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前沿的草带、灌木带、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农田林网、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和山地丘陵水源涵养林等7部分的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立地土壤及层次肥力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在整个海防林体系中含量很低;速效氮在草带灌木带和基干林带含量较低,而在其他带含量则较高;速效磷在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和农田林网土壤中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除草带外总体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2.
<正>我省平原地区,经过五十年代重点改造沙荒,六十年代有计划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直到七十年代向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发展。防护林占地面积达197.3万亩: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3306.41万亩,占适宜面积的44.58%,其中农田林网实占地面积166.6万亩。但七十年代以来营造的农田防护林面积大,而树种单一,栽植树种多  相似文献   

3.
农田林网是青海省湟中县林业资源主要组成部分,该县是青海省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十分重视农田林网的营造和发展。但由于现有农田林网结构不合理,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发挥和林木经济价值的提高,为此,对全县土地种类、面积、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诸多方面对农田林网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至今对农田林网与主害风向方位(即林网与风偏角的关系)关系的认识还不统一,为此,我们于1984年5月至7月在安徽省宿县新河乡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试验示范区,通过野外模型实验和理论推导,对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的透风度,方位与防风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位于平原圩区的无为县,狠抓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沟渠路林带为骨干,多林种多树种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目前,平原绿化面积超过170万亩,活立木蓄积68万立方米,其中农田林网庇护面积10万亩,建网率达86%,村、镇林木覆盖面积达100万亩,覆盖率95%,该县先后荣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国营农场使用的拉索、氟乐灵两种除草剂都具有高效、低毒、施用方便、残效期长、经济等优点。近几年来,我局大面积营造杨树农田防护林,需要大量苗木,而苗圃杂草的消除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为减轻除草的劳动强度,我们于1979-1980年用上两种除草剂进行了除草试验。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一)除草剂拉索(Lasso)系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一种酰胺类型的旱田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效期  相似文献   

7.
农田林网改造更新是新时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林带本身也是生产者,它不仅可以防止灾害,促进农业增收,还能起到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绿肥林和饲料林的作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酒泉市农田林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林带老化带来的防护效能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全市从2001年起通过实施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农田林网新建与更新结合进行的“千米防护林工程”,已使林带结构得到了初步优化。创新机制,扩大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苏北沿海是我省重要的棉粮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棉花高产地区。这样地方有没有必要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实行农田林网化,以及应该如何实行农田林网化? 文化大革命前我所曾经和南京林学院等单位协作,对该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过观测研究。为了继续推动该地区农田防护林网的营造,并探讨苏北沿海农田林网的规划设计方案,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于1978年8~9月和1979年8~10月分别在东台县五七公社、射阳县黄尖公社进行了观测和调查。现将获得的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及林带情况 (一)研究项目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哲盟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沿岸“三河平原区”,光热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得天独厚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已改造中低产田142.14万亩,营造农防林带1.08万多条,达20.4万亩,修建道路5900多条,加上原有林带,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田林网。但是,哲盟还有一些农区的农田林网建设仍然速度不快,质量不高,树种单一,布局不均,管理粗放,生态经济效益不明显。为此,笔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现有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面积约3.5亿亩。凡是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县、乡,都初步形成了新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了农业产量,改变了穷困落后面貌,并突出了我国现代农田防护林的特点。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并给予较高的评价。现就其发展的总趋势,谈点意见,仅供参考。一、向非永久性的农田防护林发展丹麦林学家姜斯A.Mdrbin Iensen认为“非永久性的农田防护林,实为中国所首创”。过去,各国都认为要提高防护效能,应使林带树木生长高大、稳定和长寿,才能持久地发挥  相似文献   

