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7年在福建省永安市系统解剖26只麻鸭,检出寄生蠕虫17种,平均感染率为88.5%,其中以台湾次睾吸虫和卷棘口吸虫最高;平均感染强度为46.83条,该群落中的寄生蠕虫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优势种为台湾次睾吸虫,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似椎低颈吸虫,分歧单睾绦虫,鸭双睾绦虫,裂刺四棱线虫,优势度和感染指数亦以台湾次睾吸虫为最高,群落中,两两种对间的亲和系数和关联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x~2检验则表明,在透明前殖吸虫和厚尾束首线虫间关联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犬寄生蠕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犬寄生蠕虫的调查结果。沿河两岸20个点,剖检狗84只、蠕虫感染者83只,感染率占98.81%。本次共检获寄生蠕虫16种,其中吸虫7种,涤虫4种和线虫5种,他们分属于13科,16属。1犬体内检出1种虫体者占8.33%,检出2、3种者占26.19%和23.81%,检出4、5种者各占13.09%和16.67%,5种以上者占10.71%。分布广泛,危害严重者:犬钩口线虫,犬弓首线虫,旋毛形线虫,犬复孔绦虫,卫氏并殖吸虫,泡状带涤虫,线中殖孔绦虫和华支睾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园圃棘口吸虫,日本棘隙吸虫和毛细线虫在我省系首次报道。据文献记载,上述16种蠕虫均为人畜共患寄生虫,在我省人体内有重要意义的有4种: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棘球蚴和旋毛形线虫。其余虫种可能偶尔感染人。上述结果提示,狗是人畜共患寄生蠕虫的重要宿主。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永安市麻鸭寄生蠕虫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在福建省永安市系统解剖26只麻鸭,检出寄生蠕虫17种,平均感染率为88.5%,其中以台湾次睾吸虫和卷棘口吸虫最高;平均感染强度为46.83条,该群落中的寄生蠕虫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优势种为台湾次睾吸虫,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似椎低颈吸虫,分歧单睾缘虫,鸭双睾绦虫,裂棘四棱线虫,优势度和感染指数亦以台湾次睾吸虫为最高,群落中,两两种对间的亲和系数和关系联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X^2检验则  相似文献   

4.
1997年11~12月对8只犬进行蠕虫学剖检,共检出以下6种蠕虫:华枝睾吸虫,犬复孔绦虫、线中殖孔绦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和犬钩口线虫。此外,在屠宰检疫中还经常检出细颈囊尾蚴,有时检出肝棘球蚴,说明犬体还存在这两种绦虫幼的成虫——沟状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过去还在犬肾脏发现过肾膨结线虫.由此可见我市犬体现已知寄生蠕虫9种,隶属2门3纲7种9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调查了攀枝花地区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情况。[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攀枝花不同地区屠宰后山羊消化道分离到的蠕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而确定种类。[结果]共鉴定出山羊消化道蠕虫6种,其中线虫5种,分别是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tsomuma sperum)、羊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以及绵羊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ovina);吸虫1种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ucreaticum)。吸虫与线虫之间存在混合感染,以2和3种蠕虫混合感染为主。进化分析显示:攀枝花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的COI基因差异较大,在2.4%~5.1%之间。[结论]综上所述,攀枝花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需进一步加强山羊寄生虫病的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6.
<正>读者刘青问:肉牛感染蠕虫怎么办?答:感染蠕虫种类:多为吸虫、绦虫、线虫三纲虫体混合感染,感染强度普遍很高,尤其是线虫的感染强度更高。据统计,感染优势虫种为:胰阔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肝片形吸虫、曲子宫绦虫、莫尼茨绦虫、牛卵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毛首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等。以上虫种应为防治的重点。大量蠕虫感染,是肉牛增重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使用如下驱虫程序:一年两次,时间分别在4月和10月,对新购进的肉牛应立即进行一次驱虫,宰前28  相似文献   

7.
1990~1996年,我们在该旗各苏木不同牧区其剖检牧羊犬7只,其检出虫体7种,蠕虫感染率100%,隶属于5科7属,其中吸虫1种,绦虫4种,线虫2种.①有角吸虫 A.alata.感染率28.5%,感染强度56~108条。②犬复殖孔绦虫 D.caninum,感染率14.20%,感染强度:6条.③泡状带绦虫 T.hydatigena,感染率28.5%,感染强度:1,2条.④多头多状绦虫M.multiceps,感染率:42.8%,感染强度3~15条.⑤细粒棘球绦虫 E.granulosus,感染率14.2%,感染强  相似文献   

