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3种用地类型的自生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对人工绿地物种组成和外来入侵种的关注外,自生植物作为特殊的类群应该得到重视。以上海多个城乡废弃地、道路绿化带和立交桥下为典型生境类型,调查探析自生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特征。研究表明,3种用地类型都是以乡土植物为主(>70%),废弃地以一二年生草本占比最大(46.09%),道路绿化带和立交桥以多年生草本占比最大(分别为38.70%和42.25%)。木本自生植物以道路绿化带占比最大,废弃地最低。自生植物的分布受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境历史、立地条件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废弃地植被受到初始基底和形成时长的影响,从农田废弃、旧住区废弃、垃圾场废弃和绿地废弃都能看到其初始基底的植被痕迹。人为重度干扰降低丰富度,而城市垃圾增加丰富度。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城市自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不同地区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践模式,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的采矿废弃地退出、以林权证作为分配土地的依据、地质灾害调处搬迁安置、"无建新安置区,周转指标全部为建新留用区"以及无偿为农户复垦废弃宅基地的实践效果,指出了这些实践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长葛市陉山农业园融合废弃采石场的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长葛市陉山农业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用地现状,进行农田整理,复耕部分土地,在园区内种植经济与观赏植物,建设智能温室和塑料大棚,以及开设农家乐餐饮等。通过对陉山采石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保留部分工业遗迹改造,使景观规划资源绿化再现;将农业园规划与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相融合,旨在建成长葛市最具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区。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工矿废弃土地现状的调查,总结该区域工矿废弃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详细阐述工矿废弃地复垦操作路径,分析工矿用地复垦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意义,为县域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利用实施提供参考。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在生产建设中,因工程施工挖损、压占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为及时对破坏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建设区生态  相似文献   

5.
凤凰山采石矿山的景观恢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凤  赵德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66-3567,3662
从凤凰山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需要解决的边坡绿化及废弃地利用方面,探讨了采石矿山植物的选择应用、绿化技术的适宜性及废弃地开发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园中矿山废弃地改造利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含矿山废弃地的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废弃采石场等特殊的矿山开采迹地景观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创造该类型农业园的特色观光景点和休闲娱乐设施。以宜兴市金山农业生态园和宜兴市华东生态休闲园为案例,从环境水系整治、边坡处理、宕口迹地、废弃建筑物、局部地形地势、坡地复垦种植等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休闲农业园中矿山废弃地的改造利用方式和创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和ArcGIS技术结合成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新手段,而准确划分立地类型是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和造林绿化的关键基础步骤。本研究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和ArcGIS技术,快速、准确地实现对冀北山区废弃采石场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以草帽山废弃采石场为试验区,采用数量化理论Ⅰ与ArcGIS空间分析,对废弃采石场的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再得到立地类型分布图,并与实地立地因子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将冀北草帽山采石场废弃地划分为9种立地类型,同时根据立地分级结果将试验区立地定量评价为4个等级;与实地立地类型调查结果对比发现,本研究划分结果精度高达96%。结论无人机遥感影像与ArcGIS技术的结合应用不仅能实现采石场废弃地立地类型的高精度划分,还能够为采石场废弃地以期合理规划造林绿化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伴随经济产业的大力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工矿在资源枯竭后废弃,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废弃矿区周边环境产生巨大危害,对工矿废弃地进行整治复垦,已成为我国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神木市大柳塔镇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为例,从拟开发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析出发,介绍了项目区工程建设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为我国工矿废弃地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和植被群落特征作为规划设计的参照标准,探讨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特征与营造原则,构建近自然地形恢复、土壤重构、近自然植被重建等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的框架,并以周口店废弃采石场为例,对其近自然生态修复进行规划设计,探索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规划原理与技术,为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平川农村的废弃宅基地现状,对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的12个平川农村的废弃宅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村庄废弃宅基地差异很大,12个村庄户均废弃宅基地面积变异范围为0.0004hm~2~0.0324hm~2;村废弃宅基地面积与村耕地面积及村庄占用土地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废弃宅基地在村庄中呈现的方式类型不同将村庄分为"空心村"型等5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废旧宅基地提出了不同的利用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植物稳定技术在金属矿山废弃地修复中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属矿山的开采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中矿山废弃地治理显得尤为必要。