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台湾桤木年生长动态、植株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模式以及植株生长指标与生物量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湾桤木年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据此方程可以建立株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4,达到显著相关,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因此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台湾桤木株高和地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是可行的;根据Logistic曲线方程上两个曲率最大的点准确地将台湾桤木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渐增期、速生期和缓增期,其中处于速生期植株的株高和地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量的70%;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78.06%,枝和叶的干质量占地上干质量的53.95%,全株含水量是全株干质量的1.39倍,大于5 mm的侧根平均每株达9条;为台湾桤木在广西成功引种栽培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小叶锦鸡儿引种驯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从俄罗斯引种的小叶锦鸡儿播种繁育的2年生苗木进行引种驯化试验,在黑河地区有轻微冻害,但第二年可正常生长,作为一种绿化树种可在黑河地区试种;株高是在6月初到9月中下旬进入生长旺季,地径是从6月初进入生长旺季,一直持续到9月底。  相似文献   

3.
对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幼苗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翁幼苗的株高、地径生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了水翁幼苗株高与地径的生长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其生长进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根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生长重心逐渐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叶面积比与叶根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地径与主根长、单株总叶面积等形态指标以及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单株总生物量等生物量指标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92,P0.01);根冠比与株高、地径、单株总叶面积、主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7,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4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苗与扦插苗在相同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马关县金城林场4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进行了生长量、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几个指标中实生苗都大于扦插莆,实生菌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扦插苗的变异系数大于实生苗的变异系数,扦插苗的地径变异系数是实生苗株高变异系数的2.21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4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苗与扦插苗在相同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马关县金城林场4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进行了生长量、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几个指标中实生苗都大于扦插苗,实生苗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扦插苗的变异系数大于实生苗的变异系数,扦插苗的地径变异系数是实生苗株高变异系数的2.21倍。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琼海阳江油茶种子培育出的1年生实生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根长、根量、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变化均呈典型的logistic生长曲线,整个生长过程可划分为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末期。其中,根长在翌年7~9月增长最快,1年生苗平均根长18.7cm;7~9月,种苗侧根数量明显增加,1年生苗总根量平均为38.8根/株。苗高在翌年7~9月增长迅速,平均增长6.2cm/月;地径从翌年4月开始增长,9~11月份增长最快,1年生苗地径平均为4.8mm。生物量从12月播种至翌年6月积累缓慢,翌年7~10月积累加速,1年生苗平均生物量18.4g(鲜重)、7.7g(干重)。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郁闭度下七指毛桃的株高、地径、叶长与叶宽等生长指标和叶片、枝干及根的生物量干重。结果表明:(1)不同郁闭度对七指毛桃的生长特性及生物量均有不同的影响;(2)郁闭度为0.3时,七指毛桃的株高、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最佳,叶片及根的生物量干重最大,对其生长最有利;(3)郁闭度为0.8时,七指毛桃的株高、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最差,叶片、枝干及根的生物量干重均最小,不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引种苗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2a进行福建柏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亚热带南京地区引种苗期无严重冻害发生。当年生苗平均高128~148cm,最高单株260cm。2a生苗平均高4886cm,最高单株达700cm,其生长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杉木苗相近。福建柏苗木根系分布深度大于杉木,但根系生物量较小,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较大。在遮荫条件下,当年生苗月高生长呈现两次峰值,分别在6月和10月出现;2a生苗月高生长仅有1次峰值,在9月出现。南靖、德化、仙游3个种源间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但苗期生长与生物量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地区沙柳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鄂尔多斯地区沙柳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沙柳盖度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采用数理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沙柳生物量的主要生长指标;树高、冠幅、地径、分枝数与沙柳盖度之间的关系;沙柳盖度与沙柳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了鄂尔多斯地区沙柳的适宜生长盖度是45%~55%,为造林生产中以水为主要影响因子的科学初植密度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木兰围场国有林场40a左右生华北落叶松低效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样地、样方测定法研究了封育2a对不同抚育疏伐保留密度林分林下植物群落植物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是保留密度为825株·hm-2和500株·hm-2的低效人工林,经封育后林下植物种类及个体数量都增加,增加者主要为草本植物,增加量低密度林分高于高密度林分;灌木层平均高度和盖度增加,盖度增加幅度低密度林地大于高密度林地;高密度林地草本层优势种(批针薹草)不变,低密度林地原次优势种(小红菊)上升为优势种,而原先的优势种(金毛狗尾草)衰退为次优势;草本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高密度样地和低密度样地都有相应提高,封育可以提高林分林下多样性,高密度林分提高幅度大于低密度林分;综合考虑,为改善林下植物群落结构,40a生左右华北落叶松低效人工林抚育改造适宜保留林分密度为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以楝树1年生根插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模拟自然干旱5,10,15,20 