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古代农业管理思想大都是从宏观角度提出来的,但在某些著述中,也有涉及到微观农业管理的内容。所谓微观农业管理,是指以地主庄园或独立经营的农村家庭为对象的管理,其中包括一般原则和生产经营的具体措施。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古代社会,农业生产被认为是财富的最主要源泉。对家庭来说,则是获得富裕生活的可靠途径,所以贾思勰认为:“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这里的治生,是指不同于富国的个人(家庭)致富。既然如此,家庭农业管理也就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成运 《农业考古》2015,(1):110-113
魏晋隋唐时期的屯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中国古代的屯田思想也因此在这一阶段得以完善。该时期的屯田思想主要是在对前代屯田思想总结基础之上的创新,其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内轻外重;因水置屯;强化管理;畜力保护与工具革新;以军事、保民为目的。这些屯田思想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推广作为推进农业生产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一项极其庞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贯穿着农业发展历史的整个过程。我国的农业推广自农业生产活动开始就已萌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并随着农业推广程序的创立,逐渐走向正规化。研究分析我国古代农业推广史,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农业推广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功不可没,而蕴含其中的创新精神、重农思想、官民合作思想,以及理论联系实践思想在当代仍有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4.
劝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封建王朝实现其对农业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元政府实现对中原有效统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其中推广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是当时劝农官的主要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5.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7,(1):104-109
中国古代农业长盛不衰,在自然农业经济运作模式下,以环境安全、生态保护型的农业生产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着众多人口的生计,维系了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铸就了中国农业文明。“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独特的“土壤”里产生发展,并在传统农业文明中不断强化、提升,由此引导了中国古代农业思想及其农业实践,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对东汉崔寔 《四民月令》的农业教育思想进行探究 ,论述了崔寔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方面的重要思想 ,特别是其关于广义的农业教育、庄园与家政管理教育、本富教育、家庭理财与济贫救困教育、农隙蒙训教育等内容。该书对指导农业生产和改善农业经营管理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农时"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学术研究中,"农时"来源于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包括天象、气象、物候、农事四个方面。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下重新来考察"农时",发现"农时"除了以上层面的意义之外,还逐渐演生为"天时"和"天运",是天人合一思想缔结的枢纽,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思想意义。巫史传统下的"农时"包括:观类取象思维下的象"时";天人交感思维下的得"时";由农时到天运的循环历史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作为周代社会生活反映的《诗经》,蕴含着丰富的农业伦理思想与观念,主要包括"重农劝农""顺天守时""量地尽利"。"重农劝农",指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特别重视农业而非其他产业,将劝农制度化。"顺天守时",指时人主动顺应自然节律,积极因循农时节奏,以安排农事与生活。"量地尽利",指时人主动顺应地域风土,积极辨识与改良土壤,以进行农作生产。这些思想是中国古代农业伦理思想的关键要素,《诗经》时代是中国古代农业伦理思想发展的奠基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才之道”哲学思想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产生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人们在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古代农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是灿烂而辉煌的。中国古代农书总结、记述和传承了这一文明,它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见证和结晶。中国古代农书中蕴涵的农业思想和技术,不但为我国古代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而且对现代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农业文化、农业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改进(改造)与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谈新形势下生态农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态农业已经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未来其发展要满足国家要求,符合社会期盼,就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从系统观、资源观、方法论、管理机制等方面多做文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生态观,包括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及以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制度,并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对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析,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保护制度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承载能力,以及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农田"蒸发水"开发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的运用,构建农田节水技术体系,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探索草畜产业的开发和水资源贸易途径,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增进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发展生态农业迫在眉睫。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还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带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较为客观,所以发展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文章在阐明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涵义基础上,指出生态农业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上的运用和体现:通过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分析,得出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客观必然性;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及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提出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入手,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分依赖,促进我国工农业走向高端化;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要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层次,提高科技含量,解决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两高一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军 《农学学报》2011,1(10):31-33
从追溯循环经济理论起源着笔,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深刻内涵,总结提炼了新时期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即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相扣的标准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简要回顾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古就有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并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积累了朴素而丰富的经验,稻田养鸭就是其中一种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其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今后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旅游业发展的持续高涨等,中国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现了很多的困难,保护与利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中山市南朗镇及大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稻田养鸭进行实地调研与问题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促进其长久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谭光万 《农学学报》2016,6(8):97-100
战国时期我国传统农家学派得以形成。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农家学派却在战国以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上古帝王农神传说入手,采用史学考辨的基本方法,探究传统农家学派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其流变,发现传统农家学派的学术思想源自上古帝王农神传说及农稷之官。依据农家学派的学术渊源和学说重点不同,可以将农家学派划分为神农流派和后稷流派。战国以后,农家学派的发展流变可追踪为农家学派重农思想表达的官方化;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专业化及融入其他学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军 《农学学报》2011,1(12):31-33
从追溯循环经济理论起源着笔,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深刻内涵,总结提炼了新时期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即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相扣的标准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简要回顾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