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明确蓝莓Vaccinium spp.果实挥发物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引诱效果,探寻基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化学生态调控技术。通过色度法判别蓝莓果实成熟程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不同成熟度蓝莓果实浸提液的成分和含量变化,利用Y型嗅觉仪探究蓝莓果实挥发性化合物对黑腹果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蓝莓果实成熟度依据其色度范围值聚类分为未熟果、半熟果及成熟果,不同成熟度蓝莓果实挥发物中共含有21种化合物,主要含有苯类、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物质,以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为主;除甲苯表现为一定的驱避性外,其他20种成分均表现出一定的引诱效果;引诱效果最好的是叶醇和氧化芳樟醇,引诱率为92.49%和91.32%,其次为3-戊酮和异戊酸甲酯引诱率分别为89.07%和87.97%,而乙酸叶醇酯的引诱率也可达到81.60%。该结果可为开发黑腹果蝇的植物源引诱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蓝莓果蝇田间发生与危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蓝莓果蝇田间发生与危害情况,2018年5—9月在贵州省麻江县有机蓝莓基地选取蓝莓园内主栽品种,采用黄板诱集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成虫、分离蓝莓果实幼虫观察的方式,调查蓝莓果蝇的田间种群动态变化、蓝莓果实被害率和在不同蓝莓品种上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蓝莓园内黑腹果蝇5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有发生,其发生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蓝莓果实的被害率可达46%,单颗果实检出幼虫数最高可达4头;主栽蓝莓品种按黑腹果蝇发生数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顶峰,杰兔,粉蓝,园蓝;园蓝受果蝇危害程度最轻,为4个品种中抵抗果蝇危害的优势种。黑腹果蝇的田间发生量和危害情况与蓝莓品种、果实成熟期以及果实成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5种颜色粘虫板在不同坡位和不同悬挂高度下引诱蓝莓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 eigen的效果,以期为蓝莓果蝇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坡位和颜色对粘虫板诱集蓝莓果蝇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悬挂高度影响不显著。其中,坡位影响最大,从坡顶至坡脚的诱集效果依次递减;黄色粘虫板较其他颜色对果蝇表现出较强的引诱性,其次为橙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粘虫板悬挂在距离地面1.5,1.0,0.5 m高度的诱虫率分别为37.6%,35.6%,28.8%。  相似文献   

4.
鲁冀 《安徽林业》2009,(3):59-59
近年休宁县田间杨梅被黑腹果蝇和灰巴蜗牛危害,对果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现将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叙述如下。一、黑腹果蝇1.危害症状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科又称杨梅果蝇、红眼果蝇。主要在田  相似文献   

5.
<正>蓝莓Semen trigonellae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植物[1]。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的机体免疫等功能[2]。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蓝莓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誉为"黄金浆果"[3]。随着蓝莓种植面积和区域的扩大,蓝莓园被多种害虫危害,仅威海和青岛地区发现蓝莓虫害38种[4],主要有金龟甲类、果蝇、蓟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12种频振灯光源在室内和室外对黑腹果蝇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12种频振灯管以5号光源最为突出,单面诱集数量为29.4头;其次为3号灯管,诱集数量为27.6头。在室外研究表明,频振灯管对黑腹果蝇的诱集效果随距离的延长会逐渐下降,有效诱集距离可达50 m。利用频振灯管田间诱杀果树害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韧皮部卸载和韧皮部后运输在调节蔗糖在库器官间的分配、维持果实的库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果实的产量和质量。本文研究目的是明确蓝莓同化物韧皮部卸载的机制与糖代谢机制。【方法】以5年生高丛蓝莓品种‘喜来’(‘Sierra’)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发育时期的蓝莓果实韧皮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综合运用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实时观察果实内韧皮部同化物卸载路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分析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等。【结果】对韧皮部细胞进行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在蓝莓果实整个发育期,果实韧皮部SE/CC(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之间均未发现胞间连丝,从而形成了共质体隔离,但在薄壁细胞之间、薄壁细胞与果肉细胞之间存在大量胞间连丝。荧光染料CF[5(6)-羧基荧光素]的活细胞示踪试验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CF均被严格限制在韧皮部中,没有扩散到周围的薄壁细胞。这些结果证实蓝莓果实同化物以质外体卸载途径为主,韧皮部后运输存在着活跃的共质体途径,大量胞间连丝的存在有利于薄壁细胞之间以及薄壁细胞与果肉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进一步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蓝莓果实的整个发育期,转化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为证实蓝莓果实同化物以质外体卸载为主提供了证据。对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显示,在果实发育的各个阶段,蓝莓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蔗糖酶的分解活性始终大于合成活性;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进一步升高,显示果实发育后期果肉细胞内进行着活跃的蔗糖分解、转化及贮藏过程,且糖积累与转化酶、蔗糖合酶和蔗糖磷酸合酶等酶活性成正相关。在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综合作用是影响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积累的重要因子。【结论】蓝莓果实同化物以质外体卸载途径为主,韧皮部后运输存在着活跃的共质体途径。蓝莓果实主要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且糖积累与转化酶、蔗糖合酶和蔗糖磷酸合酶等酶活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水肥耦合对蓝莓新梢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以大田条件下5年生的兔眼蓝莓‘灿烂’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的水分(W)、肥料(F)耦合处理,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可显著提高蓝莓产量及果实内在品质,蓝莓产量最高及最低的处理分别为中肥高水处理(F2W4)及低肥低水处理(F3W1),F2W2处理可有效提高蓝莓花青素含量,F2W3处理可有效提高蓝莓可溶性糖含量,F2W4处理可降低蓝莓可滴定酸含量,从而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及单果质量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中肥中高水处理(F2W2及F2W3)是最佳的水肥配比模式。  相似文献   

9.