矿山废弃地由于植被破坏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伴随着重金属的迁移扩散,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不能很好地解决,而植物稳定技术能尽快地增加废弃地的植被覆盖量,在解决废弃地环境问题的同时还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研和定性分析考察如城街道"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实践,科学界定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概念,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探索镇村建设用地布局和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不仅是包含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以及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布局调整,更重要的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主要包括多元化融资、资金管理制度、培训就业、权属管理等制度安排。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界定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概念,探讨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目标的制度安排无疑对优化镇村布局、改善农村环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出发,采用2010年~2015年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统计数据,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辽宁省11个地级市(铁岭、朝阳、葫芦岛除外)的城乡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村庄用地等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7年~2020年期间城镇、村庄用地总量仍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0年城镇用地将增加20204公顷,城镇用地需求仍呈现较大增幅;村庄用地增加1650公顷,村庄用地增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编制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治规划,为灾后土地整治活动提供规划依据,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土地整治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本研究对灾区土地受损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土地整治目标,对因地震灾害损毁的耕地、废弃建制镇和村庄用地、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等统筹做出了整理复垦安排,估算了土地整治投资,明确了土地整治重点,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国逊  沈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63-9367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空心化村庄的概念、演化形式、成因、整治模式以及治理对策进行梳理,提出应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空心村治理:一是村庄空心化水平的界定;二是空心化村庄类型的划分;三是空心化村庄废弃地整理潜力;四是空心化村庄整治模式总结;五是空心化村庄治理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解放以来由于对煤矿资源无节制的开采以及在开采过程中采用了不适当开采方式,导致部分煤矿区资源枯竭、地面塌陷严重,矿区原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毁坏,形成了大量废弃煤矿区。废弃煤矿区在未经整改的情况下很难再次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土地浪费。为促进煤矿废弃地再利用,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利用生态学等相关知识,对废弃煤矿区现状及景观生态化规划设计的理念、方法、成果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提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新增耕地一般是指由非耕地转变而成的耕地。其基础来源主要有:工矿废弃地,废弃的设施用地,荒草地,盐碱地,废弃林果地,干涸坑塘等。其建设手段有以下几种:按照农田标准进行工程建设,消高补低、平整土地,耕翻土层、改善机构,修路造林,铺设灌溉渠系,针对不同地力情况,改良培肥等。一、新增耕地的肥力特性1、土体构型比较复杂。经过较大规模平整的土地,原有土层有的被推移,有的被覆盖,有的是客土填充深坑而成,所以,新土体的土层排列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组合特征的黑龙江省村庄用地整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用地整理分区研究是村庄土地整治和科学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对指导村庄用地合理有序整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从规模、结构、形态三个维度构建村庄用地组合特征,运用指数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测算76个县(市)平均规模、结构信息熵、平均形状指数,叠加分析确定村庄用地组合类型与整理适宜性,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村庄用地整理潜力与分区。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村庄用地规模、结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平均规模普遍较大,整体规模西高东低;仅油煤工矿区与农林区结构较丰富,其他地区普遍单一;分布形态与地形联系紧密,平原区较山地丘陵区更为规整。2) 12种村庄用地规模-结构-形态组合特征,以大规模-较单一-较规整、中规模-较丰富-较规整、大规模-较丰富-较规整三类为主,占比高达57.24%;3)依据用地适宜性与整理潜力,全省村庄用地划分为四个整理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整理区以及优化调整区。提出了规模、结构、形态特征导向下的省域村庄用地区域差别化的整理策略,从而实现乡村地域要素集聚、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可为推进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土地供给瓶颈、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利用最新高清遥感影像和区县工矿用地的自查情况表等资料,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并结合相关专项规划对工矿废弃地进行了复垦潜力分析,为下步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针对当前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对于改良生态环境质量、助力精准扶贫和拓宽用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试点地区、扶贫地区和实地调研地区工矿废弃地复垦的现状。总结得出,四川省工矿废弃地复垦过程中面临制度不健全、疑问图斑证明复杂、资金筹措难、指标政策限制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建设、多渠道解惑疑问图斑、深化简政放权和政策扶持精准扶贫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