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马铃薯黑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一种主要病害,在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5%,严重的可达40%~50%。在马铃薯的生长期间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黑胫病是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性病害,可侵染马铃薯的茎和块茎,从种薯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以苗期最盛,黑胫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极为  相似文献   

3.
选用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黑膜覆盖栽培,结果表明:采用黑膜栽培可以使马铃薯出苗早、成熟快,马铃薯的商品薯率有所提高;D597和闽薯1号两个品种增产幅度分别为48.0%和47.1%。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大西洋品种来源于美国,是目前国内外炸片炸条和全粉加工的最佳专用薯.因其栽培技术与国内常规品种有较大的差异,推广面积和商品量还远难满足日趋上升的市场需求,其商品价格是常规品种的3倍左右.该品种株型直立,茎较粗,长势中等,花淡蓝色,薯皮淡黄,芽眼少而浅,薯肉白色,薯块圆形.淀粉含量18%~22%,干物质含量22%~24%,还原糖含量0.16%以下.高抗黑茎病,中抗环腐病,轻感晚疫病.中熟,喜光喜温,对水肥要求较高.根据在甘肃定西地区近三年来的引进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只要技术措施跟上,产量在年降雨量400mm左右的山旱地可达22.5~30t/hm2,在土壤疏松、肥力较好、适合马铃薯生长的保灌水浇地一般在30~45t/hm2.  相似文献   

5.
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线虫病在河北省甘薯主产区和老薯区发生普遍,一般减产20%~50%,严重时造成绝收.甘薯茎线虫病除为害甘薯外,还为害花生、马铃薯等;可以通过种薯、种苗、带病茎蔓、病土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黑胫病在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50%严重的可达40%~50%。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闽东地区马铃薯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问题,为筛选出适宜闽东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引进11个马铃薯品种(系),以荷兰15为对照(CK),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块茎形状、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中闽薯12号、闽薯5号、闽薯2号、泉薯5号、闽彩薯4号、闽诚2号、闽龙薯1号、闽薯9号、实验1号等9个品种均比CK增产,增产率分别为:45.9%、34.2%、28.6%、23.6%、22.9%、22.2%、18.4%、12.7%、11.6%,且达到显著水平;早疫病、晚疫病和黑胫病发病率最低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闽薯2号、闽薯5号、闽诚2号、闽薯9号。通过综合评价,闽薯5号、闽薯2号、闽诚2号3个品种产量高,发病率低,抗病(逆)强,适合在霞浦县示范、推广种植,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青海省乐都县马铃薯黑胫病发生普遍,平均病田率达50%,平均病株率达16%,约有10%的地块严重缺苗断垄,缺苗率达20%以上。马铃薯黑胫病从种薯发芽至生长后期、储藏期均能发生,苗期最盛。该病发生后,常常造成缺苗断垄和生长期植株早死,发病严重的田块几乎绝收,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县马铃薯生产实践和黑胫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良好的套种模式和筛选适合广西冬闲桑园免耕套种的马铃薯品种,采用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冬闲桑园免耕套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免耕栽培(CK)相比,青薯系列5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性状均表现较好,产量结构得到改善,单株薯重与单株薯数分别提高21.14%和16.32%,鲜薯产量平均提高5.92%,大薯比例平均提高11.94%。在5个青薯系列品种中,以青薯8号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7 070.37kg/hm2,比CK增产8.98%。桑园免耕套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青薯8号是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较理想的免耕套种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早熟马铃薯品种更容易受到马铃薯黑胫病、早疫病、晚疫病的侵害,从而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马铃薯黑胫病1.1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属细菌性软腐病害,侵染茎和块茎,种薯从发芽到生长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可引起种薯腐烂、植株萎蔫、块茎软腐等,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随着四川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显著增加了马铃薯种薯的需求量,而带病种薯造成的马铃薯黑胫病时有发生,对马铃薯种植效益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种类、侵染循环以及在四川的发生现状,针对性提出绿色...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马铃薯幼苗生长与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马铃薯的抗旱机理,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对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5%、10%、15%、20%、25%、30%的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马铃薯的茎叶发生、根系生长与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的加深,所有材料的叶片变小,除湘马铃薯1号外的其余7种材料的叶片数在10%~30%PEG胁迫下均显著少于对照;马铃薯株高对PEG胁迫最敏感,在5%~30%PEG胁迫下,8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在10% PEG胁迫下,除S.chacoense–1号外的其余7种材料的茎节数均显著少于对照,各材料的茎节生长开始受到影响;根系的伸长生长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高于根系数量,湘马铃薯1号在15%PEG胁迫下即表现出发根困难,中薯3号、东农303、费乌瑞它、金山薯的发根限制浓度为25%,而大西洋、中薯5号和S.chacoense1号在胁迫浓度达30%时仍能正常发出根系,只是生长变缓;在5%~30%PEG胁迫下,随PEG胁迫的加深,8个马铃薯品种的细胞膜相对透性(电导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同,表现出的规律与其幼苗形态表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种薯退化主要症状:植株矮小,叶面遍布病斑,结薯数量减少,块茎变小,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不耐贮藏,马铃薯种薯退化对马铃薯生产影响巨大。马铃薯种薯退化是因植株体内有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A病毒等病毒引起。研究发现,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病毒含量很少,几乎为零。所以,可以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脱除马铃薯病毒,从而有效避免因马铃薯种薯退化带来的损失,恢复品种优良性状和提高产量。兵团第6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从  相似文献   