8.
<正> 羊的寄生蠕虫在河南广泛流行,多混合感染线虫、绦虫和吸虫等多种蠕虫。对羊的危害十分严重。据报道,新合成的抗蠕敏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为此,我们进行了口服抗蠕敏驱除羊寄生蠕虫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自1979年至1984年对山西省羊的寄生虫进行了普查,共剖检羊2687只(其中绵羊1113只,山羊1574只)。采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收集每只羊的蠕虫标本,共获得各种蠕虫49种,其中包括吸虫5种,绦虫及绦虫蚴8种,线虫36种,分隶于18科28属。  相似文献   

10.
调查沿江6个公社、镇的46条犬、35只猫,获得寄生蠕虫11种:叶状棘隙吸虫、华枝睾吸虫、心状咽口吸虫、曼氏迭宫绦虫、包囊带绦虫、带形包囊绦虫、狮弓蛔虫、猫弓首蛔虫、犬钩口线虫、结膜吸吮线虫,隶属于3纲10科11属。寄生于猫小肠的心状咽口吸虫Pharyngostomum cordatum为江苏省新记录。华枝睾吸虫、曼氏迭宫绦虫、犬复孔绦虫、结膜吸吮线虫为人畜共通寄生虫,尤以华枝睾吸虫感染率最高;包囊带绦虫的幼虫——猪细颈囊尾蚴对养猪业危害严重。为了保护人畜健康,应重视犬、猫寄生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圈养猕猴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广西、河南和四川的3个猕猴养殖场共346份新鲜猕猴粪便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1.4%(178/346),共栓出6种肠道寄生虫:阿米巴原虫、球虫、贾第虫、鞭虫、类圆线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39.6%、0.9%、0....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蜀山地区山羊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市蜀山地区24只山羊进行体表寄生虫检查和粪便检查,并对其中4只山羊进行蠕虫学完全剖检。结果发现,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率为62.50%(15/24);粪检线虫卵感染率95.83%(23/24),吸虫卵感染染率45.83%(11/24),球虫卵囊感染率91.67%(22/24);剖检线虫感染率100%(4/4),吸虫感染率25.00%(1/4),细颈囊尾蚴感染率50.00%(2/4)。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鹿群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06-2007年,对河南省境内的4个鹿养殖场进行了调查.在检测的499份鹿粪便样品中,发现了球虫、毛首线虫和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81%(19/499)、1.40%(7/499)和0.40%(2/499).各品种鹿寄生虫感染情况略有差异,球虫发现于所有被检测的鹿种,包括梅花...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羊只寄生虫的驱除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以及驱虫后寄生虫的动态变化研究。选取3种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计数法、寄生虫剖检法对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道线虫驱虫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驱虫后1个月、2个月的消化道线虫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感染线虫种类6种,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sp.),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驱虫后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25%和65%;芬苯达唑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31.25%和84.21%;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50%和77.27%。各感染消化道线虫均对试验驱虫药产生了耐药性。驱虫后1个月,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有所上升,但未达到驱虫前水平;驱虫后2个月,羊只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驱虫前水平。说明可将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作为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常用驱虫药,建议每2个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以减少消化道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圈养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14种和濮阳市动物园34种圈养野生动物共85份粪便样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7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6.5%,其中球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圆线虫、蛔虫、鞭虫和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1.2%、18.8%...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掌握舍饲养殖条件下陕西省羊梭菌病的流行和发病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陕北、关中、陕南等地区32 181 400只羊进行羊梭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羊梭菌病发病率为0.015%~5.235%,病死率为16.970%~42.412%,陕南和关中地区发病率较高,陕北地区呈下降趋势,该病主要发生于3月-5月,羔羊和幼龄羊较易感,注射疫苗能较好地预防该病的发生,病羊的病死率与发病地区、时间、是否注射疫苗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鹌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省12个鹌鹑养殖场共711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鹌鹑体内发现4种肠道寄生虫,寄生虫总感染率达99.2%,其中8个养殖场的寄生虫感染率均为100%。球虫为主要感染虫种,感染率为99.2%,隐孢子虫、圆线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6.0%、16.0%和1.1%;2~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率为20.1%。分析表明,鹌鹑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严重,应加强其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选用3月龄、6月龄、周岁以及成年4个年龄段的波杂山羊(波尔山羊×徐淮白山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了不同年龄段波杂山羊肌肉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所测得的24种脂肪酸中,C10∶0、C12∶0、14-甲基-C14∶0和14-甲基-C16∶0等4种脂肪酸随年龄变化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支链脂肪酸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4个年龄组间表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呈递增趋势,但4个年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奇数碳脂肪酸在4个年龄组间含量相对稳定,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