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场渎东村原蚕区基地从1992年开始饲养原蚕以来 ,饲养户数从37户增加到99户 ,蚁量从350g上升到1183g,桑园面积从37.3hm2 发展到81.3hm2;从1994年以来原蚕户平均每10g蚁量收入1457.5元 ,平均克蚁收茧量和健蛹率分别为5.1kg和96.8% ,克蚁制种量平均达到21.7张 ;十年来场发给原蚕户奖金平均每10g 蚁量287元 ,最高的1998年平均达到356元 ;同时该原蚕点的设备、设施逐步完善 ,饲养技术日趋成熟 ,饲养原蚕积极性很高 ,原蚕基地始终处于稳定和良性发展之中。具体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场地域分散、地处半山区的实际,把饲育蚁量20克原蚕以上30克以下的为重点户;饲育蚁量30克原蚕以上的为专业户.并适当放宽饲育批蚁量,允许20克以上的承包户单独饲育为一个饲育批,经济上给予扶持,对种桑,发展,改造桑园,施肥进行补贴,这样极大地调动了专重户和承包户种桑养蚕积极性.3年来共种桑50余万株,  相似文献   

3.
在我县温泉新蚕区 2 0 0 1年第三批 ( 5月 1 5日出库 ,6月 1 2~ 1 5日熟蚕 )蚕户全部参加小蚕共育。大蚕期每天下雨 ,气温 2 6~ 35℃ ,空气湿度 85%以上 ,饲养大蚕共 74户 ,饲养“桂蚕一号”4 30 .5克蚁。其中 :克蚁产茧量 3.75公斤以上者有 1 7户 ,桑园 2 0 .6亩 ,共养 77克蚁量 ,平均亩桑养蚕量 3.7克蚁 ,克蚁产茧量 4 .0公斤 (最高 4 .4 3) ,克蚁产值 51 .75元 ,茧价 1 2 .94元 /公斤。笔者总结他们获得高产的经验是 :1、蚕农养蚕技术掌握较好。高产户的蚕农比较钻研养蚕技术 ,对采叶、喂蚕、除沙、眠起处理、消毒、温湿度调节等技术掌…  相似文献   

4.
董国英 《北方蚕业》2001,22(2):46-4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效益农业的概念和对农业效益的分析比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为探讨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及分析其相关因素,本人在2000年晚秋蚕结束后,有代表性地在平原滩地和丘陵山区、普通种地区和原蚕区选取了四户农户,作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说明如下: 1 调查地点 嵊州市开元镇五村钱文乐、开元镇雅张村马仁贵、广利乡宋家墩村胡樟火、胡中法。 2 被调查户基本情况 四户蚕农生产规模在当地属中等,生产较稳定且经济效益中上,但绝非最高。养蚕历史在15年左右,经济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户均人口3人。 3 桑园基础 开元镇的二户,桑园建立在平原水田或溪滩地中,桑品种以桐乡青、荷叶白为主,中低干密植养成,桑园树龄10年以上;广利乡二户,属嵊州市蚕种场原蚕区原蚕户;春期饲养原蚕制种用茧,另外三期饲养普通种,桑园建立在丘陵山地,以中干中密养成,品种较多,树龄10年左右。 4 调查内容 调查2000年生产实绩、基本情况、成本、用工(见表1)。  相似文献   

5.
原蚕全龄薄膜覆盖少回育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农村饲养原蚕劳力紧张的矛盾,我们于1994年春在新农蚕种场3个自然村进行了原蚕全龄薄膜覆盖少回育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其有扩大推广价值.因此,1995年春新农场全场饲养蚁量5218克、品种丰_1、54A,新华场饲养蚁量3793克,品种秋丰、白玉,两场合计9011克蚁量实行全龄薄膜覆盖少回育.生产成绩较好,丰1、54A与去年同期(1994年常规育)相比,平均健蛹率提高1.56%,克以制种量提高1.58张,杂交率达99.61%,毒率从1994年的0.134%下降到1995年的0.021%;秋丰、白玉克以制种量分  相似文献   

