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前报介绍了柞蚕卵感光(光照18小时)是柞蚕二化性区域产生滞育蛹(二化变一化)的主要因素。蚕卵感光时间越长,温度 越高,发生滞育蛹就越多。反之,发生滞育蛹就少。但是,柞蚕卵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照的敏感程度尚不知道,故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2.
天蚕夏眠蛹控光解除滞育的最适时期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蚕夏眠蛹控光解除滞育的最适时期选择沈孝行,娄齐年,卞元生,姜成宽,赵丰标,董官廷,李玉修(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方山柞蚕原种场)(山东省丝绸总公司)天蚕(Antheraeayamamai)是以卵越冬,至翌年春孵化出蚕。但是,由于受光周期、温度等环境的...  相似文献   

3.
滞育与非滞育柞蚕物质积累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守星 《蚕业科学》1993,19(1):53-56
<正> 柞蚕化性有其一定的遗传性,但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关于环境因子对柞蚕化性的影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幼虫期光照是蛹期滞育的主要原因,卵期光照对滞育也有影响;二是认为饲料营养是影响滞育的主要原因;三是认为温度对滞育也有重要影响。本试验对不同滞育性柞蚕及雌雄个体分别取样,测定了五龄早期至化蛹初期各物质的含量,比较了蛹期滞育与非滞育柞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昆虫激素类似物对柞蚕滞育蛹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以蛹滞育。为了探讨昆虫激素类似物对柞蚕滞育蛹的生理作用,我们对柞蚕滞育蛹进行了注射不同种类、剂量的昆虫激素类似物的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柞蚕为二化性品种杏黄的秋茧。依据柞蚕滞育蛹的形态标志[1],确认其完全进入滞育状态。供试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为JHA,为日本产增丝剂;蜕皮激素类似物MH日本产20-羟基蜕皮酮;抗保幼激素AJH为日本产咪唑类化合物SSP-1(30%粉剂)。1.2试验方法将柞蚕滞育蛹翅缘周围用70%乙醇消毒,用微量注射器将药物从节间膜注入滞育蛹体内。保护温度23℃、湿度70%。具…  相似文献   

5.
合成滞育激素对家蚕卵Gpase、NAD-SDH、PFK、FBP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化性蚕品种大造在高温(25℃)明条件(每日光照18小时)下催青时,全部产滞育卵,在低温(16℃)暗条件(全天黑暗)下催青时全部产非滞育卵。低温暗条件下催青的大造在化蛹第3日注射一定剂量的合成滞育激素,可以诱导其产下70%左右左右的滞育卵。这种由合成滞育激素诱导形成的滞育卵,在滞育期中Gpase,PFK,FBP,NAD-SDH等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酶活性与非滞育卵不同,,但与天然滞育卵相似。只是酶活性和蚕卵解除滞育的时间比天然滞育卵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勇  秦利 《中国蚕业》2014,(4):87-91
1 暖茧 暖茧是指人工加温补湿,促使蛹体适时发育而羽化出蛾的技术措施.柞蚕滞育蛹经过冬季的低温保护,滞育被解除而变为活性蛹.解除滞育的活性蛹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就会逐渐发育而羽化出蛾.但初春时气温和室温都比较低,蛹体在自然条件下发育缓慢,经历时间长,羽化出蛾、产卵较迟,不能适时孵化出蚕,不仅直接影响春柞蚕生产,而且还对秋柞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蛹体发育时间长、营养物质消耗大,还会造成蛹、蛾体质弱,影响卵及幼虫的生命力;因此,需要人工加温补湿暖茧,促使蛹体正常发育,保证按时羽化、制种、收蚁.  相似文献   

7.
柞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个世代中经历成虫、卵、幼虫、蛹四个变态,无论是一化性地区或二化性地区,柞蚕是以蛹态越冬,而做为鲜活的柞蚕种卵属于不滞育,这是与桑蚕生活史上的不同点。因此做为桑蚕种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把计划之余的种子改做下一季节用种或第二年用种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而做为柞蚕卵,保卵期最多不超过25d,保卵期过长,直接导致卵质消耗过大,  相似文献   

