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红花香椿与闽楠混交,对不同造林比例混交林生长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花香椿在与闽楠1∶2比例混交时,红花香椿的生长量明显高于红花香椿与闽楠1∶1比例和2∶1混交,混交林中闽楠生长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闽东沿海山地香椿湿地松混交林生长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义 《防护林科技》2012,(4):26-28,36
通过对不同混交比例的香椿湿地松混交林与香椿、湿地松纯林的生长比较,并进行成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椿与湿地松混交后,不同的混交比例,其生长量不同,在混交比例为1∶2时,香椿湿地松生长量明显提高;在混交比例为1∶1时,香椿的生长量提高,而湿地松的生长量受到影响。香椿湿地松以适当的比例进行混交造林,因种间关系协调,改善了林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且混交比例在1∶2时,其生长效果佳,是闽东沿海山地理想的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  相似文献   

3.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4.
杉木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和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存在不同差异,杉枫3∶1混交林分蓄积量最大,杉枫2∶1混交林分蓄积量次之,杉枫1∶1混交林分蓄积量再次之,杉木和枫香纯林林分蓄积量最小。在积极采用了营林新技术和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杉枫3∶1混交造林其林分蓄积量、生物量最大,树种结构合理,生态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乳源木莲进行了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10年后2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达到93%以上,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乳源木莲的早期生长均表现良好,混交林生长优于纯林,不同混交比例2个树种生长表现为:2∶3的比例为最佳,3∶3的优于1∶4。  相似文献   

6.
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目前南方林区人工林针叶化引起的系列生态问题,挖掘本地乡土树种,发展阔叶树种造林,通过营造不同混交模式的酸枣杉木混交林,进行不同混交模式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效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酸枣杉木混交林群落特征和林分生长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蓄积量大小排序为:酸枣纯林>酸枣×杉木(1∶3)混交林>酸枣×杉木(1∶2)混交林>酸枣×杉木(1∶1)混交林>杉木纯林,其中杉木×酸枣(3∶1)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具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莉 《防护林科技》2019,(6):29-30,44
在三明市三元区开展了杉木与厚朴比例分别为1∶1、2∶2和3∶3的行状混交试验,通过对19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厚朴混交对杉木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杉木与厚朴混交改善了土壤结构;杉木-厚朴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优于杉木纯林,杉木与厚朴混交提高了土壤肥力;杉木与厚朴按照3∶3的比例行状混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9.
针对造林10年的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的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杉木与枫香按照7∶3的比例混交造林效果较好,杉木的平均胸径达到12.3cm,平均树高达到8.0m,平均总蓄积量达128.192m3/hm2;杉木与枫香按照8:2混交林和枫香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稍低,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最低。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总体生长量及蓄积量均比纯林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闽清县20年生的湿地松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采用湿地松∶杉木=5∶5的株间混交方法与混交比例最为合适。在不同混交方法中,以株间混交林的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带状混交林、块状混交林高出23.3%、32.5%。在不同混交比例中,以湿地松∶杉木=5∶5混交林生长量最高,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杉木=6∶4混交林、杉木纯林高出4.1%、19.1%、50.9%。  相似文献   

