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农林部“(73)农林(林)字第3号”文的精神,要求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准确迅速地查清我国森林资源,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和各种计划规划提供依据,决定在湖南省会同县集体林区进行南方森林资源清查试点。通过试点,探索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的技术方法,取得经验,以推动南方地区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开展。根据文件的要求,本次试点以县为调查单位,清查全县内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的面积、森林蓄积、各林种(或树种)的蓄积(包括楠竹株数)和蓄积的生长量。为便于今后正确掌握森林资源的变化,设置必要的固定样地。  相似文献   

2.
遵照全省森工企业领导干部 (清河 )会议关于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试点的部署 ,落实林业分类经营基础上查清森林资源的工作安排 ,现就资源清查技术规则的制定提出以下意见。1 资源清查的目的和原则1 1 资源清查的目的在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试点工作中 ,开展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区 (简称责任区 )资源清查的目的是查清土地资源、林木资源和经济植物资源底数 ,搞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规划 ,为合理划分责任区和签订承包合同及全面开展管护经营和多种经营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并为完善责任区资源清查方法摸索经验。1 2 资源清查的原则( 1)以…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生态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探讨中西部小流域的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组成与驱动方式,以山西省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平台,分析流域2000—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结构;选取自然因子、区位建设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的建模方法分析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驱动力。结果表明,流域整体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增加,不同地类的变化速度、土地转移情况不同,流域整体土地变化速度较快,利用程度提高,有序化程度下降,均匀度增加。预测结果显示,耕地、林地、草地、其他用地面积下降,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除耕地、建设用地外,其余地类面积变化较小。自然因子、区位建设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都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在过去18年间经历了快速、复杂的变化,自然因子对土地变化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影响,短时间尺度上区位建设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是影响土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农林部的指示,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和各地林业职工、林区贫下中农的支持下,从1973年初开始,先后在北方的吉文地区和南方的会同县,分别进行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试点工作。经过参加试点人员的广泛讨论,普遍认为:森林资源(包括有林地和宜林的无林地)是组织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而林业调查工作又是开展林业经营利用的基础。为了使森林调查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应当把调查工作分为三类。即:国家资源清查;规划设计调查;作业设计调查。把调查技术建立在数理统计学的基础上,积极建立连续森林清查制度。把调查和资源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及时而准确地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以适应“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这次试点主要是摸索国家资源清查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10月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决定实施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共分为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七章。  相似文献   

6.
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阿勒泰分局位于阿尔泰山脉中段,东西宽约92km,南北长约98km,土地总面积50.38万hm^2(755.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2.03万hm^2(33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7%。阿勒泰分局自2010年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以来,严格按照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要求,立足阿勒泰林区森林资源现状,以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以及增加职工收人为核心,开拓创新、强化管理、严格监督,积极探索建立与现代林业建设相适应的森林经营模式,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完成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  相似文献   

7.
