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银银  马志雄  陈风波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448-3450,3456
从农户生计角度分析农地流转问题,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农地流转的经济逻辑。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表明,水田在农户间存在流转集中趋势,亲友间无偿转让和向同村农户租赁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在租金合理情况下不愿意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高于愿意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对农地流转的政策思考是,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农地流转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考虑;为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应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谋划。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璧山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撂荒及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地流转的供给者,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农地使用权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文章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通过对5个镇156户农户的随机抽样调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以期为加快农地流转和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及特征分析——以哈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8):51-54
为了探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户农地流转现状,通过对新疆哈密市4个乡镇10个行政村167个农户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地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并对比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基本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哈密市农户拥有的户均土地面积较少,土地的细碎化问题较严重,但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依然较强烈,其中75.45%的农户有参与农地流转的意愿;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特征、土地资源特征及农地流转特征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流转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满意度是评价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新视角。基于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两个环节构建多层级指标体系,对农户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户满意度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其中,单项满意度排序为:规模经营农地流转、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下,农地流转经营正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满意度,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流转政策的宣传及流转纠纷的解决,并针对流转后农户受益程度及社会福利保障、农地质量的改善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康雄华  王世新  刘武  雷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34-4036,4048
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从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农户家庭状况、耕种土地条件、国家宏观政策、集体干预程度和其他因素等五方面分析入手,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显著因子,并以湖北省4个典型区域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模型的求解.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显著因子共有12个,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与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最后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17份农地流转实地调研问卷资料为依据,运用描述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农户农地流转现状、农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地承包户户主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耕地利用的细碎化现象较严重,农地的家庭小规模经营模式仍是主流。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不了解,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为农户之间的自主流转,通过中介机构或流转市场的几乎没有,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需要加快。很多农户表现出不愿意流转农地的态度,主要原因为农业收入仍是收入来源的一部分;农户意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租金满意度、当地的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再就业政策等都对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421-1427
深入研究我国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调动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解决分散经营与农业机械化的矛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汇总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我国农户农地流转的倾向与目的、流转的方式与偏好以及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是指利用政府行政力量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户自身对市场化土地流转认知薄弱,深厚的念土情结,使得农户自发推动土地流转难以实现,从而,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流转过程中村两委对农村、农地、农户较为熟悉,对国家农村政策和农地流转政策较一般农户也较为了解,在政府主导的农地过程中“村两委”是连接转入方和转出方的纽带,应发挥积极作用。农地流转必须以农户的利益为根本,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切实解决农户失地后的再就业为基点,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宜宾4个县(区)平坝区农户农地流转的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剖析了农户农地流入、流出和无流转3种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宜宾平坝区农户家庭类型逐渐从"以农业为主的兼业"转变为"以非农业为主的兼业";承包地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种植蔬菜、农产品销售途径、获取流转信息情况和农地经营权信贷政策了解情况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了促进农户农地有序流转,本文提出了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政府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Y镇的M村和Q村为调查对象,以农地转出农户和转入农户、自作农户等3种立场不同农户的访问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他们的农地流转现状,进而比较3种立场不同农户对农地流转的意识和意愿。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新农村建设地区为例,通过对5个镇100余户农户的随机抽样调研,分析了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以期为加快农地流转和农地市场发育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土地合理有效的可持续流转,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的土地供给,利用对陕西子长县492名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模型,分别就农地已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两类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农地已转入合作社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文化程度和转出农地的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业收入、农地的转出期限和经营现状以及转出自发性呈负相关;对于农地已转入专业大户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所从事职业的农业属性和土地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户年龄、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人数以及转出农地的经营现状呈负相关。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总人口、土地转出面积、协议形式、转出形式均对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21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总体上较强烈,影响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为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承包土地面积、从众心理、对租金的满意程度;其他因素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显著。为了增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需要增强农户的土地政策意识,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建立农地流转价格指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7,(7):52-55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农地流转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概述玛纳斯县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流转方式、流转价格等方面对农户收入影响的观点。本文通过研究玛纳斯县农地流转数据分析,得出农地流转对当地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增值影响。在研究中,也归纳了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南省农地流转的调研数据,在基于社会选择理论及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群体的决策偏好模型,分析了农户选择不同的农地流转方式及合适的农地流入方的内在机制,并与农地流转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决策偏好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农户个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从而可据此在后续农地流入方的寻找与谈判中减少交易时间及交易费用,保障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农户的视角对河北省农地流转情况的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的有效途径,为加快农地合理、有序、规范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48-149
基于吉林省通化市10镇20村351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文化程度高、男性、政府信任度高、家庭非农收入比重高、有社会保障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高;年龄大、家庭耕地面积多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低;家庭总人口数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农地市场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绩效。当前的农地市场流转存在着农户作为农地市场流转的主体地位比较脆弱、非市场力量支配农地价格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农户主体地位强化、农地价格机制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创新角度,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19.
农民最重要的社会保险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扬州仪征市208户农户进行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对农地流转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农户愿意流转承包的农地,然而仅有3077%发生流转行为,比例较低;对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满意的农民更愿意流转承包的农地,而现有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并无明显影响。提出应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础养老金标准以完善新农保制度,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提高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路径,基于湖北省5区1市的416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DEA-BCC模型测算农户的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农地价值认知、农地流转影响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户的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较低,转入户、转出户以及未流转户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417、0.351、0.310。农户生计脆弱性对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不具有直接效应,农地价值认知对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具有正向直接效应。相对于生计脆弱性低的农户而言,生计脆弱性高的农户由于对农地具有依赖性,反而表现出较高的农地价值认知,进而间接正向影响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但仅依靠这种基于个人需求角度产生的农地价值认知并不能真正实现农地利用的可持续集约化。农地流转在农地价值认知与农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促进了认知到行为的转化。研究建议:通过鼓励转入农地、完善农业生产补贴政策,降低缺乏农业资源的农户的生计脆弱性;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非农技能培训,降低生产能力较弱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完善农地流转价格评估体系,深化农地资产价值;加强农业技能培训,确保农地流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