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儿山观赏树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猫儿山野生植物资源综合考察:结果表明已被广泛栽培利用的观赏树木种类有68科102属133种,具有园林观赏价值、有待开发利用的野生观赏树木有340余种;对猫儿山观赏树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东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树木资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广东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观赏树木70科139属213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6属8种,被子植物65科133属205种。文章分析了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树木的基本特性、用途和利用状况,并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浙西南野生观赏树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丽水市野生观赏树木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全市共有野生观赏树木528种,隶属89科266属,根据观赏部位不同,将其分为赏形、观叶、观花、观果、观干5种类型,并对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观赏树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野生观赏树木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近年来针对野生观赏树木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逐渐增多,说明人们已经充分注意到乡土观赏树木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目前除了少数几个传统树种外,大部分乡土观赏树种都处于原种简单利用水平,没有选育形成丰富多彩的观赏品种体系。建议在注意保护野生种质资源的前提下,开展全民选育活动,大力选择和培育特色优良观赏树木品系,同时拓宽观赏树木的视野,加强原来只是作为用材树种来培育的树种的观赏品系开发。野生观赏树木繁殖和培育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繁殖生物学、栽培生态学、栽培理念和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问题,建议学习和应用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大力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线路调查法对中条山野生观赏树木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条山有野生观赏树木63科128属380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攀援树木有16科22属52种(包括变种)。文中还对攀援树木的生长习性、攀援方式、观赏性状、园林用途等进行了分类和总体评价,以期加强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丰富园林树木种类。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叙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30种野生观赏树木的主要形态、生境、分布、观赏价值,为林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观赏树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陕西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合理利用野生资源,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对保护辖区的野生芳香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芳香油含量、含油的部位以及芳香油的主要用途。结果表明,该辖区野生芳香类植物有24科61种。其中14种芳香油含量在1%以上,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黄刺玫、山丹、紫丁香、金银忍冬等23种常见植物芳香油含量还未见报道,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最后,本文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和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百花山野生花卉资源在园林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北京百花山风景名胜区的野生花卉资源,对该区内的山地草甸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野生草本植物35科80属131种。其中大部分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按观赏季节的不同主要分为春季观花、夏季观花和夏秋观花3类。该区野生花卉按其在园林中不同的利用价值可分为花镜、花坛类以及地被花卉类。文章对该区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及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给当地野生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进行了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唇形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唇形科野生药用植物有18属、23种,按药用功效可分为11个类,其中开发利用价值较高者5属5种。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野生花卉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北京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的野生花卉资源,对该区内的山地草甸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野生草本植物28科75属107种。其中大部分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按观赏季节的不同主要分为春季观花、夏季观花和夏秋观花3类。该区野生花卉按其不同的利用价值可分为切花、插花和干花类,花境、花坛类以及地被花卉类。文章对该区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及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福州植物园地处亚热带,经调查,园内具有野生资源植物159科458属819种,共划分为13类,其中野生食用植物又分为3小类;药用植物、能源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等均有100种以上.对这些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系统地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木本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物不同的园林功能,对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163科、648属、1584种野生种子植物中的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共筛选出83科202属325种野生观赏植物。保护区木本野生观赏植物具有种类繁多、类型多样、植物区系组成丰富、珍稀濒危野生观赏植物丰富等特点。根据野生观赏植物的园林应用特点,将木本野生观赏植物划分为庭荫树、行道树、园景树、花灌木、垂直绿化类、绿篱类、地被植物、盆栽及造型类、色叶树种类等9大类。根据保护区木本野生观赏植物的特色及资源的贮藏量,推荐了32种作为重点开发利用的观赏植物。最后,提出了对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大别山区野生观赏树木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大别山区野生观赏树木有69科155属409种及变种。优秀观赏树木有青英叶、李叶绣线菊,金丝桃,接骨木,紫金牛,枫香等,应首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江西野生木本食用植物资源及其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野生木本食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在全省2000多种野生木本植物中拥有食用种类近800种,隶属78科,186属。按其可供食用部分及其主要食用用途可归类成淀粉类、木糖类、果品类、油料类、菜用类、香料类和其他类7大类型。对野生木本食用植物资源的特点和植物的区系特征作了简要分析,并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共计125科289属6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5属39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01科254属547种。按生活型划分,乔木类235种,灌木类83种,木质藤本类54种和草本228种。本文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及特性,并就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甘肃小陇山林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很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小陇山野生果树资源,对小陇山林区21个林场的野生果树资源状况进行了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现有野生果树225种,隶属于25科、56属,其中草本果树有12种;在这些野生果树中,蔷薇科最多,有110多种.文中还对这225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果树的分布、用途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关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野生果树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植物新品种保护也称"植物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的专利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种植业最重要的知识产权。 云南省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由省林业厅和农业厅两个部门来开展。根据两部门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上的分工,省林业厅负责野生珍贵花卉、干果、野生药材、木本香料、竹类、观赏树木等园艺植物新品种的注册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采集、整理、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山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分布区类型和性质.本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种子植物)122科379属722种(变种、变型),其中乔木189种、灌木224种、藤本67种、草本231种、竹类11种,分别阐述了它们的资源现状、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并对本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野生竹类种质资源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良的竹类种质资源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竹类种质资源蕴含着多种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基因资源,是培育优良竹子新品种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对河南省境内的野生竹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河南野生竹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区的山地及丘陵地区,海拔在20~2 000 m;共计4属20种,其中刚竹属植物占13种(含种下等级4个),箬竹属植物4种,箭竹属植物2种,茶竿竹属植物1种。本研究对于河南野生竹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引种栽培、育种及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山西太宽河野生观赏植物种类组成、地理成分和生活型类型。本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319种,隶属于81科208属,其中乔木类132种、灌木类83种、藤本类21种、草本类83种;分别阐述了它们的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并对本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