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汕优10号是桐庐县主栽杂交稻组合。但是其制种难度较大,单产徘徊在1500kg/hm2左右,成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大障碍。针对汕优10号制种父本密阳46分蘖偏弱、花时偏早的特点,1993~1996年我们进行了汕优10号夏制母本撒直播技术研究与推广,以提高母本有效穗,提高制种产量。(一)试验研究与示范1.试验经过试验在本县良种场、农科所、富春江镇和百江镇进行。土壤为砂壤上,肥力中等偏上,pH值为6.5~6.8,供试材料为珍汕97A×密阳46。先进行母本撒直播制种的不同播种量、不同播差期小区对比试验,每个小区面积33m2,三次重复;设母本撒…  相似文献   

2.
(一)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特点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基础是父母本具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制种产量的构成因子是父本穗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粒重。人们所需要的是母本产量,母本产量又是通过异交结实而来。因此,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父母本足穗足花。不同产量水平父本德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的变化是不同的(表1)。一般从低产到高产主要是增苗增穗;从高产到更高产,则在一定苗穗的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其次,父母本之间穗花数有一个合理协调的比值(即颖花比)。父本的颖花数对母本的结…  相似文献   

3.
确定单位面积内的最适播量是采用母本撒播技术进行杂交稻春、夏季制种,获得高产群体的关键措施之一。经过对V20A、珍汕97A不同播量的试验表明:威优64、汕优64撒播制种中,单位面积母本植株成苗数与该面积的制种产量、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并提出了决定母本最宜播量的公式为g/m2=130÷发芽率÷成秧率×粒重。  相似文献   

4.
刘平  吴宣发 《作物研究》1997,11(1):9-11
通过对粳型杂交稻80优9号制种产量构成4因素及其相关程度的分析,揭示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明确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母本穗粒结构和父母本最佳播差期,提出了80优9号高产制种的主攻方向和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烟后制种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烟后制种是宁化县新形成的耕作制度 ,实践证明 ,这种耕作制度具有制种季节优、产量高、种子商品性好、纯度高等特点。生产的杂交稻种子除自给外 ,还销往外县及外省 ,深受用户的欢迎。 1999年在方田乡基地制种 4 1hm2 (汕优6 6 9、汕优 86、汕优 82、Ⅱ优 12 8、福优 158) ,入库 11 85万kg ,平均产量 2 890 2kg/hm2 ,最高产量的Ⅱ优 12 8组合 9 4hm2 ,入库 3 97万kg ,平均产量 4 2 2 3 4kg/hm2 ,创宁化县制种单产最高纪录。1 定好父母本播差期、促花期全遇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宁化县烟后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为 8…  相似文献   

6.
王书忠 《杂交水稻》2004,19(4):22-24
根据汕优46在福建邵武的制种实践,从花期安排、播差期确定、培育壮秧、大田肥水管理、花期预测与调节、"九二○"喷施及除杂保纯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其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制种异交高产栽培规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杂交稻制种异交栽培的特性,提出高产制种的栽培目标:母本穗齐穗多,中穗 粒多,柱头外露率和千粒重高;父本穗大粒多,穗子相对不齐和抽穗分散。在栽培上应采取措施 实现早发、稳长,使高产栽培与改善异交性能相结合。据此,作者提出了异交高产栽培的模式及 汕优63高产制种技术措施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7,(1):32-33
2015年贺优50在湖南临澧制种30 hm~2,母本采取直播方式,平均产量3.3 t/hm~2,种子纯度99%以上。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为该组合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株两优58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株两优58是用广亲和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与恢复系测58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中晚稻新组合。1998,1999两年怀化市中稻区试平均产量7893kg/hm2,比汕优63增产4%,全生育期128d,比汕优63短6d;同期参加株洲市晚稻区试平均产量7209kg/hm2,比威优46增产2%,全生育期116d,比威优46短2~3d。1999年通过怀化市农作物品种审定,2000年通过株洲市农作物品种审定。为了加速其推广,1998年以来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1999年在怀化鹤城制种1hm2,平均单产3619.5kg/hm2,2000年靖州制种3.5hm2,平均单产3678kg/hm2,2001年靖州制种16.7hm2,平均单产3652.5k…  相似文献   

