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吻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名贵淡水鱼类。70年代以前 ,长吻的产量完全依靠江河捕捞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酷渔滥捕等原因 ,长江长吻资源已严重枯竭。自80年代开始 ,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对长吻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 ,已使这种珍贵鱼类成为池塘或网箱等集约化养殖对象。1999年 ,我们在江苏洪泽县进行了长吻鱼种及成鱼的池塘养殖 ,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现将有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鱼种培育1.池塘条件及准备鱼种培育池为面积2亩的长方形池塘 ,平均水深1.5米 ,附进排水涵管 ,池中架设750瓦叶轮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2.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Gunther),俗称江团、肥沱、鲴鱼,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名贵淡水鱼类。其肉质非常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鱼膘特别肥厚,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长吻鮠作为滋补的水产品,在封建社会还是地方官员进贡朝廷的贡品。在七十年代以前,长吻鲍的产量完全靠江河捕捞;由于长期的捕捞过度,资源已严重衰竭。  相似文献   

3.
长吻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之一 ,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的部分江段和各大支流的下游水域。长吻地方名颇多 ,在四川乐山一带被称为江团 ,泸州一带称为肥坨 ,江苏、上海一带又称为长江鱼 ,安徽等地称之为鳇 ,广东又称为甘鱼。它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鲇形目、鲶科、属。在江河中捕捞到的最大个体重达17kg,常见个体2~5kg。其无鳞、无细剌 ,肉嫩味美 ,在长江各流域推为上等鱼品。其硕大厚实的鳔干制而成的“鱼肚”更为名贵 ,不仅是食用珍品 ,而且是一种贵重药材。我所于8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移养驯化 ,经过10多年的研究 ,掌握了…  相似文献   

4.
近日,湖北省石首市水产局副局长、长吻鱼危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项目负责人刘建华向记者介绍,该市今年已经人工孵化长吻鱼危500万尾,其中大规格的有260万尾,名贵的笔架鱼肚已开始登上百姓餐桌。长吻鱼危是长江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种,为湖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独产与九曲回肠的长江石首段。长吻鱼危肉嫩味美,其鳔特别肥厚,鲜嫩纯白,制成鱼肚状如笔架。“笔架鱼肚”在明洪武丁卯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更在首届亚太地区博览会上评为金奖,是一道非常昂贵的高档家肴。由于长期过度捕捞,长吻鱼危天然产量急剧减少。石首段由20世纪50年代产4万多…  相似文献   

5.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Gunther),俗称江团,肥沱,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名贵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鱼膘肥厚,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长吻鮠作为滋补的水产品,在封建社会还是朝廷贡品。在70年代以前,长吻鮠的产量完全靠江河捕捞;由于长期的捕捞过度,资源已严重衰竭。为了使这种珍贵的鱼类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我国水产科技人员从80年代开始,对长吻鮠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现已解决了人工养殖的技术难题,根据广东省几年来的养殖情况表明,这种鱼在池  相似文献   

6.
黄武 《内陆水产》1993,(5):24-24
长吻鮠又名江圃、鮠鱼,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鮠属,是我国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著称,尤其是鱼膘特别肥厚硕大,干制成的“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渔谚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长吻鮠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支流,近年因过度捕捞,天然资源严重缺少。为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开展人工养殖长吻鮠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长吻鱼危幼体长江丽棘虫感染率高达 84 5 % ,感染强度为 1 6 4 (1~ 48)。 1龄长吻鱼危感染率 96 3% ,感染强度 1 7 1 ;2龄鱼为 76 6 %、1 5 6 ;3龄鱼体内未检出长江丽棘虫。 80 %长江丽棘虫集丛分布在长吻鱼危小肠的前段 ,雌体明显多于雄体。长江丽棘虫在长吻鱼危幼体种群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长吻(鱼危)幼体长江丽棘虫感染率高达84.5%,感染强度为16.4(1~48).1龄长吻(鱼危)感染率96.3%,感染强度17.1;2龄鱼为76.6%、15.6;3龄鱼体内未检出长江丽棘虫.80%长江丽棘虫集丛分布在长吻(鱼危)危小肠的前段,雌体明显多于雄体.长江丽棘虫在长吻鱼危幼体种群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9.
“中华淡水八珍”之一的“笔架鱼肚”,是用长江特有名贵经济鱼种———长吻鱼危的鳔精制而成的。由于长期过度捕捞,长吻鱼危一度濒临资源枯竭的境地。近年来,湖北省石首市努力探索长吻鱼危的人工繁殖技术,终于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过去仅仅出入豪门的“笔架鱼肚”,如今有望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门。用长江特有名贵鱼种———长吻鱼危的鳔精制而成“笔架鱼肚”,由于鳔质肥厚,鲜嫩纯白,在明朝初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在首届亚太地区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笔架鱼肚”高蛋白、低脂肪,对心脏病和心血管病具有独特的预防疗效,市价每千克2000元以上。据了…  相似文献   

10.
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鱼危)属,俗称鲴鱼,分布于我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以长江水系为主.为探索长江水体网箱养殖长吻(鱼危)技术,2009-2011年在扬州市江都区长江三江营夹江水域开展了长吻(鱼危)网箱养殖试验.试验对长吻(鱼危)网箱养殖环境、网箱制作、网箱设置、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网箱管理等方面技术进行了认真总结,形成了网箱养殖长吻(鱼危)生产操作规程.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长吻鮠     
长吻鮠长吻鮠又名江团,鱼,隶属于鲶形目科属,是我国名贵谈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著称,尤其是鱼鳔特别肥厚硕大,干制成的“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渔谚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长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支流,近年因过度捕捞,天然资源严重缺少.为保护...  相似文献   