光照强度对贵州兔眼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光照强度对贵州兔眼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选取粉蓝(Powderblue)、灿烂(Britewell)、芭尔德温(Baldwin)、梯芙蓝(Tifblue)4个品种进行野外试验,试验设置了100%、80%、60%、40%全光照4种不同光照处理,并测定在不同光照处理下不同品种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1)轻、中度遮阴增大了粉蓝和芭尔德温的果实质量和体积,却减小了梯芙蓝和灿烂的果实质量和体积;(2)在自然光照条件下4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相同,都在2.13 mg/g左右;遮阴降低了蓝莓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芭尔德温降低幅度最大,梯芙蓝降低幅度最小;遮阴显著降低了各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3)各品种总酚物质、类黄酮、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整体上都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降低;在100%全光照条件下,粉蓝和梯芙蓝总酚物质、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品种,芭尔德温维生素C含量最高。综上所述,遮阴显著降低了蓝莓果实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不同品种间蓝莓果实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议在生产栽培中要保证蓝莓树体光照充足,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蓝莓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以“粉蓝”为研究材料,盛花后10d开始分别对其喷施0.5%、1%及1.5%的蔗糖溶液,测定了其不同发育阶段的总糖、总酸、花色苷、总酚和类黄酮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外源蔗糖处理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其中1%蔗糖溶液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增加量最多且差异显著,对可滴定酸积累的抑制效果最好;在盛花后80d,0.5%、1%和1.5%蔗糖溶液处理后的蓝莓果实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喷施0.5%的蔗糖溶液增加量最多;蔗糖溶液处理均促进盛花后60~80d蓝莓果实类黄酮的合成,其中1%蔗糖溶液处理增加效果最好。综合认为:采用1%蔗糖溶液处理发育各时期蓝莓对促进果实关键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给蓝莓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图强、阿木尔、新林、塔河和漠河集中分布的野生蓝莓果实形态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地区不同产地间及产地内野生蓝莓果实形态特征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产地间野生蓝莓果实宽度变异系数最大(28.83%),产地内各单株间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大(25.08%),单果质量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变异系数均较低。不同产地果长与果宽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即果宽随果长的增加而增加。大兴安岭地区各产地蓝莓果长、果宽和单果质量均达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以对单果质量进行预测。纬度与单果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全氮与单果质量呈现较高的正相关。大兴安岭地区各产地野生蓝莓果实形态变异受纬度和土壤全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球毛壳菌、嗜松青霉菌、裂褶菌、枝状枝孢霉和福廷瓶头霉5种贵州蓝莓土著菌根菌对蓝莓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蓝莓品种‘粉蓝’为材料,通过菌液灌浇方式开展接种试验,对果实成熟时期蓝莓根系的菌根侵染情况、果实形态和产量以及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变异系数大于10%的果实形态和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分析,并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对各菌株的接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接种后,5种菌根菌均与蓝莓根系表现出良好的共生效应,福廷瓶头霉与蓝莓根系的共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接种裂褶菌、枝状枝孢霉、福廷瓶头霉3个菌种显著提高了蓝莓的单株果实产量,提升幅度分别为11.17%、27.27%、29.25%;接种裂褶菌、嗜松青霉、福廷瓶头霉处理下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有利于提升蓝莓的鲜食口感;接种5种菌根菌后蓝莓果实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得以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接种福廷瓶头霉对果实花青素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提升幅度为45.16%,接种嗜松青霉对蓝莓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提升的幅度分别为55.93%和43.33%。对8个果实指标进行降维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后蓝莓果实可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接种后对蓝莓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由优到劣排序,5种菌根菌分别为福廷瓶头霉、裂褶菌、嗜松青霉菌、球毛壳菌、枝状枝孢霉。【结论】裂褶菌、嗜松青霉菌、福廷瓶头霉对蓝莓植株产量和果实品质具有良好提升效果,可作为蓝莓的菌根化培育的参考菌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对蓝莓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蓝莓果实中一些重要抗氧化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在成熟后的7、14、21d北村和美登2种蓝莓主要活性物质花色素苷和总类黄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试验表明,蓝莓果实中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及活性与不同采收时期有关,并且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活性的变化规律在两品种间一致。  相似文献   

14.
