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是一项节本、增产、节能、降耗、省心、环保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一次进地可以完成多项作业,减少机械进地和压地次数,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增产增收。本文结合日照市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推广开展实际情况,概述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的集成,介绍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的主要结构及关键技术,阐述日照市小麦实际测产情况,以期为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区种植体系的种植要求,研发了一种同时完成深松、分层施肥、播种、覆土及镇压等作业的小麦深松分层施肥宽苗带精量播种机。该播种机采用了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在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包括基肥和底肥在内的控释肥,省去了追肥作业环节,提高了作业效率,显著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节能减排,增产增收。试验表明:该机组符合各项指标,满足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针对过去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县农机部门引进推广了由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和郓城县工力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免耕精密播种机,该机一次进地能完成播种带旋耕、筑畦修道、间隔深松、分层施肥、精密播种、浅沟镇压等多项作业,是实现小麦玉米生产高产、高效、省钱、节能、降耗、环保的一种新型保护性耕作机械。一、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免耕精播技术要点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免耕精密播种机优化集  相似文献   

4.
作业质量是保证小麦高产的关键,作业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具结构性能和机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小麦施肥、铺膜、播种的质量要求是:(1)施肥部位及深度。带有施肥部件的机具,深施化肥位置相对于种子位置,属侧位深施肥,即肥料、种子不在同一深度和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5.
玉米免耕深松多层施肥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在小麦机械化收获后,用玉米免耕深松多层施肥精量播种机播种玉米,该技术可以一次完成小麦秸秆旋耕灭茬、机械化深松、免耕精量播种、多层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技术和工序。介绍该技术在西安市的试验示范情况,提出适合推广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麦播种智能化程度低,种植时播种量调节费工、费力,以及精确度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联合整地小麦智能施肥播种机。以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技术为核心,采用电动智能播种作业,以串口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在线设置作业参数,实现小麦播种、施肥的数字化调节。机具一次作业可实现旋耕、深松、分层施肥、电动施肥、播种,以及漏播/堵塞监测等多道工序,提高了播种种植的作业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为达到小麦节水高产撒播种植新农艺的目的,在广泛调研市场的基础上,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针对小麦条播存在的水平均匀度、播深一致性差,前期垄间蒸发大,冬前苗弱,抗冬寒春旱能力差等问题以及市场上简易小麦旋耕撒播机的弊端,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小麦等深撒播的联合作业播种机。该机一次进地可以完成施肥、土壤旋耕、等深撒播、起埂、镇压等全部作业,可以实现小麦均匀撒播,且播深一致。1机具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合犁、播种、施肥、锄草器械集于一身,结构简单,采用全方位综合配套设计,零部件可变换共用,成本低廉。该犁采用柔性接头与小四轮拖拉机悬挂架连接,调节方便快捷,坚固耐用。犁的入土角可调,播种施肥器可根据作业需要单独或组合使用:可与不同功率的拖拉机配套,选用一至七铧犁种肥器;可播种小麦、玉米、高粱、大豆、向日葵等。播种时,可一次完成起垄、播种、施肥、镇压等多项作业,且种、肥隔离层可调;夏锄时,安上耘锄可一次完成深松、放土、除草作业;中耕施肥时,施肥器侧深施肥、垄沟追肥、植株根部追肥。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邹平县实施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复式作业机具一次完成土壤间隔深松、分层施肥、旋耕起垄、精量播种等作业,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达到了增产增收目的。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在孙镇镇全泉农机合作社农场2360亩、焦桥镇西营村600亩、高新办事处周东村800亩建立3个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核心项目示范区,实施面积共计3760亩,辐射带动面积10000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涉及农户多。近年来,在土地、水资源刚性约束逐年收紧,小麦种植比较效益不断降低,耕地撂荒现象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小麦节水、节肥、节本、高产、稳产,是各级农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2015~2016年,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小麦农机农艺岗位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小麦等深匀播种植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1试验机具简介课题组试验机具是一种小麦深松旋耕施肥等深匀播机,该  相似文献   

