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栖白蚁是我省主要森林害虫之一,危害各种树种。近年各地研究土栖白蚁的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蚁巢筑于地下,因此准确判断巢址是歼灭白蚁的前提。利用白蚁的分群孔找蚁巢是一个有效方法。但由于分群孔小,不易找到,特别是土壤疏松的林地,遇暴雨后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山西省运城、晋城两市的垣曲、平陆、夏县、沁水、阳城等9县市发生了大面积的白蚁灾害,经中国科学研究院黄复生研究员鉴定,该白蚁为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P.)labralis Hsiaet Fan,1965],是山西省新记录种。通过系统调查,记述了圆唇散白蚁的形态特征、分布、危害以及活动规律、越冬场所、群体数量、繁殖力、分群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白蚁是一种危害很大的昆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土栖白蚁不但是水利设施的大敌,也是森林的主要害虫.我县森林面积百余万亩,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白蚁的危害.常见的和对林木危害严重的有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1975年开始,我县对防治土栖白蚁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据几年来对其生活习性的观察,黄翅大白蚁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至6月初进行分群,5月中旬为分群盛期.这  相似文献   

4.
圆唇散白蚁(Reticultermes Labralis Hsia et Fan)在西安市临潼区有翅成虫于4月下旬-5月底分飞,分飞约10d后开始产卵,卵期30多d即孵化为幼蚁,约经6,7年时间,群体和生殖蚁分化成熟,一部分幼蚁发育为若蚁,多次蜕皮后羽化有翅成虫,文章还分析了圆唇散白蚁群体的建立和发展与温度,树种,群龄和天敌的关系,根据圆唇散白蚁生物学特性,总结了一套大面积综合防治林木白蚁的技术措施,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白蚁取食枯木和活树的差异及优势种白蚁对绿化树种的取食选择规律,2010—2020年对成都等16个市(州)城市区域的公园、行道以及住宅小区内枯木和活树白蚁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白蚁取食活树、枯木的差异,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优势种白蚁取食的绿化树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  相似文献   

6.
白蚁对根部的危害已成为桉树育苗与造林的主要限制因子。危害的程度因树种、地点及气候条件而异,严重的林分树木死亡率达50%~80%。以前应用有机氯杀虫剂拌土防治,由于残留期长,大多数杀虫剂已被禁用。1986—1987年采用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不同施药方法、不同剂量毒死蜱的防治效果,试图得到最佳施药方法和剂量。毒死蜱是防治地下害虫的高效有机磷杀虫剂、可以代替有机氯防治桉树林白蚁危害。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林业》杂志1977年报道,最近15—20年苏联的森林遗传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进展:1.研究树种群体内部的变异规律性。如对落叶松等树种群体内部的变异性作了较多的研究,选择出一些速生和抗性强的类型。开展了表型一遗传型、有机体—环境,亲代—子代等研究;2.研  相似文献   

8.
土栖白蚁是一种隐蔽性的群栖昆虫,这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类白蚁的防治,关键在于:一是要消灭整个群体;二是要控制它的扩散繁殖;三是要防患于未然而消灭隐患。认识白蚁分飞和群体的形成,对于消灭有翅成虫和成年群体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通过三年来的野外定巢观察和解剖巢体等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少彬 《防护林科技》2020,(1):63-64,69
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分别从林业用地的面积、树种面积和公益林3方面对雷州半岛森林1998—2018近30年以来的森林资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州半岛近30年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大,以桉树为主要树种的开始减少,乡土树种不断增多;公益林占有率增长缓慢;森林树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等。因此,雷州半岛森林资源正在往好的趋势发展,政府的重视是雷州半岛森林资源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火炬松冬季大棚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松(Pinus tacda)原产美国东南部,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种日照以来,以其生长快、树干通直、耐干旱瘠薄、抗性强等特点成为日照市荒山绿化和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我们从2001年10月起开始探索火炬松冬季大棚容器快速育苗技术,实现了非生长季节育苗,生长季节造林,生长期仅8个月苗高便达到25—30cm,苗径达到0.3—0.4cm,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工蚁对松木粉及密黏褶菌腐木粉的觅食行为及腐木粉对工蚁的引诱活性,为进一步研究黑翅土白蚁工蚁取食习性和开发毒饵诱杀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 Y 形嗅觉仪为主要部件,构建了黑翅土白蚁采食场,观察工蚁的觅食行为。同时,利用 Y形嗅觉仪观察黑翅土白蚁工蚁对松木粉和腐木粉的趋性反应。【结果】黑翅土白蚁工蚁觅食行为主要包括嗅觉感受、食物探索与确认以及采食个体召募等环节,采食工蚁对松木粉和腐木粉的觅食行为相似,但各环节的行为出现时间不同,工蚁在松木粉侧臂首次出现、到达松木粉、泥被出现的时间皆晚于腐木粉侧臂;不同树种来源的工蚁对腐木粉觅食行为反应依次是杂交鹅掌楸工蚁>香樟工蚁>水杉工蚁;在腐木粉侧壁中不同树种来源工蚁的采食个体数量变化有2个高峰期,但出现时间有差异,杂交鹅掌楸工蚁取食活动最高峰在0.5~1.5 h和11.5 h,香樟工蚁取食高峰为3.5~5.5 h和12.5 h,水杉工蚁仅在0.5~5.5 h和10.5~13.5 h期间取食腐木粉。而对松木粉觅食过程中高峰时段不明显,采食松木粉的工蚁数量显著少于腐木粉;比较工蚁对松木粉和腐木粉的趋性反应,来自不同树种的工蚁均对腐木粉有较强的嗜好性。【结论】黑翅土白蚁工蚁觅食行为研究表明:嗅觉感受在隐蔽采食白蚁的觅食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取食不同树种的工蚁,取食记忆影响觅食行为的主要环节,表现程度因食物种类而异。工蚁趋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腐木粉对采食工蚁有明显引诱活性,即腐木粉中存在引诱活性物质,引诱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工蚁的感受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属杉科,台湾杉属,为国家重点保护树种之一。常绿乔木,据有关资料介绍,树高可达75m,胸径2m以上,7—15年速生期间,树高年生长量可达1m,胸径年生长量1.4—2 cm,是不可多得的速生用材树种,且树姿优美,有人形容该树“树姿象雪松,材质似杉木”,因此亦可作绿化树种栽培。秃杉在我省分布于利川马坝,海拔800—1200m。既然水杉现能成为平原、丘陵地区常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积极发展杉木用材林,造林质量逐年提高。但在丘陵地区造杉,普遍发生了蚁害。据调查,有的地区杉木被害率达60%以上。防治土白蚁的危害,已成为发展杉木基地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进行了人工挖巢,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次试验,初步找到了用烟剂熏杀白蚁的好方法。其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钱,易于推广。一、具体做法 1.掌握白蚁分群规律,发动群众普查移殖孔。移殖孔又叫分群孔、羽化孔、分飞孔。移殖孔直接通向主道(一般1米左右)。主道  相似文献   

