,发病越重 ,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 ,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火焰苞、灰苞、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达30%。因玉米丝黑穗病危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和产量,给农户造成了很大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症状,并针对其防治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