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麝鼠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饲养麝鼠的目的是获取毛皮。加速麝鼠繁殖,提高仔鼠成活率是获取鼠皮的关键措施。如何提高仔鼠成活率,这是养麝鼠户常常遇到的问题。提高仔鼠成活率,除了加强哺乳母鼠饲养管理,使母鼠能分泌足够奶水外,对新生仔鼠也需要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 1989年8至10月份,笔者在兽医临床工作中遇到麝鼠颈、背部脓肿病例,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经手术治疗后,除1只最严重的母鼠死亡外,其它5只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一、生殖器官和繁殖特性 (一)麝鼠的生殖器官 麝鼠的生殖器官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殊构造,公母鼠生殖器官的体积、重量和机能随季节改变呈现出规律性的周而复始的变化,是麝鼠季节性生殖的生理基础。 1.公鼠的生殖器官: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和阴茎等组成。  相似文献   

4.
<正> 麝鼠是一种能在水中活动、陆地栖居的草食性经济动物。为了减少母鼠的空怀数。提高优良种公鼠的繁殖能力,我们曾对麝鼠的几种人工配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麝鼠的繁殖     
麝鼠是野生草食性动物,属季节性繁殖。南方气候温暖、水草丰茂,因此麝鼠繁殖期较长,可从2月初到10月末;北方气候寒冷,水草生长缓慢,其繁殖期较短,可从3月底到8月底。麝鼠4—6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鼠在整个繁殖季节里呈周期性发情,一般  相似文献   

6.
<正>麝鼠的繁殖与气候、食物和生活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野生条件下,麝鼠一年内可产2~3胎,每胎平均6~8只仔鼠。在人工笼养和圈养的条件下,据笔者1989年对本县15户饲养的32只成年母鼠繁殖调查的情况看,全年只有22只母鼠产仔,空怀率达31.25%(经产空怀率 22.2%,初产空怀率 42.86%)。其中全年产仔 1胎的有 15只母鼠,占母鼠总数的46.88%;产2胎的6只,占18.75%;产3胎的有1只,占3.13%。共产30胎次,产仔总数121只,每胎产仔2~7只,平均每胎产仔4.03只(经产每胎平均4.52只,  相似文献   

7.
<正> 麝鼠的生殖生理尚缺乏系统资料。我们利用三年时间,在野生麝鼠驯养试验中,对483只成年公母鼠((?)238只、(?)245只)的生殖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报道如下。一、麝鼠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公鼠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麝香腺、阴茎。  相似文献   

8.
麝鼠是皮肉兼用和药用价值很高的食草性经济动物,普及推广麝鼠养殖,抓好繁殖提高成活率是关键。现把山东省曹县位湾镇麝鼠养殖场几年来摸索的一些繁殖经验介绍如下: 1.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期 麝鼠一般4个月左右达性成熟,性成熟以后在正常情况下每15天左右出现一次发情,发情持续时间为3天,亦称性欲期。母鼠发情表现兴奋不安、食欲低下,喜嗅公鼠后躯,  相似文献   

9.
麝鼠养殖是一项新兴起的养殖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由于饲养者缺乏经验,麝鼠不是不孕,就是死亡,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根据上述事实,经过几年现场观察认为,造成麝鼠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外下述几种:1.天气炎热,供水不足,引起麝鼠中暑死亡;2.麝鼠在水中排便,麝鼠饮用了被粪便污染的池水,引起发病死亡;3.引入新鼠或饲养密度过大,相互残杀死亡;4.饲料单一,引起营养缺乏症死亡,或从外地购入病鼠引起传染病死亡;5.配种期间,如将两公一母或两母一公放在同一笼内,引起同性之间的相互残杀死  相似文献   

10.
赵庆福 《饲料研究》1989,(12):22-23
全国科技致富能手河北省滦平县毛皮动物饲养场场长曲振海,人称“麝鼠大王”,从1984年饲养麝鼠,今年可出栏麝鼠2,500对。他的饲养技术有“十字经”:一、种:选种是基础。他选种是把体质外形好,生产性能高,后代表现好的公母鼠作种。方法分两步走;一是从幼鼠期着手,了解幼鼠期的生长发育及父母本的毛色、毛质、体重体长和性格等情况;二是了解4个月以后的变态。总的要求是:①毛色栗黄棕  相似文献   

11.
本论验采用人工补加光照的方法,观测麝鼠非繁殖期(冬季)的性腺变化,为在一年中增加繁殖胎次奠定了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冬季以递增方式每日补加光照3小时20分至5小时39分,可明显地促使公鼠睾丸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曲精细管的管腔中精子数目增多;同时也明显地促使育成母鼠卵巢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卵泡发育,试验后期母鼠有明显的发情表现,而对照组母鼠则无此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 黑龙江九三农垦区王利杰同志、黑河地区逊克县江洪军和程有林二同志及其它来信的同志: 你们来信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麝鼠养殖中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新养户更是没有饲养经验,现就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供参考。 目前,发展麝鼠养殖业是城市职工和广大农村的农户致富的好门路。由于麝鼠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强,繁殖力高,且以植物为食,饲料易得价廉,饲养管理简单,所以是项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有前途的养殖业。母鼠年产2—3胎左右,平均胎产6—9只,人工饲养1对麝鼠可繁殖20多只,仅毛皮一项至少可收入150—300元。但是,目前对麝鼠安  相似文献   

