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杨光  邵跃 《河北渔业》2014,(2):49-49,65
<正>毛蚶(scapharca suborenata)是重要经济贝类之一,在辽东湾上世纪80年代最高年产量达5万t左右,但由于乱采滥捕,现已基本枯竭。为了保护和恢复毛蚶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毛蚶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对种贝及幼体死亡等问题做了探讨。1毛蚶种贝及幼体死亡原因1.1毛蚶种贝死亡原因1.1.1种贝采捕死亡原因种贝采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渔船拖网,另一种是人工手扒。渔船拖  相似文献   

2.
王丰  温尚明  杜尚昆 《河北渔业》2011,(4):30-31,41
<正>毛蚶(Scapharca suberenata)人工升温育苗是在非毛蚶繁殖季节提前采捕种贝,人工升温促熟培育的育苗方法。1材料与方法1.1设备条件2008年、2009年利用两年时间研究毛蚶升温育苗。蓄水池6.67 hm2;稚贝暂养池4.67 hm2;无阀式自动滤池2个  相似文献   

3.
在浅海采捕魁蚶、毛蚶、海螺等贝类时,常用贝耙网作业。但是,自从1999年以来,江苏省启东市部分渔民汲取外地所谓“经验”,将贝耙网用于采捕文蛤、西施舌。因采捕效益较好,至今已发展到近百艘(12~50HP)作业渔船,作业于低潮带邻近区域,即在文蛤、西施舌等种贝的栖息、繁殖场所采捕,有的甚至进入养殖区域偷捕。如果任其下去,将对文蛤、西施舌等贝类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同时给贝类养殖业带来严重灾难,此种作业行为有悖于海洋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本人就水产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该项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  相似文献   

4.
毛蚶生产性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蚶[Scapharcd subcrenata(Lischke)]隶属软体动物门、半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中国渤海、东海近海较多。以往进行毛蚶增养殖所需苗种全部依靠天然采捕,苗种来源不稳定,为探索毛蚶人工育苗技术,作者在500m3室内育苗池进行了生产性育苗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亲蚶来源与暂养亲蚶来自黄海北部自然海区。7月4日采捕成熟亲贝150kg,壳长5cm~6cm,壳表新鲜、完整、无破损,性腺饱满、光泽、无皱褶。洗刷后放入池中暂养,暂养密度在50个/m3左右,暂养期间早晚各彻底换水1次,饵料…  相似文献   

5.
毛蚶生产性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毛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是颇具市场发展潜力的滩涂贝类。但由于近年来过度采捕,造成自然资源匮乏,所以发展毛蚶的增养殖势在必行。过去增养殖所需苗种全靠天然采捕,苗种来源很不稳定,毛蚶的苗种问题成了限制增养殖的重要因素。为探索人工孵化毛蚶苗种技术,我们利用原有的对虾育  相似文献   

6.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俗称赤贝,是一种大型、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其软体部的加工品“赤贝肉”,具有较高的出口创汇价值。近几年,我们利用夏秋季育苗场相对空闲时间进行魁蚶常温育苗,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亲贝选择1.亲贝的采捕时间因不同海区水温和饵料条件的差异,魁蚶的性腺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一般在海区底层水温升至20~25℃时性腺逐渐进入成熟排放期。我国的黄海北部海区7~8月份为产卵盛期,故常温育苗多在7~8月份采捕亲贝。2.亲贝的选择方法选择壳长7~10厘米、外形完整无损伤的魁蚶作亲贝。解剖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相似文献   

8.
毛蚶俗称“蚶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大型的浅海滩涂经济双壳贝类,主要生活在2~10m浅海海域,广泛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而地处渤海之滨的丰南沿岸所产毛蚶以个大、体肥、膏满、不含泥沙等优点,在全国享有盛名。但由于近年来过度采捕,造成自然资源匮乏,发展毛蚶的增养殖势在必行。过去增养殖所需苗种全靠天然采捕,苗种来源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彭永章 《渔业现代化》1998,25(6):30-31,7
在浅海采捕日本蛤蜊、魁蚶、毛蚶等贝类.一般采用财巴网作业.其捕贝效率取决于齿距与贝规格。齿距的大小,不但影响捕获贝大小.也涉及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所以.选用正确齿距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也有重要意义。盐J;D等曾报道:贝粑网捕效率随齿距、贝种类及规格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为14~29%。贝把网结构简单.但至今有关其捕获机理及选择性等还不甚清楚。l材料与方法11贝把网日本北海道现用的日本蛤倒把网、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框架、把齿、网囊三部分构成。框架宽180~190CCI.长90~100cnn;把齿形状有圆形、…  相似文献   