11.
沼渣的改土作用及其对稻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全  杨从容 《中国沼气》1992,10(1):13-18
五年定位试验(1986~1990)结果表明,沼肥与化肥(氮)配合施用,明显地改善了土壤胶体的品质、增加了复合胶体的数量。随着沼肥用量增加,原土有机碳、原土复合量、复合体腐殖质松紧比及土壤全氮均显著增加,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增加,固相减少,气相增加,土壤物理性状改善,稻麦产量和品质提高。单施沼肥的增产及培肥地力效果优于单施等氮量化肥,而二者配合施用优于分别施用。研究提出了稻麦配合施用沼肥与化肥(氮)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解析春限一水条件下盐碱地改良措施对小麦耗水和产量调控作用,于2015—2018年连续3个冬小麦生长季,设置耕层掺黄河泥沙(SS)、配施生物有机肥(FF)和掺黄河泥沙配施生物有机肥(SF) 3个处理,以不作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下农田土壤水分变化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连续3年产量水平为3 317. 77~5 449. 52 kg/hm~2,各处理间以SF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该处理与CK相比,籽粒产量提高35%~51%;总耗水量变幅为352. 85~394. 89 mm,不同处理间总耗水量均以CK最低,以SF处理最高(361. 81~394. 89 mm);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变幅为9. 01~13. 96 kg/(hm~2·mm),以SF处理最高(12. 02~13. 96 kg/(hm~2·mm)),比CK高33%~48%,其次为FF处理和SS处理,分别比CK高9%~32%、9%~18%。SS或FF处理可增加冬小麦拔节前0~200 cm土层贮水量,增大拔节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促进冬小麦对土壤贮水和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最终提高冬小麦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籽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总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在本研究条件下,随着籽粒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快速增加;而随耗水量增加,各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增减表现不同。综合考虑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确定掺黄河泥沙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SF)是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动导航的小麦精准对行深施追肥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冬小麦返青期地表追施氮肥使氮素挥发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目前在小麦追肥过程中缺少深施氮肥作业装备的现状,进行了基于拖拉机自动导航技术实现精准对行深施氮肥的技术研究,设计了小麦精准对行精量深施追肥机。追肥机采用安装有自动导航系统的拖拉机牵引实现精准对行,以RTK-GNSS接收机测取的作业速度为基准,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排肥机构工作,双圆盘开沟器开沟深施,采用PID控制排肥轴转速与车辆行驶速度实现实时匹配,达到精量控制追肥量的目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置目标追肥量为200 kg/hm2,车辆行驶速度为5 km/h时,追肥机能完成对行深施追肥作业,机具对行作业误差在±6 cm以内,追肥量偏差小于9%,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对照撒肥机表层撒肥作业,每公顷减施氮肥25 kg左右,小麦每公顷增产486.5 kg左右。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穴播机械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环带种肥穴播器,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从结构上分析了种肥穴播合理性,并推导出了穴播器的入土端方程.试验证明,机速在1.0m/s时,该穴播器投放种子与肥料可靠,穴粒数、穴距和播深合格率都能满足要求.鸭嘴强制后开式设计有效解决了堵土问题,播种精度较高,可广泛应用于花生、棉花、玉米与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  相似文献   

15.
锌肥对干旱下冬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锌积累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胁迫是造成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寻干旱防御技术,本研究以豫农211为材料,在拔节期、灌浆期对小麦进行不同水分和锌肥处理,研究了施用锌肥对干旱条件下冬小麦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率、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速率、籽粒锌积累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率、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速率、籽粒锌积累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显著下降,施用适量锌肥可以提高小麦叶片含叶绿素量,增加叶片相对含水率及单株干物质总量,提高籽粒灌浆速率,促进籽粒锌积累速度及最终籽粒含锌量,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锌肥能增加干旱下小麦产量4.80%,籽粒含锌量36.86%。  相似文献   

16.
介绍机械化肥深施技术在常山县推广过程中所做的试验没计方案、实施过程、产生效果以及推广所产生的显著成效,并提出完善该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肥调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以肥调水作用的内在实质,充分发挥水肥的协同作用,我们于1995~1996年进行了大田和深桶栽培冬小麦氮、磷二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施肥试验。采用中子法和石膏块法监测土壤水分,于灌浆初期用美国产LI—62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光合、蒸腾速率,同时挖取土柱测定根系。研究表明合理施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根量,提高根系活力,扩大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和动力;提高光合、蒸腾速率和蒸腾蒸散比(T/ET),降低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增加有效穗数和经济产量。从而使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从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发展农业严重缺水的问题出发,着重从水肥配合技术方面,研究了冬小麦的省水栽培措施。得出的以水定肥、以肥保产的水肥定量关系和经过寻优确定的最佳配水式,已在衡水地区各县生产中试行,生产反馈证明,这一技术是可行的,能够达到提高水资源效益,实现均衡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日趋减少的现状 ,开展了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 ( 1 50mm)的情况下 ,玉米秸与小麦秸全部还田较不还田 (对照 )增产小麦 540 kg/ hm2 ,仅麦秸还田较对照增产小麦4 65kg。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 2 .3 4和 2 .3 6kg/ ( hm2 · mm) ;同时增施有机肥可增产小麦 73 5kg/ hm2 与660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2 .2 1和 2 .1 8kg/ ( hm2 · mm)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河北省黑龙港区砂壤质氮肥施用问题,分别设置不施氮肥T1,总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基追比T2(3∶7)、T3(4∶6)、T4(5∶5)、T6(6∶4)和T6(7∶3)处理。研究小麦水氮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量、贮水量、氮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砂壤质土壤氮肥基追比3∶7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最高,分别为21.00 kg/(hm2·mm)和24.36kg/kg。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在60~80 cm聚集。氮肥基追比3∶7的处理土壤贮水量、NH_4~+-N、NO_3~--N在小麦生育期都有较高值,可以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充足水分和氮素营养。在小麦拔节期0~100 cm土层中NO_3~--N累积量最大,NO_3~--N有向下淋溶的风险,但是随着小麦生长NO_3~--N累积量逐渐减少。因此选用氮肥基追比为3∶7相对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