d条件下,干旱胁迫对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胁迫0—10d土壤水分的缺失对地径生长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生长的影响,15—20 d时则反之;主根长、根幅和株高/主根长比值先升后降,地径/株高比值先降后升,说明楝树幼苗具有为适应胁迫环境提高根系主动吸水能力的适应机制,而根系对干旱胁迫较株高生长敏感;总生物量先增后减说明干旱胁迫初期,土壤水分的缺失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但随着胁迫的增强,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长趋势向根系转移,根质量比显著增大;干旱胁迫使幼苗根、茎、叶含水率显著降低,且叶片含水率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12.
对密度为1667(低密度)、4444(中密度)、10000(高密度)株/hm2的4年生大叶相思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大叶相思林的平均胸径分别为5.14cm、5.00cm和6.24cm,平均树高分别为7.82m、6.73m、6.41m,平均冠幅分别为2.01m、1.81m、2.47m。中密度与高密度大叶相思林的胸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小于低密度大叶相思林。中密度与低密度大叶相思林的树高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小于高密度大叶相思林。密度对其冠幅的影响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总体看来,在高密度的环境里大叶相思采用快速的高生长策略,而在低密度的环境里首先发展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延安树木园引种的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叶芽开放期比乡土树种油松早8 d;展叶期比油松晚11~16 d;新梢开始生长期,奥地利黑松与油松相差近1个月时间,封顶期9月6~10日。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直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与油松形成鲜明对照,是荒山造林的好树种。31 a生奥地利黑松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 a,生长量占树高的32.1%,比较而言,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是油松的2倍。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华安县瓜多竹开展引种试验,研究其生长情况、出笋期、出笋量、病虫害情况、越冬受冻情况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等。结果表明:瓜多竹一年四季均有出笋,4月下旬至8月下旬出笋最多;新长竹子的竹高和地径均随竹龄增长而增大,竹林栽植第3年可逐渐郁闭成林;瓜多竹生物量大,竹材产量高,其地上部分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7.15%~83.58%,其中以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最大,为58.26%~71.16%;瓜多竹长势高,根浅,容易被风吹倒,无明显病虫害影响,但受寒冷低温天气影响大,建议在试验地以南、受台风影响较少的地区进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人工林林分密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造林密度的幼林生长与生物量效应,不同密度对7、15年生中龄林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密度对幼林高、径和材积生长无显著影响,幼林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当密度增至每公顷8333株时总生物量开始下降。林分密度对7年生林分高、径和材积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15年生林分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实用技术》2021,(4):19-23
以西藏当雄引种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1年生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用复合磷酸二氢钾和多效唑进行交替的促控处理,并在-50~-5℃低温条件下贮藏;通过生长量和生物量测试、物候期比较,评价促控技术对生长发育及耐寒性影响。结果显示:1)当雄北京杨具很强耐寒性;春季根施肥料可明显促进生长和生物量积累;2)秋季每20 d喷施0.1%多效唑明显抑制株高生长、促进生物量积累、改变生物量分配;3)增加多效唑喷施次数能更有效抑制株高生长、促进地径和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且多效唑对各部位茎段比重的调节效果非常显著;4)秋季施肥不利于生长和生物量积累;5)生长促控措施对植株的物候期调控作用明显,能推迟落叶和萌动期、缩短展叶进程。由此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期短暂的西藏那曲,引进当雄北京杨进行容器育苗生长促控栽培,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推迟萌动、加速展叶、调节落叶,有效规避低温寒冷造成的伤害,从而加强耐寒性、提高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东京野茉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a的引种试验初步表明,东京野茉莉在丽水市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2月中旬种子播种后,4月初开始出苗,中旬为出苗旺盛期,到4月下旬出苗基本结束。幼苗出土后,经1个月左右的幼苗期,于6月初生长加快,6-7月是生长高峰期,8-9月上旬生长缓慢,9月中下旬有一生长小高峰,10月底生长基本停止。一年生苗高1.30-2.35m,平均1.67m;地径1.2-2.1cm,平均1.75cm。造林后,一年生地径可达4.08cm,树高可达2.55m,极显著大于闽粤栲、深山含笑、木荷、枫香、香椿等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株观测和随机取样法,对黑龙江东南部的蒙古栎林生长发育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蒙古栎的生长期为180天左右;从5月初开始,一次生长枝的生长期约为44天左右;从6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部分枝条有二次生长现象,但二次生长并不普遍。蒙古栎雌雄花都着生于一次生长枝。  相似文献   

19.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危害悬铃木的入侵害虫。在网室内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对悬铃木苗木落叶进度和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接虫密度对悬铃木苗木的落叶进度影响明显,高密度接虫和高密度危害能加快叶片脱落,且受害苗木叶片加速脱叶的关键期在9月下旬,但高密度接虫和高密度危害并未降低悬铃木苗木的生长高度和生长粗度。  相似文献   

20.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2006年对毛红椿的播种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于3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7月下旬至9月中旬苗木高生长最快,9月中旬以后进入缓慢生长,至10月底苗木停止生长,其高生长量可达100 cm以上,最高可达150 cm;21、27、33、45株/m2 4种留苗密度实验表明,苗木地径生长与留苗密度密切相关,留苗越密则地径越小、高度越小,留苗越稀则地径越大、高度越小。生产上建议播种量为15 kg/hm2,留苗密度以30~33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