8.
已进入滞育的正常一化柞蚕蛹或脑神经被割断了的有脑蛹,在适宜的温度下经长光照(17小时/每日)照射后,短期内可解除滞育;相反,光照刺激不能使手术除脑蛹在同样条件下解除滞育。 实验进而用萤火虫荧光酶测定了在长光照刺激下,正常滞育蛹、手术除脑蛹与假手术蛹(脑神经割断,脑保留),及经历自然光线明暗变化的正常滞育对照蛹等4组蛹体中,血淋巴系统的ATP含量的消长情况。显示蛹体在滞育阶段,ATP含量维持在最低值;无论创伤与否,光照均能使有脑蛹体复苏发育,ATP含量随之逐步增加业在羽化前一周呈现一峰值;羽化后ATP含量即行下降。除脑蛹体在手术创伤修复过程中,ATP含量略有增加,以后逐步恢复至最低值,虽经光照刺激,因无脑蛹停滞发育,ATP含量也不再波动。 因此,脑是控制蛹体滞育与否的重要器官。有脑及除脑蛹血淋巴系统中的ATP含量消长的不同,正与迄今为止已经报导的蛋白质合成情况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相一致。说明光照使脑激活后ATP的合成加速,以供应从蛹至蛾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开发柞蚕的可利用价值,对柞蚕幼虫、嫩蛹(神仙蛹)及滞育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以滞育蛹最高,分别为59.2g/100g和12.1g/100g;总糖和粗多糖含量则以嫩蛹最高,分别为3.0g/100g和5.4g/100g,其中,嫩蛹的粗多糖比柞蚕幼虫高58.8%,比滞育蛹高74.2%;氨基酸总量嫩蛹最高为44.94g/100g,而且其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也高于柞蚕幼虫和滞育蛹,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0.68%和12.84%。柞蚕嫩蛹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昆虫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光处理为对照,采用不同光照时长与光照强度的日光灯照射河南一化性柞蚕品种豫大1号和辽宁二化性柞蚕品种沈黄1号的蚕茧,探讨不同光照处理对柞蚕蛹滞育解除的影响以及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体内海藻糖和糖原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400 lx、17 h/d的光照组合对豫大1号的滞育解除效果最好,羽化高峰期时间最早,校正羽化率为80.0%;沈黄1号在260 lx、17 h/d的光照条件下达到最高校正羽化率(89.9%),400 lx、17 h/d为羽化高峰期最早的光照组合。日光灯照射下,豫大1号的平均校正羽化率较沈黄1号低9.1百分点,羽化持续时间长19.16 d,但2种柞蚕蛹都在光照处理50 d左右达到羽化高峰期;自然光照射下,豫大1号的校正羽化率较沈黄1号的羽化率高9.4百分点。无论是在17 h/d日光灯照射还是自然光照射处理期间,豫大1号和沈黄1号滞育蛹的海藻糖含量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豫大1号滞育蛹在自然光照射处理期间糖原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在17 h/d日光灯照射处理期间,糖原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沈黄1号滞育蛹的糖原含量在17 h/d日光灯照射和自然光照射下都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的糖类物质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的适生地,柞蚕蛹资源丰富,可常年培育蛹虫草。试验表明,利用一化性柞蚕的滞育蛹培育蛹虫草,蛹体僵化的快慢与菌种的形态、菌液的稀释倍数、接种剂量有关;蛹体僵化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18~27℃。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6—7月气温高日照长期间;如采用26℃±1和短光照每日15小时黑暗综合因素处理新九蚕品种蛹期,可获得平均蛾产525.9粒卵,其中滞育卵为506粒,滞育较深滞育卵率为96.2%,不出现再生卵,而在该时期的自然温度31℃,日照13时10分48秒下的对照区,平均蛾产386粒卵,其中滞育卵只有230粒,滞育卵率仅占59.6%,同时所产的滞育卵,滞育浅。相比之下试验区增产滞育卵276粒,加深了卵的滞育,延长了滞育期。因此温度和光照的条件会改变蛾产滞育卵数量和产的滞育卵滞育深浅之差。说明中温度和短光照条件可以诱导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高温和长光照抑制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导至应产滞育卵的蛾改变为产非滞育卵或产滞育浅的卵。短日照的4月和10月的季节,如果5龄期感受温度稍高于蛹期,可提高产滞育卵率。相反,5龄期温度低于蛹期,虽然蛾平均产卵达518粒,但滞育卵只有417粒,滞育卵率仅占80.5%。出现非滞育卵多。显现出5龄期和蛹期感受变温的效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柞蚕的滞育及其解除滞育的机理是柞蚕化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南方亦是柞蚕留种的关健,以往我们已经阐明蛹期长光照能激活并释放脑激素(羽化激素),使滞育蛹体解除滞育,(钱、梁、1979),后来并进一步与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合作作了“解除柞蚕滞育的分子机理探索”(柯、钱等,1984),1983年冬,我们并开始了柞蚕滞育蛹脑与发育蛹脑超微形态学的研究。实验滞育蛹用广西蚕业指导所放养引进的山东杏黄,83年9月收茧,发育蛹用该所放养的青黄一号,83年5月收茧,于8℃冷藏,10月下旬取出暖茧,11月初旬,在生理盐水中解剖二种蚕蛹,取出蛹脑,用一般电镜试料制作法制成超簿切片。电镜观察表明:滞育蛹脑激素分泌颗粒密集,细胞质内细胞器糙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均未找到,而发育蛹脑激素分泌颗粒分散,细胞质内线粒体尤其糙面内质网明显可见。过去认为CGMP刺激了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通过电镜观察知道CGMP刺激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脑激素颗粒,从而打破了蛹的滞育,次级反应才是蜕皮激素和ATP含量的增长,CGMP进一步放大蜕皮激素的效应,促使细胞核中基因表达,引起有关蛋白质的成合和蛾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从而羽化成蛾。  相似文献   

