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放牧方式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的采食量和植物补偿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在环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设置放牧方式(牦牛单独放牧、藏羊单独放牧、牦牛和藏羊1:2混牧、牦牛和藏羊1:4混牧、牦牛和藏羊1:6混牧)控制试验,以期确定草地的承载力,并为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家畜的采食量在藏羊(Ovis aries)单独放牧以及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1:2混牧方式下,显著高于其他方式(P<0.05);在功能群水平上,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这2种放牧方式下家畜对豆科植物的采食量较高;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植物的补偿生长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放牧方式(P<0.05)。研究表明:藏羊单独放牧时,其采食量最高;牦牛和藏羊1:2混牧的放牧方式对植物补偿性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因此,从放牧家畜采食量与植物补偿生长两方面考虑,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的放牧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藏羊=1?2混牧条件下,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中适口性好以及生物量大的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早熟禾(Poa annua)频度有所减少,适口性差、植株低矮的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频度有所增加,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均有所降低。2)禾本科、豆科和适口性好的杂类草单株重有所降低,而低矮丛生型的莎草科物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低矮适口性差的根茎型杂类草星毛委陵菜单株重有所增加。3)除禾本科个别物种株高比低于对照,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比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植物在物种水平对放牧响应明显,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功能群水平对放牧响应不显著(P>0.05);相较其他放牧处理,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对高寒草地主要物种的频度和个体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 藏羊=1?6混牧、牦牛 ? 藏羊=1?4混牧、牦牛? 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 藏羊=1?2混牧条件下,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中适口性好以及生物量大的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macrantha)、早熟禾(Poa annua)频度有所减少,适口性差、植株低矮的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频度有所增加,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均有所降低.2)禾本科、豆科和适口性好的杂类草单株重有所降低,而低矮丛生型的莎草科物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低矮适口性差的根茎型杂类草星毛委陵菜单株重有所增加.3)除禾本科个别物种株高比低于对照,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主要物种的株高比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植物在物种水平对放牧响应明显,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功能群水平对放牧响应不显著(P>0.05);相较其他放牧处理,牦牛? 藏羊=1?2混牧处理对高寒草地主要物种的频度和个体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放牧是草地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对草地优势物种存在不同的影响。探究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关系,对研究草地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在中度放牧压力下,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2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6混牧以及不放牧处理,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营养枝与生殖枝的高度、数量、重量及权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高度、数量和重量的相关指标变化中,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植株总体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牦牛与藏羊1:4混牧的植株数据总体低于其他处理;2)在不同放牧方式下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指数,牦牛与藏羊1:4混牧是除不放牧外时最低的,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权衡指数倾向于营养枝,牦牛单牧、藏羊单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的权衡指数倾向于生殖枝,不放牧和牦牛与藏羊1:4混牧时营养枝与生殖枝之间协同生长。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牦牛与藏羊1:4的家畜组合是较为不利于草地健康的放牧方式。本研究提出有利于草原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中度放牧条件下放牧方式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开展了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和牦牛藏羊1∶2混牧(MG1∶2)5个控制性放牧试验,研究了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对家畜日增重的影响以及不同放牧方式对牦牛和藏羊暖季增重、牧草营养和家畜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牦牛和藏羊的日增重显著大于牧草枯黄期(P<0.05);2)牦牛和藏羊日增重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无显著差异(P>0.05),而牦牛暖季增重在YG下最高,在MG1∶2和MG1∶6相对较高,藏羊暖季增重在MG1∶2中最高,在SG和MG1∶4相对较高;3)不同放牧方式下牧草营养和单位面积家畜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单一家畜放牧单位面积增重SG最高,牦牛藏羊两种家畜混合放牧则MG1∶2单位面积增重最高。综上,牧草枯黄期牦牛和藏羊的补饲对于维持其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MG1∶2对于牦牛和藏羊生产是一种较优的组合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阿巴嘎旗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禁牧(UG)、轻牧(LG)、中牧(MG)、重牧(HG)下土壤及优势植物克氏针茅、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轻牧草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草场(P<0.05),而各放牧强度对土壤碳氮比均无显著影响;与禁牧相比,放牧降低了克氏针茅和羊草有机碳含量,却增加了它们的全氮含量;糙隐子草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与植物的碳氮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从提高土壤与植物碳氮含量方面考虑,轻度放牧是克氏针茅草原适宜的放牧强度,禁牧并非合理的利用方式,但应避免重度放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一年生植物种群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及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一年生植物刺穗藜(Chenopodium aristatum)为对象,分析了围封对照(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下刺穗藜种群特征(密度、单株重、株高、比叶面积、叶片/茎/根系干物质含量、叶片全碳、氮含量),种群变异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影响刺穗藜种群密度(P<0.05),但对其比叶面积、叶片/根系干物质含量及叶片全碳、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放牧使刺穗藜种群密度增加,但对其种群性状影响较小;放牧使得刺穗藜种群相对密度增大(P<0.05),并造成其种群变异性降低(P<0.05);对刺穗藜种群空间分布模拟发现,放牧使得刺穗藜种群空间分布均匀,空间异质性降低。在草地利用过程中,一年生植物种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可能对群落结构造成影响,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化草原设置的控制放牧试验,测定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牦牛藏羊1∶2混牧(MG1∶2)和禁牧对照(NG)下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C,N,P含量并计算分析其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各放牧处理增加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的N含量,降低了杂类草的C含量,此外仅YG处理增加了莎草科的P含量;各放牧处理降低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的C∶N,除YG降低了莎草科的C∶P和N∶P以外,其他放牧处理增加了C∶P和N∶P;不同放牧方式下各功能群C∶N,C∶P,N∶P与N,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依据中度放牧干扰下植物超补偿性生长的机制和植被生长速率假说,YG促进了莎草科物种的生长,同时也表明N、P在促进植被更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高寒草地植被生长重要的限制性元素。  相似文献   

9.
