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的播种期、栽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郑单14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产量6.7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播种期3月5~15日、栽植密度6.4~7.0株/m2、氮化肥用量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2.
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的播种期,栽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郑单14在育苗移栽,地膜栽培条件下产量6.7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的:播种期3月5-15日,栽植密度6.4-7.0株/m^2,氮化肥用量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0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势、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在施用氮182.25~216.9kg/hm^2、2O586.04~101.28kg/hm^2、K2O236.25~261.9kg/hm^2,密度为2.74~2.95万朱/hm^2的条件下,可获得5625kg  相似文献   

4.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后移栽棉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的小麦后移栽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棉株含氮量及叶片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8月19日外,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3~0.9881);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和绝对含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不同器官间呈同步增减的趋势,因而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不大;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显著增加小麦后移栽棉的叶片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的含量(r=0.5316和0.56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5256~0.6074)。虽然施氮量越高,棉株的氮素代谢越旺盛,但小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施氮量约为205kg/hm2。  相似文献   

5.
豫薯10号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钾肥5因素对豫薯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产量对5因素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5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欲达到18万kg/hm^2以上的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23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75.0 ̄97.5kg/hm^2,密度为49290 ̄59145株/hm^2。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了以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成铃及单株产量的目标函数,考虑种植密度、追氮量、果枝数、模拟被害蕾和被害幼铃五决策变量的数学模型。模型信息表明:低密度或高果枝数条件下棉花补偿能力衰减;受害铃达3个·株-1以上时,增加追氮量(大于180kg·hm-2)将会伤失棉花群体的补偿能力;被害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增产作用;被害幼铃的多寡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模拟计算表明:百株允许被害蕾608~642个和允许被害幼铃196~214个,采取6.69~6.795万株·hm-2的密度、留果枝数14.7~15.02个·株-1和追氮量154.5~166.5kg·hm-2的农艺措施,可望获得皮棉1350kg·hm-2以上。最后提供了不同农艺措施下棉花的损害函数。  相似文献   

7.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麦田主要杂草藜、野燕麦不同密度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及防治中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初步研究,建立了藜、野燕麦不同密度与小麦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麦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式,明确了藜、野燕麦不同密度对构成小麦产量各因素影响作用,制定出适合当地杂草藜和野燕的生态经济阈值,即田间藜密度达到1.45~1.83株/m^2时,野燕麦密度达7.5~8.60株/m^2时,分别使用72%2,4-D丁酯乳油和10%骠马乳油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9.
1997~1998年在贵州省毕节等12县(市)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玉米地膜覆盖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以玉米地膜覆盖为主,配套推广育苗移栽、杂交良种、绿肥聚垄、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实施两年。共完成有效面积8.772万hm^2,其中1997年4.31万hm^2,1998年4.456万hm^2,项目平均单产371.4kg/667m^2,新增产97.9kg/667m^2,增幅35.8%,  相似文献   

10.
麦后棉花育苗移栽工程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西南部棉区,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每hm^2收获皮棉904.5~1126.6kg,一般为1070kg左右,较直播棉每hm^2增产375kg以上。麦后移栽棉花的增产机理,主要是从本田以外的苗床获得(1000~1300)℃的总积温和40d左右的生育期,从而有效地弥补了麦后直播棉积温和生育期不足的缺陷。工程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机制土钵、机械移栽、双株留苗、优种配套和仲早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浅析球形植物造景元素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球形植物造景元素是指自然生长或者经人工修剪而成的球形或近似球形的植物材料,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有着广泛而大量的运用。在分析常见种类的基础上,指出球形植物造景元素具有亲切性、联想性、简洁性、易融合性、灵活性等特点,并总结出球形植物造景元素在园林绿地的空间构成以及植物景观中的应用方式,希望能对园林绿地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矾属植物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山矾属植物资源,推动其在我国的研究与栽培应用。在简要分析中国山矾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山矾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对其在城市绿化和植物专类园中的配置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对山矾属植物的园林应用研究和开发力度不够,应大力开发山矾属植物作为城市绿化植物材料的潜力,以丰富园林植物多样性和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信阳市园林植物多样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量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河南省信阳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共有98科251属545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8属54种,被子植物91科233属491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83科209属446种,单子叶植物8科24属45种。按生活型分类,木本植物451种,草本植物94种。(2)信阳市园林植物类型主要属于温带成分,亚热带分布类型也有一定数量,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与其自然地理位置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过渡地区相一致。(3)在信阳市园林植物种中,自然区系种类仅占约1/4,非自然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 应考虑栽培驯化当地自然区系种类,以丰富园林景观和增强园林植物的适应性。同时加大藤本和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均衡种植不同的生活型,以形成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玉米种植的最优方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及施N肥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方式和不同施N肥量玉米的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各组合中,以平作耕作方式、密度67500株/hm2、施N量为112.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耕作方式对玉米棒三叶叶面积和株高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对最大叶面积指数和茎粗影响差异不显著;密度对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和茎粗影响差异显著,对株高影响差异不显著;施氮与不施氮之间最大叶面积指数、棒三叶叶面积、茎粗和株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野生花境植物资源及观赏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霞  张旭乐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296-300
通过调查浙江省野生植物资源,根据花境植物选择标准,从观赏性、适应性和安全性出发筛选出观赏应用价值较高的33种野生花境植物,评价分析其生长习性、生境特点和主要观赏特性及花境应用,并指出花境植物应用中存在的大量引种国内外品种导致的生态安全、品种退化、价格偏高、种类偏少、管理难等诸多问题,并提出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前提下,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种植以后无需经常更换的野生花境植物,并进行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转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物是一种人工创造的新种质.外源基因在无性培养阶段和有性阶段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转基因植物的利用.外源基因拷贝数、整合位点、位置效应、外源基因丢失、甲基化、共抑制等均影响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稳定性;同时也影响外源基因在转育材料中的表现;最后简单讨论了外源基因鉴定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颖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297-300
随着矿石能源储量的减少,应大力开发和应用以能源植物为主的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具有资源容量大、清洁可再生特性。发展植物能源是解决矿石能源危机的可行措施,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已在全球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和高产生物质植物、能源作物、类石油植物三类能源植物资源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国能源植物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李波  董云波  焦德志  赵海涛 《种子》2007,26(11):44-46
利用不同浓度的2,4-D对日本北海道黄杨的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从细胞学水平观察组织的生长情况,确定2,4-D最佳浓度。结果表明,2,4-D2.0mg/L的激素水平对日本北海道黄杨的愈伤组织的诱导起关键作用,愈伤组织胚性细胞最多。  相似文献   

19.
作物株型相关性状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株型是通过对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籽粒填充物的储藏的影响进而决定产量的综合农艺性状,而株高、分蘖数、分蘖夹角和叶夹角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关于控制这些性状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利用这些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改良株型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To investigate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s of plant gene under adversity stress.By looking up the recent literatures dealt with the plant's adaptation and response to adversity stress and reviewing previous works on the plant's adaptation mechanisms under adversity stress.Unavoidably,plant is influenced by all kinds of adversity stresses because of its immobility.But it can adapt and resist effectively to adversity stress by itself.Many researches show that under adversity stress contents of ABA and SA in the plant cells are changed apparently wiich induced many new genes expression and protein synthesis to adapt environment's change.There may be two kinds of mechanisms of the plant's adaptation to adversity stresses. 1. ABA and SA induce the synthesis of mRNA or stabilization of mRNA. 2. ABA and SA can cause the responsive proteins' accumulation and regulation after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