10.
毛蚶是重要的海产经济食用贝类,资源丰富,经济价值比较高,上世纪70~80年代,毛蚶资源量和采捕数量都很大.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海洋的过度采捕和近海环境污染的影响,其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为了尽快恢复毛蚶资源,我们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毛蚶人工育苗和中间暂养等技术方面的研究,初步探索出毛蚶人工育苗的生产工艺,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2亲贝产卵方式以自然产卵为最好。2000年我们对青蛤分别于7月1日、7月13日采捕亲贝采取了不同人工催产方法,但都没有取得较好产卵效果。具体方法为:1阴干+流水刺激法:阴干4小时后,流水2小时。2氨水刺激法:用浓度为02‰氨水,全池泼洒。3精液+氨水刺激法:人工解剖20个雌性腺,20个雄性腺,用300目筛绢网过滤入50L海水中,加入02‰氨水10mL,10分钟后待精子活跃后,均匀泼入亲贝池中。2001年我们对产过一次卵的亲贝暂养6天后又进行人工催产,也没能促使其再次产卵。因此,我们认为亲贝…  相似文献   

12.
国外贝类采捕机的研制,从1912年加拿大的Thompson对手工耙网改为挖掘器开始,至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现在已有多种贝类采捕机用来采捕贝苗,商品贝,死贝壳,以及播种和浅海资源调查。综合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的采捕机有如下几点:1)能采捕蛤子、贻贝、牡蛎和薄壳的长蛏;2)可在干涂上作业,也可在浅海以至38米以下水深底质采贝;3)能在泥,泥砂、砂或岩砾,砂或砾涂面上采捕各种贝类;  相似文献   

13.
对毛蚶稚贝虾池中间暂养常遇到的稚贝死亡及生长缓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稚贝死亡主要是细菌感染、网袋被浮泥糊满、网袋沉底、单位水面稚贝密度大等原因。稚贝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水中饵料不足、网袋放苗密度高、网袋目数不及时更换、网袋刷的不干净及袋中附着基打团等造成。  相似文献   

14.
大银鱼是我国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受精率很低,一般在10%左右.为满足水库移植、增殖的需要,有必要进行人工授精,提高大银鱼的受精率、孵化率,根据这几年采卵的实践,参考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选择优质活体亲鱼经小型拖网或单层刺同采捕到的亲鱼,不可能条条成熟。选择成熟良好的亲鱼,是获得优质充足受精卵的基础。抓住大银鱼的产卵高峰期是获取优质活体亲鱼的关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大银鱼的产卵高峰期,一般情况在12月中下旬,持续1周左右,高峰期以前和以后采捕到的亲鱼雌雄比例失调,受精卵的质量很…  相似文献   

15.
毛蚶(Seapharea suberenata)俗称毛蛤、麻蛤、瓦楞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海产贝类,以渤海和东海分布较多。20世纪70~80年代,渤海毛蚶资源尤为丰富。以山东的羊角沟为例,在毛蚶生产旺季,每天的产量在500t以上。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和近海环境污染,渤海毛蚶资源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外大多数贝类采捕机是以Fletcher Hanks于1954年在马里兰州为采捕沙海螂而研制的结构为基础。1955年加拿大采用升降式起贝机采捕牡蛎获得成功。1962年日本试制成功高压喷水采捕机,用来采捕牡蛎和文蛤等贝类。近年来,一种机械升降式牡蛎和贝类采捕机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完成设计、制造和试验。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装在两只转动鼓轮上的承载簧片齿,从海底采集和耙扫牡蛎和贝类,  相似文献   

17.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埋栖型贝类,具有分布广、产量高、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蚶类中主要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和受近海环境污染的影响,其资源量大幅减少。目前,国内关于毛蚶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尚不成熟。2008年4月,滨州市水产研究所从浙江引进毛蚶大规格苗种,在黄河三角洲闲置虾塘内进行了养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毛蚶自然生活习性和附着习性进行设计。共利用水体1000m^3。种贝2539枚。分两池蓄养.其中只有一池一次性获得受精卵30亿个,经培养到“D”幼时有20.6亿个。附着期间采用网片、波纹板两种附着基和直接附底进行对比试验。当培育到1mm时进行室外矢水面暂养,最终获得稚贝13.2亿个。  相似文献   

19.
<正> 河北省沿岸海域,因其处于渤海的深岙部,并有众多河口,潮滩广阔,水质肥沃,盛产双壳贝类资源,其中多有国内外市场畅销的食用种类,如文蛤、魁蚶、毛蚶、扇贝、贻贝、青蛤、牡蛎、蛏等等,还有些是水产养殖业的优良饲料,如兰蛤等。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刺激下,人们对之无限度地采捕,目前这两类双壳贝资源都已因掠夺式开发而受到毁灭性摧残,资源量锐减。这个问题的发生,不仅导致双壳贝生产经营产业的萎缩,导致  相似文献   

20.
辽东湾毛蚶繁殖季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1982年、1983年、1984年辽东湾自然海区毛蚶浮游幼虫调查、生殖腺组织切片比较、生殖腺指数测定以及1983年毛蚶室内产卵试验,初步认为:辽东湾毛蚶繁殖季节是7月10日~8月末,水温22~27℃。产卵盛期在7月15~30日,水温24~26℃。不同年份因水温不同产卵期可相差约5d。毛蚶产卵主要集中在两次产卵高峰期内,每个高峰可持续2~3d,两次高峰期间隔15~2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