10.
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二十多年 ,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应用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 ,使得栽培、种子生产技术不断完善。众所周知 ,杂交稻种子的生产需经繁殖与制种 ,要有严格操作技术 ,从父母本差期制订 ,丰产群体营造 ,到去杂保纯技术的实施 ,都关系到种子生产成败。杂交稻制种 ,从最初的人工剥苞 ,喷洒“九二○”解除包颈 ,到调花灵 ,叶面宝等微量元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而生 ,都使得制种产量大幅度提高 ,现在每公顷获得 3 0 0 0kg产量已成平常之事。要达到高产 ,挖掘制种高产潜力 ,是种子企业、制种专…  相似文献   

11.
硕丰2号.系用印水型胞质不育系Ⅱ-32A作母本.与由江油市太和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强陕复系THR-2-1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该品种2002~2003年参加四川省区试.表现出高产、耐肥抗倒、米质较优、稻瘟病抗性优于汕优63等特点,制种产量高.很受生产、经营者欢迎: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除了花期安全、相遇理想、花时吻合、父本花粉量供应充足外 ,母本群体的合理发展也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 ,制种母本多采用育秧中苗移栽 ,它花工多、移栽要求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尤其是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其它产业转移的情况下 ,使得生产基地难以落实、制种难以成片、技术难以到位、产量难以提高。为了探索杂交水稻制种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新途径 ,我们自1987年以来 ,连续多年进行了多组合不同季别母本分厢直播技术的试验研究和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应用效果1.增产1988~1991年 ,临澧县杨板…  相似文献   

13.
历年来,我省杂交稻制种平均单产均很低,特别是沿海地区表现更为突出,造成我省大部分农民的杂交稻用种主要靠外调。要解决我省杂交稻的用种问题,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 1988年尤溪县管前乡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刘文炳及其助手卓传营,以珍汕97A作母本,以明恢67作父本配制汕优67组合,在4.8亩地上创造了亩产343.86公斤的全国最高记录。鉴于其经验,对促进我省杂交稻高产制种很有推广价值,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材料和方法 1988年9月3日在尤溪县管前乡洪村,对高产汕优67组合制种田进行实地调查。一、材料:母本珍汕97A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提供的种源,该种源是用遗传法提纯而获得的。父本明恢67是三明市农科所提  相似文献   

14.
探讨粳杂制种母本不同基本苗数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80优9号高产制种合理的苗数和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15.
影响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异交结实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本异交结实率是制约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异交结实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制种父母本群体结构、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赤霉素的使用、辅助授粉等因素对母本异交结实率的影响,并指出了未来探寻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异交结实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由于母本不育系生理上的原因,开花零星分散,致使父母本花时相遇不好,影响制种产量的提高。为解决杂交水稻制种上花时不遇的技术难题,我们于1992年早季,应用广西桂林临桂综合化工厂研制的花信灵进行喷施母本试验,取得了促进母本提早开花,增加午前花,减少午后花,增加父母本盛花时相遇机率,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的明显效应,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中“花时不遇”的技术难题。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组合汕优63。1.2试验地点临桂县南边山乡砖村王子辉的制种…  相似文献   

17.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柱头外露率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高制种产量的途径不单局限于如何获得充足的花粉量来提高异交结实率这一方面,还应通过栽培措施改善母本生育环境与营养条件来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达到制种高产,本文从育秧、施肥、化学调往栽培角度介绍了提高柱头外露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Ⅱ优838”是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选恢复系“辐恢838”组配而成的中舢稻新组合,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由于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在全国很多地区逐渐取代“汕优63”作为杂交稻当家组合使用。本场1996年引进“Ⅱ优838”组合,1996-1998年连续三年进行了高产制种技术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母本直播制种,简化了栽培程序,省工高效,节约成本,更适合于大型农场广泛应用。1“Ⅱ-32A×辐恢838”直播制种表现及特点1.1不育系“Ⅱ-32A”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浙江温州市泰顺县,从1989年开始大面积配制汕优67,经过几年摸索,取得了该组合制种高产经验。1991年,高产丘块获亩产297.5公斤,创温州市杂交稻制种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江苏省高邮市横泾镇首次示范推行的抛秧制种初见成效。百亩汕优63组合制种田在扬花期虽遭受16号台风的影响,但仍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达154.3kg,比大面积中苗移栽的田块平均亩增5.2kg。 抛秧制种就是对母本采用秧盘育秧,亩用种量3kg,在秧龄达9~10天时进行抛栽,此时秧苗为2叶1心。抛栽的母本易于早发且成穗率高,一般亩有效穗可达21万左右,而中苗移栽的仅有18万穗左右,这是抛秧制种获得高产和增产的主要因素。抛秧制种的另一大优点是省工节本、工效高。一个熟练的农民1日可抛栽3亩田,工效是手工栽插的6~8倍,且只要掌握技术要领,男女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