11.
火力楠不同混交模式生长效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清堤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73-76,80
对20 a生火力楠不同混交模式生长效应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不同模式混交造林效果优于纯林,混交林产量比增6.2%~46.4%.火力楠作为主要树种与马尾松、杉木混交宜采用行间混交,混交比例按2∶1;火力楠作为伴生树种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宜采用插花式混交,混交比例按1∶3,种间关系较为协调.火力楠混交林与纯林比较,林分结构比较复杂,能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枯落物多且成分复杂,有利于改善林内小气候及土壤状况,林分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年生、22年生不同混交比例、不同密度的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进行生长分析,以选择最佳的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模式和造林密度。结果表明:22年生时,混交林分蓄积比纯林增长186%。营造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林最佳混交模式是按1∶1行间混交,造林密度采用2m×1.67m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2012年春季用不同比例杉木与米槠营造混交林,探讨总结了不同比例杉木与米槠进行混交培育经营技术,为拓展杉木、米槠混交林的培育,促进混交林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加林农收入提供经验。试验结果表明:用3∶2的比例营造的杉木、米槠混交对林分生长量增长,平均地径增大变化的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福建省建宁县山地营造的8 a林龄杉木香椿混交林生长效应。混交林以培育用材林为经营目标,分析了各处理的林分结构、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度以及各树种的树高、胸径、林分蓄积量等生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N(杉木)︰N(香椿)=8︰1星状混交,杉木与香椿间、杉木与杉木间株行距1. 8 m×1. 8 m,香椿与香椿间株行距5. 4 m×5. 4 m的混交林分结构较为理想,林木胸径与树高生长较协调,林分蓄积量最高,杉木香椿种间竞争较缓和,生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培育福建柏大径材的最优混交模式,对安溪竹园国有林场40年生福建柏不同的行间混交林(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比例为3∶1∶1)、福建柏×柳杉(5∶4)、福建柏×火力楠(2∶1)、福建柏×木荷(3∶2),福建柏纯林(对照组)的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单株材积量大小排序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0.2702 m~3·株~(-1))>福建柏×柳杉混交林(0.2620 m~3·株~(-1))>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0.2125 m~3·株~(-1))>福建柏纯林(0.1986 m~3·株~(-1))>福建柏×木荷混交林(0.1196 m~3·株~(-1));木材总蓄积量大小排序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336.19 m~3·hm~(-2))>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261.73 m~3·hm~(-2))>福建柏×柳杉混交林(241.84 m~3·hm~(-2))>福建柏纯林(192.77 m~3·hm~(-2))>福建柏×木荷混交林(128.37 m~3·hm~(-2))。综合比较分析,初步得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为最优混交模式,与福建柏纯林相比,其福建柏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分别提高13.32%、20.58%、36.05%,林分总蓄积量增加74.40%。  相似文献   

16.
以造林1年后的苗木成活率和造林5年后的高生长量为指标,比较分析了福建省武平县南坊国有林场7杉3阔混交林(阔叶树种红锥和山杜英种植比例为1∶1)和杉木纯林中杉木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7杉3阔混交林中杉木的造林成活率和高生长量均比杉木纯林高,造林1年后混交林中杉木造林成活率比纯林高4.16%,造林5年后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比纯林高2.77 m。杉木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在生产中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8年生不同混交方法和混交比例营造的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以杉木纯林为对照)的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以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最大,块状混交次之,株间混交最小;混交比例以杉木∶南酸枣=7∶3的生长量最大,杉木∶南酸枣=8∶2次之,杉木纯林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效果,开展了杉木与木荷、杉木与闽楠以及杉木与木荷、闽楠混交造林试验。10年生的试验林研究表明:3种混交林中,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中的杉木、木荷和闽楠生长量均最大,而且与其它2种混交林对应树种的生长量差异显著;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总蓄积量最大;杉木木荷闽楠混交林土壤通透性比其它2种混交林强,肥力更好。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21,(6):62-64
介绍了杉檫混交造林技术的内容和方法。杉檫混交林的优点有:混交比例为2∶1的杉檫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明显优于其它混交比例;混交林的生物量最大;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了改善,氧化程度有所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大增强,为杉木二代或多伐林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开展杉木与翅荚木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造林可有效促进林分生长;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对林木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以杉木和翅荚木按4:6的株数比例星状混交造林效果最佳。对比不同结构的林分凋落物量发现,杉木和翅荚木按4:6的比例星状混交的林分,其年凋落物总量为3 043 kg/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达23.85 t/hm~2,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的地表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林内气候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进而有效地控制了林分病虫害的发生。该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推广翅荚木混交造林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