12.
长吻(鱼危)又名江团、(鱼危)鱼,隶属于鲶形目(鱼危)科(鱼危)属,是我国名贵淡水经济鱼类,以肉嫩味美而著称,尤其是鱼膘特别肥厚硕大,干制成的“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渔谚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长吻(鱼危)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支流,近年因过度捕捞,天然资源严重缺少。为保护这一名贵鱼类资源,开展人工养殖长吻(鱼危)大有可为。一、长吻(鱼危)的生物学特性长吻(鱼危)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口下位,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均  相似文献   

13.
长吻(鱼危)又称江团、(鱼危)鱼,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以肉质细嫩,肉肥味美而著称。尤其是鱼膘特别肥厚,为名贵鱼肚,食者无不称赞。渔谚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之说。长吻(鱼危)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及支流,近年来,由于长期过度捕捞,使江河的长吻(鱼危)资源严重缺少,为保护这一名贵鱼种资源,开展人工养殖长吻(鱼危)鱼大有可为。广东省经过近一年的试养,收到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现推广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惠筠 《河南水产》2009,(3):11-13
长吻[鱼危]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在自然情况下主要分布于长江的干流及各大支流中,经过人工驯化后可在湖泊、池塘中栖息。长吻[鱼危]喜栖息于稍有流水的水体中,营底栖生活,群集成团,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以前长吻[鱼危]没有进行人工饲养,市场所销售的商品鱼主要从长江中捕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吻[鱼危]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而长江中的长吻[鱼危]由于近年来的乱捕酷渔.其资源量迅速锐减。  相似文献   

15.
选择生态对策从典型的k—选择类型到典型的r—选择类型的6组13种鱼作参照物,以渐近体长、渐近体重、生长系数、初次性成熟年龄、最大年龄、瞬时自然死亡率和种群繁殖力系数等7项生态学参数作指标,用Bayes判别法建立6组鱼类的判别函数估计式yk(x)(k=1,2,…6),将长吻鱼危的7项生态学参数指标代入式中计算,得出y3(x)的值为最大,因此判定长吻鱼危生态对策属“偏向r—选择类型”。为保护长吻鱼危资源,应合理控制捕捞强度和捕捞年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长吻Wei幼体长江丽棘虫感染率高达84.5%,感染强度为16.4(1 ̄48)。1龄长吻Wei感染率96.3%,感染强度17.1;2龄鱼为76.6%、15.6;3龄鱼体内未检出长江丽棘虫。80%长江丽棘虫集丛分布在长吻Wei小肠的前段,雌体明显多于雄体。长江丽棘虫在长吻Wei幼体种群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17.
长吻鱼危俗称鱼回鱼 ,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中 ,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长吻鱼危属温和的肉食性鱼类 ,肉质细嫩腴美 ,营养丰富 ,历来被视为鱼中珍品 ,特别是它那硕大厚实的鳔干制成的“鱼肚” ,更是享誉海内外。扬中地处长江之中 ,采集天然野生长吻鱼危亲本较为方便 ,1 998年已在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开始野生长吻鱼危人工繁殖试验 ,经过几年的研究 ,现已掌握了一套野生长吻鱼危人工繁殖的技术 ,年繁长吻鱼危夏花 2 0万尾左右。野生长吻鱼危亲本由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 ,繁殖的后代生长快 ,抗病能力强 ,深受广大养殖单位的欢迎。1亲鱼1 …  相似文献   

18.
我市有江河水域面积123.7万亩,主要江河有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等,盛产鲤、鲫、鲶、白甲、中华倒刺鲍、铜鱼,长吻鱥等鱼类,共有113种(1),以鲤科鱼类矗多,达67种;鲍科次之,有14种;鳅科第三,有8种。年捕捞量2000吨左右。  相似文献   

19.
长江野生长吻鮠人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内陆水产》2003,28(2):18-19
长吻鱼危,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长吻鱼危肉质腴美,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鱼中珍品,特别是它那硕大厚实的鳔干制成的“鱼肚”,更是享誉海内外。扬中地处长江中游,采集天然野生长吻鱼危亲本较为方便。1998年江苏省扬中市水产技术研究所开始野生长吻鱼危人工繁殖试验,经过几年的研究,已掌握了一套野生长吻鱼危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亲鱼来源每年4月下旬至5月是长吻鱼危繁殖的季节,我们一方面派车直接从附近渔船上选购成熟亲鱼;另外从市场上选购一些比较满意的亲鱼。亲鱼选择作为催产亲鱼要求体质较好、未受伤且性腺发…  相似文献   

20.
长吻俗称江团、肥坨、白哑肥 ,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名贵淡水鱼类 ,我省洞庭湖为主产地之一。但因多种原因 ,长吻的天然捕捞产量每况愈下 ,洞庭湖区几乎不能捕到此鱼 ,市场紧俏。为此 ,湖南株洲市名特优水产繁育试验场大胆引进这一名贵鱼类进行驯化、繁育与推广。现应许多读者及养殖专业户的要求 ,就有关长吻池塘养殖技术予以解答。问 :长吻的经济价值和池塘养殖效益如何?答 :长吻为世界性名贵鱼类。《阆中县志》中这样评价道 :“鱼之味美者日青薄 ,尤美者江团”。长吻肉嫩味美 ,富含各种氨基酸 ,特别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