14.
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方法是柞蚕"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的唯一措施,探明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规律,可为柞蚕种质资源鉴定、保存、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合成滞育激素 蚕卵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进一步阐明家蚕滞育激素在诱导滞育卵发生以及对蚕卵滞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对低温(16℃)暗催青的二化性品种大造,在化蛹初期注射合成滞育激素,诱导其产下滞育卵,然后将这种滞育卵分别用25℃和5℃保护,调查其在滞育过程中糖元、海藻糖、山梨醇和甘油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从化蛹第3天开始,每天注射150pmol/合成滞育激素,连续3次,可得到70%左右的滞育卵。这种滞育卵在产卵初期糖元的含量与自然滞育卵相似,但山梨醇的含量仅有自然滞育卵的50%左右。诱导滞育卵在5℃中保护时,解除滞育的时间比自然滞育卵提前,孵化率比自然滞育卵低20%左右。未孵化卵大多在转青期死亡。由上述结果推测,这种诱导滞育卵在产卵初期糖元与山梨醇的代谢间存在某种障碍,从而影响山梨醇的合成,导致滞育的提前解除和胚胎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6.
柞蚕是以蛹滞育越冬的昆虫之一,研究滞育蛹及非滞育蛹的蛋白质种类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其滞育机理的解明。通过SDS-PAGE获得滞育与非滞育雄性柞蚕蛹的蛋白质图谱在分子质量16~105 kD范围内均出现清晰的25条带,其中大小为79、54、48、29 kD的蛋白质表达量较高,79 kD的蛋白质为高丰度表达的大分子质量蛋白质;采用2D-PAGE技术分析,在滞育蛹蛋白质样品中检测到的总蛋白质斑点数为400个,非滞育蛹蛋白质样品中检测到的总蛋白质斑点数为619个,非滞育蛹蛋白质斑点明显增多,二者蛋白点匹配率仅为37%,蛋白质的等电点变化剧烈,差异性较大,匹配率较低。研究结果提示柞蚕蛹滞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低温冷藏处理一化性柞蚕越年蛹 ,具有解除其滞育的效果。在温度为 0℃下冷藏处理一化性柞蚕越年蛹 8d、6 d、4d和在温度为 - 1 8℃下冷藏处理 4d,其解除一化性柞蚕越年蛹滞育的效果与出蛾集中程度、制种成绩等均优于现行的感光处理解除滞育的方法。出蛾的实际时间较感光处理解除滞育法推迟了 3 d以上  相似文献   

18.
王庆忠 《北方蚕业》2008,29(2):16-17
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方法,是柞蚕“一化二放”的主要技术。40w萤光灯,100cm照距,每日连续感光17h,试验结果表明一化性柞蚕蛹羽化发蛾率可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柞蚕资源(柞蚕的4个变态期——蛾、卵、幼虫、蛹及蛹油、蛹皮、柞树、废丝等)在医药、食品、化工、饲料、农林业生防等方面综合利用最新研究进展及新产品开发状况和目前柞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我国柞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是用日照长短的变更作为信号,使蛹神经系统感受,诱导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与产滞育卵的关系,调查成虫产滞育卵情况。结果,在广州地区自然光照下,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成虫产非滞育卵率最高;4月上旬较低,到9月底以后的成虫基本上不产非滞育卵。蛹期日照增长到18小时以上,打破原来早上羽化的规律,整日有羽化。雌蛹对日照长短反应敏感,而雄蛹则不会引起化性变化。同品种个体间对日照长短反应有差异,长日照试区敏感的个体产非滞育卵率高,不敏感的个体所产的卵滞育浅,到11月底到12月初,就逐渐解除滞育,提早孵化;短日照区无此现象。品种间对日照长短反应也有差异,新九种比7532种敏感性强,但反应规律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