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如磐石     
苏吉生 《湖南林业》2006,(10):34-34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又是一个雨后天晴的星期天。天刚蒙蒙亮,我便带上鱼竿、鱼饵和鱼篓去宋家洲平湖垂钓。面对宋家洲平湖被晨风吹皱的碧波,我的心在荡漾,宛如热恋中的情人,恨不得将自己溶入对方。我真想一头扎进碧波里,与鱼儿一起酣畅淋漓地游玩。我真不忍心将鱼饵抛入湖中,生怕玷污了清澈如镜的湖水。然而,当我看到鱼儿一个劲地打挺时,又急不可待地将鱼饵挂上鱼钩,抛向湖中。每次垂钓,我的心灵都要经受一次煎熬。但在这时总有彩蝶在我眼前翩翩起舞,有蜻蜒静悄悄地从竿梢飞过。  相似文献   

2.
马金春 《中国林业》2011,(16):51-51
息烽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苗岭山群北翼,北缘被乌江所截,乌江自西向东而流,河谷深切,河床低洼处海拔609.2米,东缘与南缘地势较高,西南有姨妈山,南有大金山,东南有龚家大岭,海拔均在1450米以上,全县海拔多在1000~12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乌江峡谷瘠薄地立地条件相似的两个试验点上进行的造林整地试验,对供试树种造林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乌江峡谷瘠薄地造林整地以鱼鳞坑整地方式为首选。刺桐、柏木、黄花槐在乌江峡谷瘠薄地造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乌江峡谷瘠薄地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长江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乌江峡谷瘠薄地也是区域内绿化建设的攻坚目标,生态恶化正极大地制约和影响区域内绿化目标的全面实现;同时乌江峡谷瘠薄地往往也是区域内旅游产业的通道,生态环境恶化和旱、涝、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制约了旅游产业向广度和深度的开发;更重要的是,乌江河谷瘠薄地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相似文献   

5.
在乌江沿岸典型地段设立不同造林试验点,利用不同覆盖保水方法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对几个造林树种造林当年成活率、两年后保存率和3年生幼树生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不同树种当年造林成活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地膜覆盖当年保存率比其它两种方式好,草覆盖苗木保存率较其它两种方法高。黄花槐、刺桐在乌江瘠薄地造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黄昏,微雨,秋柳斜长。远远的,我望见了梦里千百次渴慕的青花瓷器。在细雨的抚摸下,越发显得端庄古典,仿佛是穿越了时空,抵达了喧闹的凡尘,而喧闹与这些青花瓷又是无关的,它们就这样寂静无声地舒展自己的美,又或是独钓寒江雪的智者,默默地把身外的一切融入鱼竿,垂钓着和自己一样的智者。  相似文献   

7.
黄平江 《中国林业》2008,(12):35-35
贵州省余庆县地处乌江两岸,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独特,生态地位重要。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展趋势.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力争林业总产值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建立起乌江生态屏障,基本实现山川秀美,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棵树     
我是长在马路边的一棵树,不论春夏秋冬,默默地,为行人遮挡风雨、烈日、尘土……我只是一棵很不起眼的树,但仍逃不过人们对我的摧残,铁钉钻进了我的身体,绳子将我拉弯了腰,手臂被砍得七零八落,我已经没有勇气,睁眼看看自己的容貌。我是长在马路边的一棵树,虽然,不能像幸运的长在湖边的树那样切娜多姿,但我也想,为城市装点美的风景。我是长在戈壁荒滩上的一棵树,孤独地与风沙抗争,为人们阻挡狂风和尘沙。我只是一棵矮小的树,但仍达不过果可吃、叶可入药、干可造材、根可雕最终一无所有的结果。我是长在戈壁荒滩上的一棵树,虽…  相似文献   

9.
周末那天,我驾着车带孩子到素有“滇中明珠”美誉的紫溪山游玩,我边驾车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心里十分惬意。大约半小时后,车子驶入林区,一阵山风吹过,带来透骨清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武隆试验地2004的造林试验,结合实际情况对乌江峡谷瘠薄地植被重建所需单位成本作了具体核算。乌江峡谷瘠薄地植被恢复重建工程造林的单位成本为585.2元/亩。  相似文献   