13.
麝鼠是皮肉兼用并具药用价值的草食性动物 ,发展麝鼠养殖 ,搞好繁殖提高成活率是关键。现将山东曹县位湾镇麝鼠养殖场养殖麝鼠的经验介绍如下。选择优良种鼠 :3~ 1 0月是麝鼠的繁殖季节 ,在这期间要选择健壮、机敏的麝鼠做种鼠 ,勤换池水 ,1 0~ 1 5d进行 1次消毒 ,勤换垫草。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期 :麝鼠 4个月左右达性成熟 ,性成熟以后每 1 5d左右出现 1次发情 ,发情持续期为 3d ,亦称性欲期。母鼠在发情中常表现出兴奋不安 ,食欲低下 ,喜嗅公鼠后躯 ,追逐 ,拱动公鼠 ,鸣叫频繁 ,主动接受公鼠爬跨交配。妊娠与产仔后的保活 :麝鼠妊娠期…  相似文献   

14.
<正> 麝鼠的繁殖活动具有季节性.北方一般在4—5月份,气温在10℃以上,水温8℃以上,就具备了发情配种的自然条件.公鼠在繁殖季节始终处于发情状态,而母鼠发情具有周期性,周期长12—15天,发情持续时间8—10天,只有在母鼠发情的高潮(第3—6天)才能成功的交配.水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交配的进行.笼舍类型、活动空间、气温、营养条件等是影响麝鼠繁殖率的主要因素.一、繁殖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一)发情配种期:此期要提高日粮  相似文献   

15.
麝鼠的性别比较难识别,第二性征极不明显,由于多采用一公一母配对饲养,所以性别鉴定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定: 一、看肛门到尿生殖孔间的距离:公鼠大于母鼠1/3左右,成年公鼠1.8~2.5cm,母鼠1.3~1.8cm;幼公鼠1.5~1.7cm,母鼠为1.1~1.4cm。 二、看肛门到尿生殖孔间的毛被:公鼠肛门至尿生殖孔间的毛被致密,全覆盖皮肤,公鼠腹股沟处两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3月上旬,无锡市郊区麝鼠养殖户连续发生麝鼠突然死亡。笔者诊断为麝鼠巴氏杆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麝鼠香可作为医药用麝香或香料用麝香的代用品。提高麝香产量,就是提高麝鼠养殖经济效益。麝鼠胆小、易惊,如不及时捉鼠取香,使香液流失,实在可惜。尤其是产香盛期,也正是产仔盛期,取香产仔互为矛盾。产仔期需要安静,取香就要捉鼠。如若捉鼠不当则导致鼠惊慌,有时乱撞致死;有时母鼠将仔鼠带入水中淹死;还有时公母鼠乱跑将仔鼠踩死。为解决产仔与取香这一矛盾,可快速准确捉住公鼠,顺利取香。具体方法如下:1从幼鼠开始驯化幼鼠分窝后即人为经常驯化,每次喂食给鼠信号,经常接触、触摸,使其逐渐失去野性。2固定喂食时间每日早…  相似文献   

18.
麝鼠的雌雄鉴别李顺才(河北农技师院动科系昌黎066600麝鼠第二性征极不明显,体重、体长差异不大,其雌雄在外观上识别较困难,在生产中正确识别雌雄,具有重要意义。1雌雄鼠的肛门至尿殖孔间距不清。一般说来,公鼠的间距比母鼠的大1/3左右,成龄公鼠为1?..  相似文献   

19.
麝鼠是皮肉兼用和药用价值很高的草食性动物,发展麝鼠养殖,搞好繁殖提高成活率是关键,现介绍如下: 1选择优良种鼠 3~ 10月份是麝鼠的繁殖季节,在这期间要选择健壮、机敏的麝鼠做种鼠,勤换池水, 10~ 15天进行一次消毒,勤换垫草。 2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期 麝鼠 4个月左右达性成熟,性成熟以后每 15天左右出现一次发情,发情持续期为 3天,亦称性欲期。母鼠发情表现兴奋不安,食欲低下,喜嗅公鼠后躯,追逐公鼠,鸣叫频繁,主动接受公鼠爬跨交配。 3妊娠与产仔后的保活 麝鼠妊娠期为 28天左右,产前 5~ 10天对圈舍要清扫,并加细软的…  相似文献   

20.
麝鼠的繁殖技术一、性成熟及种鼠选择麝鼠的性成熟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有密切关系。南方气候温暖,水草丰茂,麝鼠生长繁殖较快。幼鼠3—4月龄性成熟,4—5月龄体成熟。4—8月龄为繁殖季节。3月下旬发情,妊娠期25—29天,年产仔2—4胎,胎间距离为34—45天,胎产仔7—9只,多的达18只。成活率高(99%左右)。第一胎产仔较少,两年以上母鼠产仔多。春季第一胎产仔比以后各胎产仔多。健壮、发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