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丁艳 《南方农机》2023,(10):182-185+188
【目的】为有效解决线上教学学生在线参与积极性不高、课程完成率低、师生互动环节缺失、知识与技能传授效果不好,以及线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要等问题。【方法】笔者以高职“数控加工编程”课程为例,采用智慧职教云平台作为在线课程平台,将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具体的教学任务。从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设计、在线课程建设、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有效性评价、教学环节设计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践。【结果】从2020年至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编程”课程实施了3期完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开设在大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反馈良好。2022年,“数控加工编程”课程被评为校级在线精品课程。【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学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师利用智慧职教云平台的各种工具,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高效管理,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行“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和信息化技术线上线下同步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谢菲  黄剑锋  石金艳  胡荣 《南方农机》2022,(9):183-185,188
"机车车辆主型电器装调"课程是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机车车辆车下、车顶、车内主要电器的结构原理与组装调试.针对目前教学中出现的知识点抽象、课堂活跃度低、学生自主能力差、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课题组基于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从课程目标和考核标准出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讨.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琼  冯琛  黄颖  高东玲 《南方农机》2023,(21):178-180+187
【目的】新时代下,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教学模式,都无法满足对新一代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有必要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寻找“新常态”的教学模式。【方法】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和课堂体系两个方面,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与实施。【结果】该课程于2019—2020年第二学期首先以虚拟示教的形式进行在线展示,包括机器人的操作和在线编程。经过实际操作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远远高于先前的学习,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覆盖面更广。【结论】受线上教学效果的启发,“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由先前的实训室设备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未来将继续深化课程的有益成果,整合线上资源、小组讨论等有利因素,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加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侯建明  蔡伟通  何秋梅 《南方农机》2023,(13):169-172+185
【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工程概念多、知识点零散等特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授课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和学习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亟须进行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方法】课题组利用智慧职教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该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并制作微课资源,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学习方式。【结果】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碎片化和个性化学习,在课堂上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对课程和教师授课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提升,更好地增强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实现了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特点,“互联网+”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以PLC技术与机床控制系统课程为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高职课程中融入“互联网+”的必要性及理念和指导思想,有效解决了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互联网+”理念进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兴趣等实际问题,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探索出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云课堂智慧职教APP线上微课导学、钉钉平台在线直播辅导教学、线下实验教学、线上线下教师引导三结合的形式实现全方位360°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BOPPPS教学模型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了解决传统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一卷定成绩、不能学以致用等种种问题,探索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方法】课题组以“金课建设”为契机,探索BOPPPS教学模型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教学改革,结合超星学习通、慕课等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用一个教学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结果】选取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2018级机电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对教学环节进行一站式教学设计。该班级的平均签到率为88%,学生到课并积极参与的情况比较乐观。【结论】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化为载体的“金课”课堂蜕变。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智能手机、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高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颠覆,具有代表性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线上平台和优化传统课堂的线下平台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积累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为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课程教学框架、手机端教学框架、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分析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水利工程相关专业课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锋霞 《南方农机》2023,(6):180-182
为了解决传统线下教学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等问题,笔者以基于“超星学习通+钉钉在线课堂”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线上教学模式为例,开展线上教学设计,提出了选取教学资源、选取教学平台、课前准备、课中讲解、课后督察等流程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笔者据此认为应构建精准客观的评价体系以展开公平、公正的教学活动。教改结果表明,“超星学习通+钉钉在线课堂”有效地促进了线上教学课程的建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整体分数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该方案能够为后续的线上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健  杜彦斌  陈鹏 《南方农机》2023,(24):178-180+183
【目的】在“新工科”以及“智能制造”专业的建设背景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课时少、教学模式单一以及实践环节不足等,亟须解决这些问题。【方法】课题组基于课程培养目标,提出“双线”结合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预习,提高“线下”教学的效果;提出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对知识点的关联进行梳理,采用动画或视频,对复杂数学模型变换的过程进行展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措施,利用学校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测试系统的搭建,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感受测试系统实际工作过程。【结果】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复杂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结论】可有效解决现阶段“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而为将来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姚琴  高建洪  蒋全胜  杨勇 《南方农机》2023,(10):179-181
【目的】机械制图类课程是高校针对工科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既有投影理论又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如何保证机械制图类课程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新难题。【方法】课题组针对高校机械制图类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就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首先,以32学时的机械专业的制图课程为研究对象,在同一任课教师和期末考试出题难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对比分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并以此来反馈教学效果。其次,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探讨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内部及外部原因。最后,提出有效的教学改进措施。【结果】学生在传统线下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度更高,线上教学效果明显低于线下教学效果。根据归因分析,总结出了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内外部因素。【结论】任课教师需要改进线上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对重难点有所侧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1)打造兴趣与目标导向融合教学机制;2)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条件下构建可移动的学习系统;3)建立动态反馈与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实验教学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如何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设计适合线上教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方法】课题组以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工科建设要求,融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OBE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了新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并基于VR和UE4引擎技术,搭建了集虚拟3D展示与交互于一体的软硬件结合、数字资源丰富的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探索了网络实验平台的功能实现及应用场景。【结果】该平台可作为线下相关课程学习的辅助和补充,促进高校“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开展,丰富现有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推进和带动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背景下,智慧化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职教云”icve平台为师生搭建了智慧化的教学活动场所,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向。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多种理论,针对智慧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机械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与存在问题找准不足,分析成因,探究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机械专业智慧化、创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整合“智慧职教”平台的数字化共享教学资源和自有资源,结合《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教师在“职教云”中构建个性化的在线教学环境,学生通过“云课堂”APP展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是目前的教学研究热点,基于"汽车构造"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线上教育传输效率高、方便学习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模式,并且通过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技术手段,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汽车构造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传统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文章以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入手,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马骏  方振龙 《南方农机》2022,(8):162-165
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生体系性的变革,并且正在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教育信息化特色.随着精品在线课程的完善,师生也逐渐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常规教育教学中,并且利用在线课程的在线资源、在线评价优势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搭建了教学实施平台.本研究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课...  相似文献   

18.
张燕  王长云  史勇  石砦  黄薇 《南方农机》2022,(6):149-152
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的青睐.课题组针对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技术"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等问题,提出对该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改革.结合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等改革措施,充分利用现...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和在线优质资源课程的发展,给高校传统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讲授的弊端。对于目前在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缺点,笔者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基于慕课与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以线上课堂、线下课堂及项目研讨课堂的"三堂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及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易茜  王燕萍 《南方农机》2023,(15):176-179
【目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将同步互动应用于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混合式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需构建新型在线授课模式,明确影响机械专业混合式教学有效推进的因素,提升同步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课题组通过调查机械专业课程采用SPOC与腾讯会议同步互动混合教学模式授课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互动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满意度和课程成绩以及教师对课堂互动、该模式的优越性和不足的反馈意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剖析了影响该模式教学有效性的各项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SPOC与腾讯会议同步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如通过加强平台系统建设以及注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构建激励性评价机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以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专业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结果】SPOC与腾讯会议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可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学习进阶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