蓝莓根系较浅且不发达,无根毛,吸水能力较弱,不耐干旱,冬春季节极易产生冻害抽条。试验选择3个不同栽培种类共6个蓝莓品种,采取几种不同的越冬防寒措施,观测其对蓝莓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进入12月份后,对露地栽培的蓝莓采取套两层黑塑料膜并包扎紧密使之不透风的方法可以保护植株安全越冬,且生产成本价格低廉、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地表覆盖有机物厚度对蓝莓果园土壤、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蓝莓果园有机物覆盖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兔眼蓝莓品种‘灿烂’‘粉蓝’‘芭尔德温’的5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地表覆盖不同厚度玉米秸秆对蓝莓果园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含量、蓝莓产量和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玉米秸秆覆...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3 nt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RNA,它通过与靶标结合位点区域的碱基互补结合来调控靶标基因的表达。通过寻找潜在的miRNA结合位点预测miRNA前体,首先在黑腹果蝇mRNA的3’UTR区域中搜寻潜在的miRNA结合位点,然后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以及miRNA前体的结构序列特征来预测可能存在的miRNA前体。在黑腹果蝇全基因组范围内对其miRNA的预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还可应用到其他物种的miRNA发现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天然饵料引诱黑翅土白蚁野外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遭受黑翅土白蚁危害的悬铃木、马尾松、樟树、杉木等林木的锯末屑作天然诱饵,在试验地野外引诱黑翅土白蚁,引诱结果表明:悬铃木、马尾松和混合饵料引诱效果优于对照甘蔗渣,樟树和杉木比甘蔗渣引诱效果差。地面PVC线管引诱较树干试管引诱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间采收的贵州主栽蓝莓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芳  刘娜  卢丹  郑雄  杨秀群 《经济林研究》2020,38(2):209-214,240
【目的】为了解采收时间对贵州主栽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从而为主栽蓝莓品种的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时间采收的贵州主产区3个产地(碧波、龙奔、小河边)的2个主栽蓝莓品种'灿烂'和'粉蓝'的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外观形态(单果质量、果型指数、色泽等指标)、理化性质(出汁率、果汁pH值、含水量等指标)、食用品质(可滴定酸、总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固酸比、糖酸比等指标)及营养成分(花色苷、蛋白质、总酚、总黄酮)进行了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变异系数大于10%的指标进行了降维分析,根据其主成分得分计算其综合评分并进行排序。【结果】测定结果表明:采收时间对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蓝莓果实的外观形态、理化性质、食用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程度均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灿烂'和小河边的'粉蓝'的尾果果实品质的综合评分均较高,龙奔的'粉蓝'头茬果果实品质的综合评分最高;而3个产地的'灿烂'和龙奔的'粉蓝'的中间果果实品质的综合评分均最低,小河边的'粉蓝'头茬果果实品质的综合评分最低。【结论】采收时间对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应按品种、采收时间及产地分类分批进行采收、贮藏、鲜销及加工,以确保鲜销果实及加工用原料果实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正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多年生落叶或常绿果树,是第三代新兴水果,其果实呈现蓝黑色,色泽靓丽,富含花青素,具有很好的抗衰老、防癌、提高视力等功效,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根据蓝莓不同的树体特征、果实的特点及生长区域分布,蓝莓划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五个品种群。适宜在南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蓝莓品种果实的品质特征、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多酚组成的区别,为蓝莓产品开发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灿烂'乡铃'园蓝'昂丝萝'顶峰'5个适宜湖南种植的兔眼蓝莓品种果实为材料,采用直接测量法对5个品种蓝莓的品质特征(单果质量、含水量、硬度、总酸、可溶固形物、固酸比)进行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