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和基础,融合对接现有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成果,形成高集成通用的一张数据底图。“三调”与“一张图”数据由于影像底图、分类标准、边界、空间位置及其他因素不一致导致数据存在差异,数据融合对接工作难度大。目前,“三调”与“一张图”的数据融合技术方法主要为分类标准的统一、内业标准的统一、外业补充调查的校正、数据库建设的统一等。研究国土“三调”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融合方法,对着力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水平以及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景观生态林建设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出发,在应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获取区域土地资源数据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林业用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和立地生境的复杂性,调整和确定适宜的网络连接度,构建区域景观生态林业建设线状地物绿化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探讨长江首城——宜宾市自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自然资源保护等生态工程以来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响应,为该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以宜宾市域为研究范围,从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宜宾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自2000年以来,宜宾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耕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先增后减呈波动变化,建设用地、水体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和水体动态度最大且呈正向变化。(2)2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333.21亿元增至347.82亿元,增长了14.61亿元。(3)2000年、2010年、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4065、0.4077、0.4078,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在维持着相对平衡的同时呈现出上升态势,但在区域内部改善与恶化并存。宜宾市长江生态第一城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未来应继续扎实推进岷江、向家坝库区等地的生态修复工作,着重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切实走好宜宾的生态、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云南林业》2010,(1):40-41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国家公园是由政府划定和管理的保护地,以保护和展示具有国家或国际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保护模式.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探索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特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国家森林资源宏观监测业务对区域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迫切需求,发展一种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可充分发挥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遥感数据相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优势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以提高林地和森林资源的监测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方法】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某林区为研究区,主要数据源包括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 NDVI(250 m,8天合成)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以及少量外业实地调查数据等。首先,基于GF-1宽幅多光谱数据进行多尺度影像分割,将研究区划分为许多区域性的分割对象;然后,以分割对象为分析单元,分别提取GF-1宽幅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以及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时序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基于分类回归树分类器完成面向对象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分别比较单一GF-1 16 m宽幅多光谱数据、单一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以及综合多源数据的分类结果,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精度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分类方法总体分类精度达89.46%,Kappa系数为0.874,明显优于仅基于GF-1宽幅多光谱数据、MODIS 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结论】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适用于综合GF-1与GF-4数据的土地覆盖类型分别制图,可有效提高主要土地覆盖类型的分类精度。针对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业务需求和特点,本文所发展的方法在分类对象生成、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类器训练和精度检验等关键环节均进行了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业务中主要林地类型遥感分类制图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2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内业判读、外业调查核实等方法,利用限制因子评价法对宜耕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图斑进行区划和面积测算,对后备资源潜力的来源、地类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后备资源潜力以其他林地、坑塘水面、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主;耕地后备资源来源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平原湖区后备资源主要来源于坑塘和养殖坑塘,其他区域后备资源主要来源于其他林地和园地。最后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资源潜力调查和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NDVI的中老缅交界区近16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老挝、缅甸三国交界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异和演化趋势,为区内植被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老缅交界区近16年MODIS-NDVI时序数据,借助3S技术以及均值、趋势、变异系数、Hurst指数等统计学相关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探究区内植被覆盖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空间变异、可持续性及未来演化趋势等特征。【结果】NDVI年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13(0.7794)和2002年(0.7259),整体呈增加趋势,增速表现为每10年增加1.05%;NDVI月均值以3和9月为折点,呈“S”形变化特征,其值为0.6986~0.8316,并呈上升趋势,月均增长率为0.50%;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16年NDVI均值大于0.6的高植被覆盖区占比97.45%,多集中于热带雨林连片分布的山区,低于0.6的区域仅占2.55%,以各国境内主要城市中心及其外围、山区大面积裸地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沿线等区域为主;区内NDVI随海拔增加表现出持续降低趋势,高值区(NDVI≥0.6)多集中于15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2000—2015年,NDVI时间序列呈改善、退化和不变等变化趋势的区域分别占54.06%、15.62%和30.32%,其变异系数为0.0244~0.4688,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较低波动变化区域>低波动变化区域>中波动变化区域>较高波动变化区域>高波动变化区域,低波动和较低波动变化区域占比合计78.49%;NDVI时间序列呈退化区域与呈高波动变化区域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一致性,多集中于城镇、交通要道等建设用地以及山区大面积裸地等地区;未来,区内植被覆盖将延续过去16年变化趋势的区域占57.15%,与过去16年变化趋势相反的区域占41.09%;结合空间变化趋势特征,发现研究区未来将有39.63%、29.83%和28.98%的区域植被覆盖分别向良性、不变和恶性方向发展,1.56%的区域发展趋势不确定。