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鸭曲霉菌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又名鸭霉菌性肺炎,主要发生于温暖潮湿或多雨季节。该病尤以雏鸭易发,该病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很高,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鸭沙门氏菌病又叫做鸭副伤寒。因为患本病的雏鸭死前有时见身体翻转,腹部向上,所以又叫做“仰卧病”或“猝倒病”。雏鸭很容易得这种病,尤其是出壳后几天到2周龄左右的雏鸭。  相似文献   

3.
从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雏鸭及病死雏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鸭肝炎病毒。利用鸭胚肝细胞培养病毒,呈现典型CPE,向细胞维持液中加入1%的鸭胚尿囊液,CPE的维持时间可延长至60小时。将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回归鸭胚和雏鸭.其致病力不见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根据当前我省养鸭业发展的情况,对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疫里氏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鸭霍乱、鸭副黏病毒病和鸭流感等危害性较大的疫病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出采取强化防疫观念,制订严格合理的防疫制度,阻断传播疾病的渠道(创建生物安全系统),做好雏鸭的运输和饲养管理,满足鸭正常的营养需要,提供充足卫生的饮水,避免或减轻应激,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建立科学免疫程序以及搞好带鸭消毒等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制定了适合我省养鸭业发展的种鸭蛋鸭免疫程序和内鸭免疫程序。减少鸭疫病的发生,保证养鸭业健康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具有较高传染性,发病率在10%-60%之间,死亡率可达30%-90%以上。该病易发难治,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使鸭只自身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感染大肠杆菌,造成鸭只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造成残次鸭过多,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了饲养成本,甚至失去饲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鸭瘟,称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染性最高,北京鸭次之。病鸭和病愈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病鸭的分泌物、排泄物、羽毛等均带有病毒,故洪水泛滥时,易引起鸭瘟的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养鸭户对鸭瘟的防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不知如何去防治,为了减少鸭瘟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做好以下工作:1转变观念 很多养殖户对鸭瘟的预防掉以轻心,认为鸭瘟的发病率不高,持无所谓的态度,免疫时以“走过道”…  相似文献   

8.
蔡来长 《中国家禽》2001,23(18):25-26
产蛋期种鸭的死淘率,是指种鸭入栏开产至产蛋结束(一般为300天)这段时间的死亡、淘汰的数量占入栏开产母鸭总数的百分数。正常的生产中,产蛋期种鸭的弱残死亡及淘汰一般不超过10%,经调查有不少的种鸭场其淘汰率超过20%。重点抓好以下几点措施,可以大大降低产蛋种鸭的死淘率。1选好种鸭,建立无病健康鸭场要提高种鸭的成活率,首先要选择适应性强,高产和符合本地气候环境的优质鸭种饲养,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等。此外,更重要是从无疫情的种鸭场引进优质的种鸭,为建立无病健康种鸭群打下基础。2抓好育成期的限饲,提高种鸭…  相似文献   

9.
鸭冠状病毒肠炎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感染鸭冠状病毒的鸭在痊愈后的一段时间内能抵抗强毒再次感染,对鸭场调查表明:得病后痊愈的鸭很少有再次发病的。用鸭胚上传代培养的第5代病毒,经灭活加佐剂制成灭活苗对鸭进行免疫试验,大部分鸭有一定的免疫效果;对我们已传代至75代的鸭胚传代毒,经口服、肌注两种途径免疫鸭,有较好的免疫效果;用康复鸭的血清对20日龄的鸭实施被动免疫,未能保护鸭抵抗强毒的攻击;康复鸭产蛋孵出的雏鸭缺乏抵抗强毒攻击的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10.
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又名鸭疫综合征等,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各日龄的鸭,但以2-6周龄雏鸭或中鸭多发。  相似文献   

11.
鸭瘟防治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1病因鸭瘟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鸡、绵鸭最易感染发病。鸭瘟的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其排出病毒传染健康鸭群,或者是由于健...  相似文献   

12.
浅谈肉鸭场中疫病流行情况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养鸭大国,无论存栏量还是饲养品种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去年我国存栏量达6.61亿只,约占世界存栏量的70%。我国饲养的鸭品种繁多,如北京的北京鸭、浙江的绍兴鸭、福建的金定鸭、江苏的高邮鸭等,其中北京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肉鸭品种,英国的樱桃谷鸭、法国的奥白星鸭、美国的枫叶鸭、丹麦的丽佳鸭、澳大利亚的狄高鸭等均是在北京鸭基础上选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1 鸭瘟 1.1 流行情况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常见发病鸭头颈肿大,故俗称“大头瘟”。该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有发病的。该病流行期较长,可达15—30d,发病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鸭瘟病毒病,简称鸭瘟,又名大头瘟或鸭病毒性肠炎。是鸭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致病力强,鹅与病鸭密切接触也会感染致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但鹅群感染发病后,能迅速传播,引起大批死亡。本病是养鹅地区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要做好鹅群鸭瘟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7):45-45
金星鸭业南口种鸭场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北京鸭育种场,近日成功举办了“北京鸭发展历程展览”,这是金星鸭业中心实现第二次创业确立“以北京鸭育种为核心”,实现北京鸭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要活动。展览内容分为图片展览和文字概述两部分,详细介绍了北京鸭的起源及发展史,重点展示了金星鸭业中心成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北京鸭育种、繁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生动地再现了不同时期北京鸭育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办公生活条件,以及生产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详实反映了北京鸭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6.
应用鸭胚肝细胞培养鸭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鸭胚肝细胞成功地培养了鸭肝炎病毒,并呈现典型CPE,向其细胞维持液中加入1%的鸭胚尿囊液,CPE的维持时间可延长至60小时,将该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回归鸭胚和雏鸭,其致病力不见明显减弱。鸭胚中和试验证明,鸭肝炎病毒在鸭胚肝细胞上形成CPE的能力能被特异血清所中和。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1~7周龄雏鸭。1997年8月,该病在我市开始流行,到去年9月,先后在16个养鸭户发生18次,现已成为我市危害鸭的主要疫病之一。累计存栏鸭30960只,发病鸭11276只,病死鸭5704只...  相似文献   

18.
5种鸭传染病的防治@潘玉民,于为民,辛英5种鸭传染病的防治潘玉民,于为民,辛英1.鸭瘟:又叫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存在于病鸭的各脏器、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病鸭的排泄物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鸭业的兴起,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四大传染病在许多鸭场时有发生,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特征、免疫程序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1 鸭瘟1.1 特征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月龄以上的鸭,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流泪、排绿色稀粪。有的病鸭出现头颈部肿大,因此称为“大头瘟”。这种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2 免疫程序(1)肉鸭,在1~7日龄经皮下注射0.5毫升鸭瘟鸡胚化弱毒苗,其免疫力能保持至上市。(2)蛋鸭,在2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鸭经肌肉注射0…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发生于25日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鸭病毒性肝炎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很少见报道。以下报道一起鸭病毒性肝炎与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