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我国的蔬菜栽培面积广,种类繁多,土传和种传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是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一些老菜区,由于重茬严重,土传病害发生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正>草莓根腐病有黑根腐和红中柱根腐等多种病症,是草莓根部重要的一类病害,特别是在连作多年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根腐病是日光温室辣椒常见的病害之一。近几年随着各种土壤杀菌剂频繁、大量地使用,根腐病对某些土壤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等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和耐药性,因此防治效果逐年降低。2010~2013年连续4年,我们在日光温室辣椒种植面积较大的齐河县宣章屯镇跟踪调查发现,重茬地块的个别日光温室辣椒根腐病发病率达到60%以上,间隔两年种植的地块,发病率一般在30%。  相似文献   

4.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对我省大豆生产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不合理轮作,大豆重茬面积增加,导致该病有加重和扩大的趋势。我省应从选育抗线品种、改善农艺措施等方面进行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  相似文献   

5.
草莓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特别是在多年种植草莓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世界范围内草莓主产区已报道的根腐病病原物达20种之多,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文章从草莓根腐病的分类与特点、发生与危害、根腐病病原物生物学、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草莓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物理、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目前草莓根腐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最后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该病防治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花生是山东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在主产区常年连作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本试验设在多年种植花生的地块,通过抗重茬剂PK在花生生产上的试验研究,以解决当前花生产区连年种植引起的花生结果少、产量低、病害加重、品质下降等生产难题。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棉花的主要病害,正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试验选用重茬1号对棉花进行枯黄萎病防治试验,以验证重茬1号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彦红 《种子科技》2022,(3):103-10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重茬地栽培面积增多,增加了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导致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为此,必须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文章以花生的生长习性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病害和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的防治对...  相似文献   

9.
大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产地遍布全国各地,是北方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也是日常生活必备的调味佳品,但是由于多年的连续种植,大葱出现了重茬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要想进一步发展大葱种植,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科学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重茬泰宝。它是针对土传性植物病害——重茬病而研制的高效生物土壤处理剂。施入土壤后其中的有益微生物迅速增殖,并抑制和杀死土壤中的有害致病菌,消除因重茬带来的病原微生物累积所造成的危害。能防治多种重茬病害如青枯病、立枯病、根腐病、黄萎病、茎腐病等;施用后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它所含的生物菌能固氮、解磷、解钾,使之被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柑橘病虫害的机器识别,提出了柑橘病虫害为害状特征的复杂性测度表达与病虫害识别方法。首先,对柑橘病虫害为害状主要色调区间[0,120°]进行长度为1°的等分割,形成120个色调子区间;其次,统计各色调子区间像素分布密度,以此作为柑橘病虫害为害状复杂性测度的结构性序列;再次,依据此结构性序列计算病虫害为害状统计复杂性测度,并将其作为病虫害特征值;最后,将Shannon信息熵和统计复杂性测度作为输入变量建立3层前馈神经网络柑橘病虫害识别模型来识别柑橘病虫害。柑橘蓟马、褐圆蚧、柑橘树脂病、糠片蚧各30个测试标本最低正确识别率、最高正确识别率、平均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3.3%、96.7%、95%。试验结果表明,柑橘病虫害为害状的复杂性测度较充分地表达了柑橘病虫害的典型特征,能用此方法进行柑橘病虫害识别。  相似文献   

12.
Cotton is one of the major field crops which are seriously threatened by pests and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with intercropping has become to be an interesting approach. Intercropping possibly increases the population of natural enemies and finally reduce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pests a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farmland. Intercropping thus has been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in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 However, cotton field intercropping also has some limitations in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 Unreasonable intercropping system has many risks such as increasing labor input,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pests’ control, and aggravating pests and disease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cotton intercropping on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were reviewed. The possible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used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intercropping were also put forward, and the future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with intercropping were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棕榈科植物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24种主要栽培的棕榈科植物病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确诊了23 种病害,其中4种为国内新发生病害。明确了福建省棕榈科植物发生的主要病害,为棕榈科植物病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是近年中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一年。北方春玉米区玉米螟持续严重为害,东北、华北三代粘虫、大斑病严重发生。总结了2012年玉米螟、粘虫和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病虫源的逐年和逐代积累、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玉米病虫害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提升科学防病治虫水平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虫害防治、有效控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要:以贺州市为例,利用其近20年来地面气象观测站气候资料及贺州市八步区植保站相应年份水稻病虫害资料,通过回归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相关密切的几大气候因子,分析其历年来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最低温度等主要6项气候因子影响贺州市水稻病虫害发展趋势,且6项气候因子的变化均有利于水稻病虫害发展加剧,即随着气候变化,贺州市水稻病虫害有不断加剧严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初加工葡萄贮藏期间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热处理初加工葡萄果粒为样品,对其在贮藏期间发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调查,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确定了腐烂病害的病原茵分别为青霉、链格孢、镰刀茵和葡萄孢,而且确定了病害为混合侵染.  相似文献   

17.
人参病虫害发生及农药施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中国人参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的人参病虫害发生、为害及农药施用现状。通过与人参种植户、人参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结合问卷调查和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调查。参农普遍认为春季和夏季是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对秋季,特别是秋末冬初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而该阶段恰是预防和杀死越冬害虫和病菌的关键时期;中国人参主产区当前主要病害有人参黑斑病、人参菌核病、人参红皮病及人参根腐病等,防治所用农药主要是代森铵;主要虫害是金针虫和地老虎,防治所用农药主要是辛硫磷;不科学、不规范用药有可能导致病菌和害虫抗药性增强,不利于人参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通过此次调查,初步了解了人参当前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及农药施用现状,为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珠子参田间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滇西北珠子参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解决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问题已十分迫切。2017年在珠子参大田发病高峰期,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滇西北5个连片珠子参种植基地开展病害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种植模式。滇西北珠子参主要病害有3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和锈病;其他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疫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农事措施得当的观测点病害发生情况相对较低,与重楼套种或杂草滋生的观测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圆斑病、黑斑病和锈病是珠子参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可采取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效果较好、排水条件通畅的地块进行建园,设计避雨遮阴棚,可极大限度地降低珠子参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明确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通过对河北省山前平原、黑龙港和冀东平原32个点进行监测及农户问卷普查,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麦田主要病虫草害分别高达15、20、21种,其中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等为主要病虫,杂草以播娘蒿为主。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为部分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杂草种类变化复杂、部分病虫危害呈北移东扩趋势和小麦玉米连带受害现象突出等。综合分析其原因为新耕作制度的实行保护了病虫草害的栖息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的危害基数,加速了病虫草害在不同地区、地块的传播等。另外,气候变暖和抗病品种缺乏也是影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当前耕作制度方式下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河北省安新县2014—2016连续3年进行了小麦病虫草害危害自然损失率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基本明确了在当年小麦病虫草害自然发生状态下,小麦主要病虫草害杂草、蚜虫等的综合危害损失率为70%~87%,明确了科学植物保护措施在小麦生产防灾减灾中的贡献程度,为科学评估小麦病虫草害危害损失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