14.
榆林是中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靖边是榆林马铃薯的核心产区,适宜马铃薯规模化生产的资源要素目前已发挥到极致,在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过程中,连年重茬种植在所难免,加之种薯地病原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导致马铃薯黑胫病、细菌性茎腐病、疮痂病、软腐病、环腐病和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同趋势加重。特别是马铃薯细菌性茎腐病(气生性茎腐病、茎秆腐烂病),目前己成为制约榆林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常年田间平均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发病率高达60%~70%,减产损失达10%~40%,对榆林马铃薯产业发展极具威胁。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马铃薯庄薯3号为试材,以常规施肥磷酸二铵作对照(CK)处理,研究4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黑痣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黑痣病的发病率。其中,以恩益壁处理的促生防病效果最好,与CK相比,株高、茎粗、产量、商品薯率分别提高10.96%、7.89%、22.82%、8.77%;对病茎率防效达67.57%;对薯块防效达70.80%。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减轻土传黑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分析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为今后马铃薯育种目标的制定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马铃薯主产区收集48个国内种植广泛且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栽培品种,测定鲜薯的干物质、淀粉、总糖、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8个马铃薯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在13.71%~20.01%,平均值为16.85%;淀粉含量在7.94%~15.72%,平均值为11.24%;其中,中薯17号、中薯5号、陇薯7号和康尼贝克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具有作为全粉或淀粉加工品种的潜力。48个马铃薯品种鲜薯总糖含量在55.25~287.70 mg/g,平均值为140.10 mg/g;可溶性糖含量在2.60~26.78 mg/g,平均值为7.81 mg/g;还原糖含量在0.16~6.08 mg/g,平均值为3.12 mg/g;其中,云薯304、中薯16号、中薯26号、大西洋(石家庄)和中薯18号的还原糖含量较低。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品质性状存在差异,河北张家口和甘肃兰州的马铃薯品种干...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新品种的抗病性是生产上田间防病的主要手段。试验选择17个马铃薯新品种,筛选适宜当地生产的抗病丰产优质新品种。结果表明,各品种在安定区种植都能成熟,马铃薯黑胫病、黑痣病、疮痂病、早疫病、晚疫病发病最轻的是青薯9号,发病率分别为2.9%、13.7%、18.3%、11.7%、16.9%,产量最高,为49 174 kg/hm2,比对照增产21.88%,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陇薯14号、定薯4号、中薯22号等品种抗病性表现较强,产量较高,也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在气温回升较快时,拱棚放风降温不及时,小拱棚马铃薯就很容易发生黑胫病。马铃薯黑胫病一旦发病会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若在储藏期发病还可在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相似文献   

19.
1、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深紫色,株从繁茂,株型高大,生长势强。株高60cm,茎粗1.37cm,茎深紫色,横断面三棱形。主茎发达,分枝较少。叶色深绿,叶柄紫色。花冠紫色,花瓣深紫色,有天然果。薯形长椭圆形,表皮光滑,呈黑紫色,乌黑发亮,富有光泽。薯肉深紫色,致密度紧。外观好看,颜色诱人。淀粉含量13~15%,口感香面,品质较好。芽眼浅,芽眼数中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块,单块重120~300g。全生育期90天,属中早熟品种,耐旱、耐寒性强,适应性广,薯块耐储藏。抗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一般产量3~3.75万kg/hm^2,比普通品种增产15%左右。适宜全国所有马铃薯生产区、次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发生普遍且危害较重的病害。它蔓延快,受害茎叶很快腐烂枯死,马铃薯的叶、茎、块茎均能受害,种植感病品种在病害流行时能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抗病力差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田间产量损失可达40%,而且病菌侵入块茎后,还会造成贮藏期间的烂窖。1症状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和叶缘发生淡褐色的病斑,病斑外围有黄绿色症状,湿度大的早晨和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