6.
我校自1974年春开始,以苏_(12)二个原蚕饲育批分别用三分之一蚁量的熟蚕上方格簇,种茧调查和制种成绩略高于蜈蚣簇。同年秋期及1975年春继续进行不同簇具(蜈蚣  相似文献   

7.
孙美仙 《蚕桑通报》2004,35(3):44-45
20世纪80年代末,海宁蚕种场开始扩大原蚕生产规模,开辟原蚕区饲养基地,形成了专业场走向农村联户饲养,收茧制种以场带队的生产模式.为了发挥各农户优势,90年代又转为小蚕联户,大蚕分户饲养就地制种的生产形式.目前,该场已发展成为春、秋两期饲养10000 g蚁量,年生产18万张以上的一代杂交蚕种的原蚕生产制种场.现有职工48名,具有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8名,生产用房5000多m2,原蚕区分布在3个村300余户农户中,桑地面积约46.7 hm2.持续多年的饲养原种及培桑管理,使整个原蚕区基础逐年扎实,生产的蚕种质量逐年提高,为海宁市蚕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 农业生产,由集体转向户营后,原蚕饲育亦由集体集中变为分户饲养。如何把栽植后三年内的管理工作跟上去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普种繁育质量,必须改变目前农户饲育原蚕量少分散,逐步向重点户、专业户集中,使农户饲育原蚕形成批量种茧生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10.
丰都县虎威分场连续三年共计饲育蚁量690 0多克 ,饲育农户 660多户 (次 )。近三年来该分场没有任何一户因脓病暴发而出现倒蚕的现象 ,结束了过去脓病暴发导致养蚕亏损的历史 ,科技人员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与好评。1 共育室的饲育型式共育室设在原蚕社条件适宜的农户家中。蚁蚕到共育户后 ,场内职工就蹲在共育室负责技术处理 ,直至共育结束。共育室采用地火笼暗道升温饲育 ,铁锅内盛装泥沙与水补湿。严格逐张收蚁 ,分区饲育。饲育期间的温度、湿度 ,饲料要求 ,眠期 ,换气等技术处理均按常规技术处理。三龄饷食后一对时分蚕到农户。2 脓病暴…  相似文献   

11.
黄林生 《蚕桑通报》2000,31(4):45-46
华峰、雪松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培育而成的一对多丝量春秋兼用新品种 ,其一代杂交种具有体质强 ,茧质好 ,产量高 ,解舒好 ,茧价高 ,抗氟性能强等优点 ,深受氟污染严重地区蚕农及丝厂的普遍欢迎。我县于1997年秋及1998~1999年春在东衡蚕种场章家桥原蚕区分别饲养了404g、1812g 和1074g,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其饲育经过、种茧调查及生产实绩见表1、2。通过一秋两春三期饲养 ,我们对华峰、雪松这对品种的性状及饲育要点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就该对品种的饲养要点谈几点体会 :1华峰为中系 ,二化性 ,限性斑纹…  相似文献   

12.
<正> 陕蚕二号是我省蚕茧生产蚕品种更新换代中推广的多丝量春用品种,在农村饲养较受欢迎。但由于存在普通种繁育技术问题以及后期死蛹发生较多,克蚁制种量一般在8—13张之间。蚕种生产过不了关,以致在生产中推广不快。近两年我们经过逐步探索其繁育技术并由省蚕研所蚕保室解决了后期死蛹问题,克蚁制种量有所提高。1984年春季在宝鸡胥家村原蚕点饲养原蚕408克蚁量,克蚁制种达到15.16张;1985年春季户县周店原蚕点368.8克  相似文献   

13.
小蚕饲育专业化,可以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养好小蚕,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确保蚕茧稳产高产。饲养小蚕所需房屋用具和劳力比饲养大蚕少得多,因此,小蚕专业饲育,一般都能办到。我县现有小蚕专业共育室590个,基本上是一个大队一个,有固定的小蚕饲养队伍2千多人,承担着全县每批1万余张种的小蚕饲养任务,初步实现了全县小蚕饲育专业化,改变了过去蚕茧张产低而不稳的局面。近几年来,我县春蚕张产接近80斤,夏秋蚕张产在50斤以上,比小蚕  相似文献   

