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深空探测是21世纪空间技术的一大热点.月球虽然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环境,但它是人类走向宇宙的跳板.而且,月球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和理想的环境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从而使月球探测成为各国必争的领域.本文介绍了月球探测的发展和月球的环境,分析了月球测绘的重要性,展望了测绘在月球探测中的作用,建议尽快开展月球测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个人都见到过熟悉的月球,但是所有地球上的人类永远只能见到这一半月球,谁也没有看到过另外一半的月球。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天体,是一个蔚蓝色的美妙的天体。地球和月球比起来,差别很大,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也可以说相当于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总合,所以月球看起来很小,其实还是非常庞大的。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38万公里。从1958年以来,全世界发射了多枚探测器去探测月球。人类前期发射了108枚探测器,但是成功的只有52枚,不到一半。人类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全是美国人实现的,另外。还有3次前苏联不载人的登月取样。目前一共从月球取回了382公斤的样品。另外,我们人类还获得了26块从月球上自动掉到地球上、被人找到的26块月球的岩石,中国南极探险队在南极找到了将近1万块天上落下来的石头,其中有一块是月球上掉下来的,有两块是火星上掉下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15日,我国的"玉兔"号月球车终于踏上月球表面,在月球上留下属于我们中国的一串"足迹"。至此,月球这一距我们38万千米之遥的星球上已经接待了来自地球上3个不同国家的"客人"。为了更好探测月球,前苏联、美国在上个世纪先后把月球车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4.
月球探测的意义 1959年1月,苏联首先开始用航天器探测月球。美国人紧随其后,并在1969年~1972年执行的“阿波罗”计划中,共将17位航天员先利后6次成功送上月球,实现了对月球的实地探测,并在月球上安装仪器,对月球进行长期监测。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于2015年-2020年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来说,2020年是航天年,在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两个月之前,新一代载人探月飞船,遨游太空成功降落,预示着下一步将把人送上月球。常言道:"地球一咳嗽,月球就感冒。"自诞生40多亿年来,月球与地球关系一直很密切。那么,月球从哪里来?与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有何瓜葛?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国载人飞船降落月球,会得到初步答案。现在,我们不妨对此作以下假设和猜想。  相似文献   

6.
问月     
<正>茫茫星空中,月球作为地球最近的邻居,最吸引人的眼球。自从有了人类,无论区域、种族,人们都被那皎洁的明月所吸引。因此月球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首选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我们对月球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但仍有无数的未知之谜等待着我们。月球身世之谜关于月球的出生之谜,大概有2种看法:"兄弟论"和"母子论"。支持"兄弟论"的科学家认为,在46亿年前,月球和地球从一团宇宙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太阳系天体相对地球某点的运动规律,首先建立了地心黄道坐标系,并将太阳绕地球的圆周运动转换为太阳绕地心的余弦波动,同时将此余弦波动作为标准余弦曲线.将太阳绕地球的运动分解为波动和"自转",并分双波动坐标轴和波动-螺面坐标轴分析,推导出太阳对地球赤道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方程,同时进行计算机模拟与分析,得到了太阳对地球某纬度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方程.以此类推,推导出月球对地球某点的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方程,并分别进行计算机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月球相对于地球某点的运动轨迹为与幅值与角度相关的波  相似文献   

8.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近于圆形,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7.3天。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00千米,这个长度用我们直观估计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乘坐时速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出发,需要16天才能到达月球;如果改乘每小时200千米的火车,就需80天后才能到达月球;如果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一座天桥,那么以每小时6千米的步行速度日夜兼程,  相似文献   

9.
从1960年以来,我们一直跟踪国外的探测,35年的跟踪研究,又经过十年的综合论证,一直到2004年1月23号,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中国月球探测的立项,总经费14亿人民币。这不是一个天文数字,月球的探测绝对不会拖中国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只能是推动和促进。我一再说,这是北京市建2公里地铁的全部经费,何况这14亿是三年多的经费,每年大约用4亿人民币。这对我们巨大的十几万亿GDP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0.
宇宙探测器     
星河灿烂,深空路遥。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不久,人类向地外星球进军就提上了日程。现在,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经遍访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同时正在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温室效应引发的气候变化正使人类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损失,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应对之策,而碳汇林业以其低成本、高固碳能力赢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青睐。本文主要从碳汇的概念、背景及林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入手,重点分析新形势下,鸡东县发展碳汇林业应解决的一些问题和方面。  相似文献   

12.
Lovelock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盖娅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超级有机体”,有能力调节自身的气候和化学组成,使之适合于生物的生存.盖娅假说遭到了生物学家,尤其是新达尔文主义者的强烈批评,认为它是目的论;随后,Lovelock通过雏菊世界模型论证了该假说.模型中的黑雏菊和白雏菊通过反射较少或较多的太阳光来调节地球的温度.基于雏菊世界模型,通过假设不同的初始条件——不同初始面积分配和不同的太阳光反射率组合,运用系统动力学对雏菊世界的温度调节能力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证明,既使初始条件有差异,雏菊世界仍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机制调节系统稳定时的星球温度,达到最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雏菊世界模型对于初始面积分配、光照反射率组合条件不敏感.最后,雏菊世界模型的优点在于系统分析思想和以及对地球系统的简化,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影响的日益显著,建议模型应包含更多的环境、生物变量以及反馈关系和人类活动因素,将盖娅系统融入到自然-人类耦合的大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在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绕月飞行工作之时,中国农科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华诞。五十载沧桑砥砺,半世纪春花秋实。总结50年发展进步的历史经验,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农业科学研究必须围绕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的重大农业创新上来,引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攀登世界农业科技高峰;必须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优选创新团队与人才,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加强自主创新和重点领域的突破;必须实现农业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气候变化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存环境。譬如,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等,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科学家们的密切注意。文章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其实质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全面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就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创建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环境伦理和生态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的逐步深入,发展循环经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星际浩劫     
变种人类24世纪初,科学家研制出可以改变人的基因结构,使人变得强大的转基因大米。食用了该大米的人不仅力大无穷,并且意志力超强,可以用意念杀死任何生物。由于它可怕的实际效果和未知的副作用,国防部将此大米的生产配方和样品锁在了月球上。3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的科技空前发展,在月球上建立了生产基地,培育各种植物供人类消费。但不为人知的是,转基因大米已经进化成一种病毒,并像野火一样在月  相似文献   

17.
杨孝文 《百姓》2008,(3):31-34
美国总统布什曾于2004年宣布"新太空计划"(即空间探索设想),提出了在2015年重返月球,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的远景规划。不过,随着美国新一届总统将在今年年底产生,太空界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测土施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推荐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不是因为地球环境太差了我们才会考虑宇宙移民,就算是地球美若仙境,人类还是想到其他星球上去住上一段时间呀!月球是距离我们比较近的一个星球,去月球上住两天,是太空旅行的美妙计划。所以,建造月球村招人来玩,就显得很必要了。建造月球村,搁以前肯定是不可想象、无法完成的工程。但如今人类超强的科技能力,让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不算什么难题。交通:人类早就实现了登陆月球的梦想,先前已有十多架飞船到  相似文献   

20.
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而家喻户晓,但一同登月的还有一位叫奥尔德林的,虽然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但同样让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