11.
刘万平  何奎 《中国林业》2012,(15):20-21
摩围山下柳榆芳菲,乌江岸边和风骀荡——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一个拥有“千年不变美丽”之阿依河、幻如仙境的乌江画廊、险峻旖旎的摩围山等人间仙境的绿色生态宜居县城,琳琅满目的系列“明珠”旅游景点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绘制成了一幅独具苗乡风情的山水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2.
惊遇北极熊     
《森林与人类》2005,25(6):78-81
三只北极熊正从海中爬上冰面,向雪龙船的船尾走去。几乎以为我花了眼,没错,真是北极熊!我怀疑它们是走到船的右舷去了。是躲进帐篷,还是马上回船?冰原上的积雪滞涩了我的脚步,我边跑边喊:汪成健、郑忠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乌江峡谷瘠薄地的立地类型和瘠薄地上的造林整地试验、覆盖对比试验、直播造林试验、树种对比试验的研究,总结出适合乌江峡谷瘠薄地不同立地类型的最佳造林模式,旨在为该区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神”鹿     
“神”鹿○剑竹十几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那只与我相处几天的“神鹿”,我的心酸极了。说它神,它真神。可是,还是死于猎枪下了。初中毕业那年,我去山中拾柴禾。在一块荒草坪边发现一只黄褐色小鹿,它歪歪斜斜地摇晃着身体,四只腿又细又长,好像根本支撑不住似的。我惊奇...  相似文献   

15.
小院觅夏凉     
正清代一位文士在《清闲供》中写夏日雅事:"夏时,晨起芰荷为衣,傍花树吸露润肺……午后,刳椰子盏,浮瓜沉李,捣莲花饮碧芳酒。日晡,浴罢朱砂温泉,擢小舟,垂钓于古藤曲水边。薄暮,择冠蒲扇,立层岗,看火云变现。"一种恬静安谧在心头流淌。栖居小城,溽暑夏日,市声聒噪,楼影密匝,心中浮现波光帆影、烟柳农舍。一有闲暇,我便回家小坐,看望母亲。暮色里,聆听农人荷锄而归的谈笑声,村童唤羊吆牛声,亲情萦绕胸际。  相似文献   

16.
八月会飞雪么?我疑惑地摇头一笑。终拗不过一位朋友的盛情、便来到这季节本不该下“雪”而又下了“雪”的地方。这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全国著名的白腊之乡主江艾头坪。我虽然曾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但还是第一次见着这样壮美的景象。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密密匝匝的蜡林就象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漆,与乳白色的轻纱似的薄雾交织一起,显得分外诡奇神秘。我边看边往蜡林深处走去。树上的蜡由洁白变成粉白,象柔软的棉絮在上面,蜡树从头到脚,银装素裹,蜡花好象盛开的梨花,雍容高雅,而当明丽的太阳映照时,这粉白的物体,又…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成长在松花江边,小时候,松花江两岸是一望无陆的沼泽荒原。那里泡泽密布,河流纵横。一到夏天,我和小伙伴常在河里挥鱼摸虾,和鸟儿一起在大自然中嬉戏。  相似文献   

18.
情结兰花     
我也许算个爱花的人。不是附庸风雅。就如有人爱集邮,有人爱旅游,有人爱养鸟,有人爱垂钓。养花只是我生活情趣的一部分。朋友知道我爱花,2003年春节前送我两盆含苞待放的金边墨兰,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以前,我国在林种布局上,特别是防护林的布局,受苏联影响较多。如水源林的布局:水系上游的山脊、分水岭、发源地等营造水源涵养林。这是按地貌、部位划分,方法较粗放,也与省情不符。特别是乌江上游属“少、边、穷”地区,部份尚待解决温饱问题,大面积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森林覆被率在5%以下。若再保持水源林、水保林严禁采伐利用,单纯强调防护效益,必然使防护林的规划难于实施,造林后的管护难于执  相似文献   

20.
转变     
刚进入林业部门工作时,我对林业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除了虚心向身边的其他同志学习外,就把《云南林业》杂志找来进行重点学习,精心研读。一篇一篇地看,一本一本地学,边看边琢磨,并记下心得体会,亦或把喜爱的东西复印下来保存,以备日后需要时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林业工作的认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