14.
养好原蚕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本试验对广西现行蚕品种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母种(芙蓉、湘晖、7532、932)的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32品种体质最强健,芙蓉品种产丝量最高。同时对原蚕饲育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桑园管理、桑叶消毒及储存、日系品种的管理及采用饲养省力化技术措施是养好原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饲养原蚕化工多,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要巩固原蚕区,提高蚕种质量,解决劳力矛盾是当务之急.为了节省劳力,有充分的时间采摘桑叶并做到良桑饱食,我们从1988年春期起,在原蚕区李介坝村17组落实两户原蚕户进行三回育试验,两户均设试验区和对照区,试验区每日给桑3次,用打孔塑料薄膜(孔距:10×10cm,孔径3mm)覆盖,对照区1~3龄4~5回坑床育,4~5龄6回育,其它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嘉湖蚕区养蚕环境的日趋恶化,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已难以适应饲养环境,促使了蚕品种结构的调整,目前春用品种在我区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蚕种生产也由以春制为主改为春秋各半的生产格局,秋期生产规模从原来的300 g饲养量增加到3000 g左右,2003年达到到3400 g.近年来,由于受蚕桑形势的影响,蚁量减至2600 g左右.几年来的秋期生产,总体成绩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g蚁单产较低,2001~2005年平均单产为12.8张,较同期场部生产低3~4张,2005年秋仅为8.9张,严重影响原蚕户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 2 0 0 3春共出库蚕种 12 7.8万张 ,同比 2 0 0 2年减少 3%。稳定是江苏蚕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江苏的桑园面积基本稳定 ,全省现有桑园面积 15 0万亩 (包括新栽桑 ) ,养蚕农户 110余万户。 2 0 0 2年饲养蚕种 30 0万张 ,产茧 11.4 5万吨 ,目前蚕茧生产量居全国前位。根据江苏特点 ,目前蚕茧生产以春蚕 (4 6 % )和中、晚秋蚕 (5 2 % )为主 ,夏、早秋蚕饲养量甚微。其中以苏北蚕区为主 ,蚕茧生产量占全省约90 %。蚕品种春期以菁松×皓月为主 ,中、晚秋以苏菊×明虎等为主。 2 0 0 2年 ,江苏又一次实现家蚕品种的更新 ,以苏菊×明虎为…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市一些蚕农夏秋(6~8月份)高温季采用四龄期落地饲育法。经过几年的摸索改进,现蚕区(包括原蚕饲养村)除春蚕头批和秋期尾批低温外,在春夏秋三季推广四龄大蚕落地饲养法,收到了较好的省力化效果。博罗县龙溪镇长湖沥村有桑园面积220亩,全年以饲养原蚕为主,八七年全村推广四龄大蚕落地省力饲养,从几年原蚕单张  相似文献   

19.
我场是依靠原蚕繁殖区饲养原蚕然后收茧制种的。共有饲养单位四百八十一个,其中,原蚕户四百七十户,集体十一个,桑地面积六百亩,小蚕共育室九个,用房三十四间七百六十六平方米,共育员三十三人。 83年养蚕三十七批次,蚁量六千八百二十九克,产合格种茧三万四千五百四十九点七斤,制二化性蚕种五万七千一百九十八张。平均克蚁产茧五点零六斤,斤茧制种一点六六张,平均死笼茧率百分之二点六,茧层量零点二○七克,茧层率百分之十八点一,病毒率百  相似文献   

20.
桑叶浸渍消毒是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但桑叶浸消后往往会引起叶质下降,影响蚕种繁育成绩。通过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和2 000倍液消毒精(溴氯海因磷酸三钠)浸消的桑叶饲喂秋丰、白玉的5龄原蚕,调查原蚕的体质、蚕茧质量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等主要项目。结果表明:各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均能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春、秋2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一代杂交种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且克蚁制种量春制种(11.45张)高20.65%、秋制种(9.94张)高14.38%;用消毒精2 000倍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略优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但公斤茧制种量(3.31张)略低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3.35张)。说明用消毒精2 000倍液和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蚕种繁育成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