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的标志性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截至2013年底,国家共下达营造林任务44728.7万亩,累计投资3541亿元,全国25个工程省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市、区)1.24亿农民直接受益。退耕还林工程被基层干部和群众称为“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2.
一、实施黄河天保工程的重要性 实施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站在国家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快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防治黄河水患的治本之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措施,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二、黄河天保工程实施的范围和概况 我区黄河流域天保工程涉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伊盟、乌盟、阿盟等7盟市所属的29个旗县(市),它们分别是:呼市赛罕区、托克托县、武川县…  相似文献   

3.
论平山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山县栽培核桃历史悠久,已有2000多年历史。平山县农民有栽植核桃的习惯,留下的爷爷树是最好的见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平山县相继实施了平山县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山区开发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为平山县核桃基地建设、规模扩展奠定了基础。据平山县林业局统计,截止2008年底核桃总栽培面积已达到1.33万hm^2,零星株数109万株,年产量7200t。形成了以南甸、史白雁、盖家町、三汲乡、访家庄等一批万亩千亩核桃基地。培育了南西焦、刘家会、沙洼、大坪、盖家町、下东峪等一批优质核桃生产、加工示范点。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国家举债进行的生态建设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从1998年启动到现在,国家对天保工程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如何管好用好天保工程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已成为保证天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本就天保工程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天保工程资金使用效益提出对策与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钟镇地处云南省会泽县城周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先后实施了长防工程造林、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草植被建设项目人工造林等一系列重点生态治理工程。截至2012年年底,各项工程造林面积达12.7万亩,大大改善了县城周边生态环境,特别对石漠化严重的县城北面山、松山、温泉、以礼千热河谷、泥石流严重等不良立地条件的造林总结了一定的造林经验。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从tecdai先生转贴的三张照片上,我除了读出了沉沉的苍凉外,更欣慰的是看到了许许多多像tecdai先生一样的人,对中国生态建设的关注,对绿色的憧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tecdai先生为成千上万的网友、专家和关注中国生态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唇枪舌战、各抒己见的平台,从这  相似文献   

7.
芷江侗族自治县属长江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及水土流失治理区。全县有林地面积13.93万公顷,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横贯而过,靖江流经该县南部,294条大小溪流与两河经纬相连。自1999年月被列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以来,该县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禁治理、建造节柴灶4大工程,打响了一场建青山保绿水的大会战。(一)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为此,芷江县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县长负总责,县计委牵头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的生态工程项目运行机制。县政府年初将生态建设任务下达到各…  相似文献   

8.
引水拉沙(俗称打沙)是指利用沙区水源、河流、海子(湖泊)、水库的水,通过引水或机械提水冲拉沙丘,把沙子挟带到人们需要的位置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田,就叫引水拉沙造田。拉沙造田既是综合治理风沙的措施之一,又是建设基本农田的主要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引水拉沙是沙区群众的伟大创举。早在明朝,榆林沙区横山县雷龙湾群众就摸索出拉沙造田的初步方法。但单家单产,身孤力薄,效益不明显。据靖边县地方志资料记载,1942年杨桥畔村民张冲成创造完善了引水拉沙造田治理办法,首先拉平了杨桥畔附近的2.4hm’沙梁地。张冲成作为劳…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各地的造林力度逐年加大,但造林成活率又如何?据笔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分析,造林成活率极低,当年成活率只有80%,次年保存率不到50%,以后逐年减少,如果不是每年补植,基本上是造林不见林。这不仅收不到绿化环境、保护自然的效果,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大了造林投资,也给造林单位加重了负担,形成了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国家大型防护林工程之一。长治市自1994年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先后有平顺、黎城、壶关、屯留、武乡、沁县、襄垣、长子、长治县等9个县被列入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示范县。十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以较好的质量、较高的标准,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示范工程建设任务,1994年~2003年间共完成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建设任务13.72万hm^,  相似文献   

11.
坚持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建设“生态省”的目标,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我市市委、市政府对此积极响应,提出建设“生态巢湖”的战略目标。生态巢湖就是各个领域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如何发展我市生态林业,笔者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内外十分关注的巨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被许多地方赞誉为“德政工程”、林业的“希望工程”。分布于广大农村的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层单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广大农民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主体,尊重退耕农民的意愿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点和生命力所在。要确保退耕还林决策合乎实际,落实到位,必须倾听民声、体现民意、实现民愿。把民意贯穿整个决策的始终,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保障这项工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筑市场运行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更多更好的效益,要实现建筑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工程成本的计划与控制是最主要的要素。在建筑行业运行或者施工过程中,使工程施工成本过高或削减企业利润的主要原因是在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工程成本计划与控制方面上存在一些欠缺。本文针对性的分析了福建建筑市场在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意识、管理制度或者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工程监理是当代国际上通用的工程管理制度,它突破了工程建设封闭式的小生产管理方式,实行开放式、社会化、专业化的科学管理。绿化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代表建设单位对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或部分阶段实施一种专业化管理。2000年3-4月,我们在西安市实施的5条“主干公路绿化工程”中进行了造林绿化工程监理的尝试,现结合这次造林绿化工程监理的实践,就造林绿化工程实行监理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刚 《森林公安》2005,(6):25-25
云南省曲靖市历年来是森林火灾多发地区.具有森林防火期持续时间长、点多面广、扑救困难等特点。另外,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德合作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封山育林工作的开展,森林面积逐年增加,防火任务越来越重。为此,曲靖市委、市政府拨出120万元专款,正式成立了曲靖市民兵救灾应急大队。  相似文献   

17.
曹淑珍 《中国林业》2009,(17):34-34
隰县是山西省临汾市一个山区小县,但又是一个林业大县,多年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世行贷款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工程,曾得到省市有关部门认可和肯定。《中日合作第二期黄河中游流域防护林建设项目》是利用日本政府无偿援助资金与山西省合作在黄河中游流域的吉县、大宁县、蒲县和隰县四县实施的生态林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8.
投资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难点与重点,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工程招标、施工准备、施工等阶段提出投资控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工程原理”是我国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该文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传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环节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1加快推进苗木产业化是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种苗产业化,是保证各项造林工程圆满完成的重要基础。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优质合格的苗木,是造林成功的重要保证。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全面启动和迅速推进,国有林场相继承担起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合格造林苗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