【结论】中老缅交界区植被覆盖整体较好,16年来,区内植被覆盖随时间(年际、月际)变化幅度较小,并在此基础上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植被发展前景良好;然而,以建设用地和裸地为主的部分区域,其植被覆盖未来将出现退化趋势。区内各国应合理规划经济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并因地制宜地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作,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土地资源与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林业用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和立地生境的复杂性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空间单元的空间结构构型,优化景观生态林的组成与结构,种植斑块、调整网络连接度、确定合适的基质相对面积,划分立地类型,建立景观生态林建设模型,采用PHOTOSHOP和3DMAX技术对建设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和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景观生态林建设数据管理,构建对于区域景观生态林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数据质量评价是土地覆盖产品选择的依据和应用的前提。以云南省普洱市为研究区,采用面积相关系数、类型混淆分析、空间模式一致性分析以及混淆矩阵等方法,根据机载影像分类和亚米级影像目视判读结果,分析了该区的4种10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覆盖产品(Pu′er LC,Esri_Land_Cover_2020_10m, ESA World Cover和Dynamic World)的精度和一致性。结果表明:1)4种土地覆盖产品的土地类型和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以林地为主,灌木与草地、耕地次之,面积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均大于0.9;2)空间高一致性区域占普洱总面积的64.87%,以林地为主,空间一致性较低的区域内灌木与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覆盖类型交错分布;3)精度验证结果表明,Pu′er LC数据总体精度最高(88.52%),其他3个产品总体精度相差不大,在75%左右。研究可以为土地覆盖数据质量评价和使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林地及林地上生长的森林是木材生产企业的基础资产。由于森林生产投资额大、时间长,森林土地所有者所担责任就更大更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森林地价和林价估算,在森林生产中具有第一重要地位。森林地价和林价估算是不动产估价的一个分支。由于森林投资的长期性质,在研究和应用其评价技术时必须谨慎周密。在森林生产中,可以直接应用的市场价一般并不存在,有的只是没有全面反映投资价值的市场价。传统上采用的林地市场价一直几乎完全是以现实林地上的林分换算值作为依据,它几乎完全不考虑林地继续生产林作的可能性。采伐迹地的买卖普遍以武断确定的剩余价作为依据;这种剩余价通常根据其他某种土地利用(如农业)来确定。随着许多林业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对林地有更多的投入,于是对林地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在对沈大高速公路区域土地资源与森林资源调查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林业用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及立地生境的复杂性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空间单元的空间结构构型,优化景观生态林的组成与结构、种植斑块,调整网络连接度,确定合适的基质相对面积,划分立地类型,建立景观生态林建设模型。采用PHOTOSHOP和3DMX技术对建设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景观生态林建设数据管理,构建对区域景观生态林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0—2015年森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制,为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5年3期30 m分辨率国产环境灾害卫星HJ-1 A/B CCD以及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土地覆被,并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结果】3期土地覆被数据精度(K)分别为89. 4%、86. 9%和84. 4%,2000年用户精度为98%,2010年用户精度为96%,2015年用户精度为94%。土地覆被监测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影响,2000—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增幅达9. 5%,增加面积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然而,随着水源区大规模移民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也使得约4 547 km^2的森林转化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市统计分析表明,十堰市和安康市森林面积增量最大,均超过1 300 km^2,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显著。2000—2015年,水源区植被覆盖度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幅达25. 4%,且植被覆盖度在0. 6以上的森林面积比例3期均超过70%。【结论】近1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和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森林密度得到提升,高密度的森林植被能够在地表形成植被保护层,降低水源区发生水力侵蚀和沟渠侵蚀的风险,从而提高水源区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9.
借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中的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基于2016年和2020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采用森林生物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等级等8个因子,评价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前后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分析比较不同地类、不同树种结构和不同龄组森林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武夷山国家公园2016年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6032,等级为“中”;2020年指数为0.7003,等级为“好”。2020年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按林地面积占比排序为好(53.9%)>中(43.9%)>差(2.2%)。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后,区域森林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基于郧阳区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借助该价值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影响因素,利用CA-Markov模型进行了不同情境下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结果表明:ESP保护情景下,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且保护程度依次降低,增加的面积分别为46.35、28.7、15.44、5.96,无生态保护情景下,其他土地和园地的面积高于ESP保护情景下的面积。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水域、风景设施用地、园地、林地的ESV有提升,提升强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03、1.99、1.11、0.8亿元,剩余3种地类的ESV略有降低,总体来看ESV由53.94亿元上升到56.06亿元,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