14.
白蚁危害已成为全印度桉树种植的一个重大问题.从1976—1980年,我们以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为对象,连续4年进行了防治白蚁的田间试验.材料和方法鉴于白蚁极大地危及幼苗成活及幼树生长,故试验工作着眼于苗木和刚定植的幼树.1.供试苗木:将发育3—4月的幼苗移植在大小为12×18厘米的聚乙烯袋内(容器苗)在6、7、8月将容器苗移植至田间定植穴(30×30×30厘米)中.定植穴株行距均为2米.移植时切开容器口,去掉容器;起苗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扰动;定植穴用筛过的壤土填充至近地平面;定植后壅土压实,不要立即施肥和浇灌.  相似文献   

15.
赤桉原产澳大利亚,是桉树大家族中重要造林树种之一。树高可达35—45米,胸径达2米。木材红色,结构致密、耐用,能抗白蚁蛀食,经过处理是建筑、矿柱、枕木、桥梁、家俱的好材料。叶含油0.27%,花为密源,产密多而质量高;树皮单宁含量8—17%。既是用材树种,又是薪材、纸浆、防护林、观赏和经济树种。在生态上还有如下特点:1.适应性广。在南半球,分布范围达23个纬度(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白蚁在山地板栗园中的发生与危害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山地栗园危害就更加严重。有的幼林栗园危害程度25%一45%,成林栗园危害程度在30%—55%,老龄栗园的老树、空心树危害程度达到70%以上;轻者造成栗树枝叶萎黄,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枝干枯萎,易被风吹折断,甚至整株死亡。危害板栗的白蚁主要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还有台湾乳白蚁三种。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一般先危害树干表皮,木栓层,后期再逐步向木质部深入,一般黄翅大白蚁蛀蚀比黑翅土白蚁更深。台湾乳白蚁(家白蚁)是明显的社会性昆虫,主要危害老龄栗树根部、髓部已经枯死老化的木纤…  相似文献   

17.
杉木是江苏主要用材树种之一。近年来士栖白蚁危害日趋严重,林木受害后,轻则树叶发黄,生长减弱,重则全株枯死。1985,1986两年,我们对其为害习性、发生环境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一些观察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为害习性 杉木林地士栖白蚁主要是指黑翅士白蚁(Odontoermes formosanus Shiraki)、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meyi Light)。它们营地下生活,以蚁巢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危害,蚁道通常呈放射状分布,离地面0.3—1.7米。 据观察,在丹徒境内于4月7日开始活动为害,在杉木根部两侧及底部取食幼根,然  相似文献   

18.
土栖白蚁防治施药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常规施药、掩体施药、早晚施药和分群孔内施药对比试验,经统计分析:掩体施药和早晚施药方法,防治土栖白蚁效果最佳,白蚁巢穴死亡率分别达到82.43%、86.97%。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方法对戴云山罗浮栲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罗浮栲林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罗浮栲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中,小径阶(胸径≤10cm)林木占总株数的56.9%,其中云山青冈、树参呈随机分布,其它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与林分总体分布格局一致;中径阶(10cm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35.7%,其聚集程度降低;大径阶(胸径30cm)林木占总株数的7.4%,除罗浮栲呈集群分布,其余树种趋于随机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联系。灌木层主要树种均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每年从马来西亚进口大量原木,这些原木携带白蚁的情况比较严重。在1990—1992年间,仅浙江省舟山口岸就进口马来西亚原木27船次,经检查,发现带白蚁的原木高达20%,有的甚至带有蚁巢和大量有翅成虫,这些白蚁为害树种杂,在柳桉、山樟、克隆上均有发现。如曲颚乳白蚁Coptotermes curvig-nahus Holmgren是危害巴西橡胶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