11.
孙颖 《防护林科技》2014,(4):114-115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常受风灾危害,因此,营造农田防护林技术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农田防护林在设计上既要遵循防护林建设的一般原则,又要有利于节省农田,根据防护类型和地利条件,农田防护林可行3种设计:"工"字形四通式林网、"V"形多带长廊状农田林网、带刺灌木生态林围栏的防护用材兼用型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平原地区正在建设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了从总体上阐明农田林网的防护效益,而不是一两条林带的防护效益,我们参照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防护林室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我们测点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于1980年5~6月在丰县宋楼公社渠坑大队进行了林网网格总体效应的观测.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农田防护林已构成一个防护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的社、队,对防风固沙,蓄水保土、保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量等方面,都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据调查目前已营造起来的农田防护林有的网格过大,网内的农田不能全面受益;林带有的过宽,不仅增加了占地比率,也相对的降低了防护效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对农田防林网格大小及林带宽度进行了观测研究。现将研究的结果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林业二次创业到建设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都非常重视,然而,还存在死角死面,尤其是大面积的农田林网建设,还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干群再认识。一、再认识农田林网建设的作用营造农田林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大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农业正向多元化农业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沙造林,荒滩荒地造林再掀高潮。营造农田林网具有多种作用,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亦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田林网能改变风向,树干、树叶与之摩擦,能降低风速,林网林带还改变气流结构,使空气的热量交换减弱,从而对其防护内的农作物温度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改善田间小气候。在林网防护范围内,春季土温一般能提高1~2℃,而在林网保护下的空气湿度也相对提高5~8%,夏季林网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农田林网范围内,小气候促进了田间作物生长,收获后的根、茎、叶残留在土壤里,增加了土壤腐殖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扩大了土壤水分含量。农田林网还有保田增产作用,在林网庇护下的农作物一般可增产20%左右。此外,农田林网还有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放出氧气、吸收灰尘、杀死有害细菌、降低噪音、改变生态环境等作用。二...  相似文献   

15.
<正> 河北省平原农区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现有绿化面积已达927.6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8.46%。平原农区造林与山区不同,它是以营造防护林、林粮间作和四旁绿化为主,最后形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这类林木如何计算覆盖率,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在这次平原林木调查中,采用了以林木树冠投影面积计算林木覆盖率的方法,其公式:  相似文献   

16.
1前言江苏省徐州市是平原农区.农田林网建设是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的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为了加强农田杯网在平原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和水平。该市打破强调林带机械走向的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林带少占耕地,依托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配置林带,实行沟、渠、路、林相结合;坚持多林件、多树种、多功能、高效益的复层林结构。建设以农田林网为骨架,村庄绿化、小片丰产林、经济林、农林间作为主要内容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多浪农场地处伊宁县中南部 ,地势东高西低 ,坡度较大 ,水、土、肥流失较严重。 60年代 ,多浪农民的四旁植树只有 3万多株的榆树、苦杏和杨树 ,由于其它农田没植一棵树 ,当时就把该场形象地称为“秃顶场”。 1977年到 1984年间 ,该场每年都在 12个农田周围营造防护林 ,实现了农田林网化 ,并且将不便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块全部营造成了片林 ,在全场界线上全线营造了 9~ 15行分界林带。长大成林的林带 ,现已把“秃顶场”装扮成绿树成荫的又一村。农田林网仿若一条条绿色城墙 ,成了名副其实的“绿洲农庄”。农民们惊奇地发现多浪农场不断呼啸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田防护林的林带走向问题,以往人们曾多次做过观测研究,结论也较一致。在林后15H处,当风向与林带的交角由90°减小到67.5°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超过2%;当交角减少到45°时防护效果减低1倍多。大多数的结果证明,当风向偏角在±30°以内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大。并据此得出结论,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垂直。 现在,农田防护林已经发展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农田林网化,建立防护林综合体系的阶段。农田林网的营造,有赖于沟、渠、路、林、村(点)、桥的有机结合,全面规划。这样,问题就产生了。我省农田排灌沟、渠由于地形及习惯的原因,一般均呈东西、南北方向交错排列,而  相似文献   

19.
董福 《陕西林业》2001,(5):21-22
渭南平原面积大,黄、谓、洛三河穿境,渠路密布,营造农田防护林有着丰富的渠路资源。因而平原绿化是林业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渭南林业的主战场。近年来,全市已实现林网化的农田面积达562.1万亩,占应建农田林网的82.5%;完成农林间作61.83万亩,占应建面积的50%;完成道路、渠坝、河堤绿化2万余公里,绿化率达80.1%,村庄林木覆盖率达66%,防田林网逐步恢复,平原绿化初级达标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形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区域性平原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20.
沙雅县为风沙县之一,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重点县。18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县各族干群的努力,初步实现农田林网化,1990年评为自治区“绿化先进县”,1993年在全国开展无森林火灾创优活动中受到国家林业部和人事部的嘉奖。在成绩面前,很大一部分乡村领导误认为农田林网化已验收,大功告成,高枕无忧了。从放松育苗开始,即出现营造农田防护林大滑坡,砍伐林带树木多,伐后新恢复的少,农田防护林营造工作处于被动局面,截止1994年保存面积为44855亩,年保存面积由6828亩下降到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