宋美娟  徐长林  王琳  鱼小军 《草业科学》2022,38(9):1683-1693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 –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持水速率、拦蓄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厚度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3.53 cm)>放牧甘肃马鹿样地(2.83 cm),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19.45 g·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92.86 g·m?2)(P<0.05);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的枯落物平均持水量和初始持水速率均大于放牧甘肃马鹿样地;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0.78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71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21.00%)>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48.11%),平均最大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939.21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348.58 t·hm?2),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27.52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87.90 t·hm?2)(P<0.05).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间和灌丛内的浅层(0?40 cm)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深层(40?100 cm)土壤相反;灌丛间0–30 cm土层容重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内则相反;土壤初渗速率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98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92 mm·min?1),稳渗速率同样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7.12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5.90 mm·min?1).综上所述,与单牧马鹿相比,混牧牦牛与藏羊更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种群的表型功能性状(株高、单株重、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元素类功能性状(叶片N含量、叶片C含量、叶片C/N)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短花针茅种群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短花针茅种群表型功能性状指标逐渐降低,重度放牧显著低于对照(P0.05);载畜率对短花针茅种群叶片C、N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中度放牧区C/N显著低于轻度放牧(P0.05);可塑性指数PI值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变大;叶面积是短花针茅响应放牧干扰最显著的指示性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氮沉降背景下放牧对半干旱沙质草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本试验探究了放牧和短期氮添加(20 g·m-2·a-1)对半干旱沙质草地优势种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群落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和氮添加增加了糙隐子草的重要值,放牧降低了糙隐子草叶面积,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围封草地中糙隐子草叶干物质含量,增加了围封和放牧草地中糙隐子草叶氮含量(P<0.05);相同氮素水平下放牧降低了植物群落高度,氮添加增加了围封样地植物叶面积和叶氮含量,增加了放牧样地植物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降低了叶干物质含量(P<0.05);回归分析表明,糙隐子草叶面积和叶氮含量能较好地解释群落水平植物叶面积和叶氮含量的变化。半干旱沙质草地植物群落通过改变植株大小和主要叶性状来响应放牧和氮沉降,对预测未来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琪  郑佳华  赵萌莉  张军 《草地学报》2022,30(7):1748-1754
为探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表型性状对模拟绵羊采食的可塑性响应,本研究设置对照(CK)、刈割(C)、模拟绵羊采食(CS)三个处理,测定短花针茅叶长、叶宽、单叶面积等11个表型性状,分析其不同处理下的差异性及可塑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刈割显著增加了短花针茅的比叶面积(P<0.05),模拟绵羊采食显著增加了短花针茅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株丛茎,显著降低了单叶质量、比叶质量和地上生物量(P <0.05);地上生物量、单叶质量和比叶质量是对刈割和模拟绵羊采食响应的敏感性状;单叶面积、平均叶长,株高及株丛径是对刈割和模拟绵羊采食响应的惰性性状;短花针茅地上生物量与分蘖数、单叶质量、比叶质量及株丛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P <0.05)。由此可见,短花针茅在模拟绵羊采食下产生的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赵坤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3,31(3):649-656
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客观的表达植物应对放牧的适应性,为了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避牧策略和进一步阐明合理放牧的重要性,本研究依托15年的长期放牧平台,探讨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两大优势物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的15个功能性状变化以及其之间联系。结果表明:短花针茅的叶长和株高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由于植物的补偿性生长轻度放牧增加了无芒隐子草的株高和株丛径,但是中度和重度放牧对无芒隐子草功能性状均产生了消极的作用(P<0.05);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的地上生物量与株高、丛幅径以及茎叶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由此可见,荒漠草原两种优势种对放牧干扰有着不同的响应机制,这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研究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对长期放牧干扰的响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晋北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为例,研究优势植物赖草(Leymus secalinus)功能性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赖草株高等形态结构性状以及茎叶比等生产力性状(P<0.05),中度放牧与不放牧的差异最小;整株干重(地上部分)的变异系数(52.92%)和可塑性指数(93.17%)最大;生产力性状、光合生理性状和化学计量3类性状内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氮磷比等性状是赖草响应放牧干扰的主要功能性状。本研究表明,中度放牧下,赖草具有补偿性生长的能力,矮化型变特征和非对称性响应机制是赖草在放牧干扰下的主要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15.
乌仁  秦小静  孙健 《草地学报》2018,26(6):1313-1321
以藏北高寒草地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伴生种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为研究对象,探讨围封和放牧草地中两种植物在叶、茎、根间生物量分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放牧对紫花针茅和小叶棘豆的叶、茎的质量比影响显著,两者叶-茎和叶-根的异速生长指数均升高,根-冠的异速生长指数均降低,植株叶-茎和叶-根的异速生长关系出现趋同化。种间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性,小叶棘豆叶-茎、叶-根和茎-根的异速生长指数均大于紫花针茅。放牧改变了植物各器官间的权衡策略,紫花针茅在叶-茎权衡关系中更益于茎的生长,小叶棘豆更益于叶的生长;在叶-根和茎-根权衡关系中,小叶棘豆更倾向于叶,紫花针茅则更倾向于茎;相对于根系,两者均在放牧后分配更多资源到地上部分。放牧环境和种间差异导致的植物各器官间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对群落组成演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变异及影响因素对了解植物利用资源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同质园中不同地理种源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形态性状和化学计量指标,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同质园中各地理种源白刺...  相似文献   

17.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