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为了促进养鸡业的发展,安徽省贵池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于1995年建起了电动自控孵化室,并购进了3套自控电孵机和出雏机.4年来,共孵禽苗60多万羽.据调查统计,雏鸡成活率达98%,获得了广大养鸡户的好评.这其中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加强了孵化室的兽医卫生管理工作。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多种病原微生物,极易随空气、用具及人员等载体传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大量的繁殖.在孵化室里,由于有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病原微生物一旦污染了种蛋,感染了胚胎和雏鸡,就会引起胚胎的早期死亡或弱雏、病雏增多.既影响了孵化的经济效益,也降低了雏…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禽》2001,23(11):49-49
研究表明,孵化期间相对湿度对雏鸡体重和出雏率有明显的影响。试验选用26、28和30周龄种鸡蛋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孵化,相对湿度分别为43%、53%和63%。试验结果,随着湿度的增加,出雏鸡体重增加,63%湿度相对43%湿度雏鸡体重增加了4.5%。然而,随着相对湿度增加,孵化后期死亡的数目也在增加。结果表明湿度过高对胚胎发育不利,其损失大大抵消了出雏鸡体重增加的益友处。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某大型孵化场于2000年7~8月期间孵化的雏鸡共25000只,饲养至1~3日龄时发病 7000余只,死亡 4 100余只,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占发病鸡的50%~80%,给养鸡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查明原因,我们对该孵化厅环境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并对1~3日龄病死雏鸡进行了相关的检查。 一、病死雏鸡的检查 我们对 2000年 7月 23日和8月3日孵化的两批雏鸡进行了相关的检查。 1.临诊症状:病弱雏精神沉郁,闭目缩头,不愿吃食;排绿色或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糊满粪便。多数病雏腹部膨大,…  相似文献   

4.
鸡胚孵化后期死亡及弱雏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胚孵化到约19日龄时开始移盘并进入出雏期,在此期中如果出雏正常则雏鸡破壳时间集中,鸡胚死亡率在5%~7%以下,健雏率在98%以上。但生产中常出现孵化后期死亡率偏高或弱雏较多的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亚利桑那菌病(Arizonosis),又称阿利桑那症。结肠旁疾病和副大肠杆菌病等,是本世纪40年代末期发现的一种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本病病原归沙门氏菌属第Ⅲ亚属,称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Salmonellaarizona)。1发病情况1.1某鸡场从外地引进的罗曼鸡种蛋,虽然种蛋的受精率平均高达98.4%,但由于孵化条件以及病原菌的作用,致受精蛋孵化率仅37.6%,出雏时间参差不齐,孵化中、后期死亡,特别是啄壳后不出、出现口吐淡黄色泡沫样陶质而死的占45.4%,幸存者属弱雏,蛋黄吸收不良的雏鸡比例较大。1.2雏鸡发病情况:雏…  相似文献   

6.
影响孵化厂效益的因素很多,如生产指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市场波动等,孵化指标(如孵化率、健雏率)和雏鸡质量及生产成本是孵化人员可以控制的。随着近年来孵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健母雏孵化率提高0.1%,全年的经济效益就可以提高很多。因此搞好孵化管理,提高孵化指标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孵化场得到长足发展的保证。现就本人的实践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坑孵化是农村养鸡的主要孵化形式,它具有投资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小规模孵化,不受停电影响等优点,但也存在保温与通风难调节,导致出雏率低,弱雏残雏率高等缺点。据1994年统计,我站孵化室受精蛋的出雏率始终徘徊在45~50%之间,二照蛋胚胎死亡率占受精蛋的13.6%,胚胎啄壳后死亡率占受精蛋的19.2%,雏鸡弱残率占出壳雏鸡总数的10%左右。出壳后的雏鸡精神萎靡,绒毛稀短无光泽,体质瘦弱,站立不  相似文献   

8.
王立权 《中国家禽》2005,27(14):33-33
2004年9月,我市一孵化场连续4批种蛋孵化率突然由94%降到73%,弱雏明显增多,但选出的雏鸡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弱雏则表现瘫痪或站立不稳,附关节红肿,售出的雏鸡于2日龄出现精神萎靡、喜卧,不采食。有时出现高度神经质,部分雏鸡在奔跑中步态不稳,向前猛冲后跌倒,有的雏鸡被踩踏而死亡,个别雏鸡出现头颈震颤症状,3日龄时死亡率达57%,  相似文献   

9.
雏鸡曲霉菌病的治疗每羽病雏口服5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每天两次,连用4天,成活率达81.5%。雏鸡曲霉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雏鸡孵化从落盘到出壳,一般只有2d多的时间,若在这期间管理不当,会给雏鸡的质量及出雏率带来极大影响。出雏后雏鸡的质量、雏鸡的分级、准确的数目以及清洁的包装箱都是赢得顾客的前提。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谈谈出雏前后的管理。1出雏期的管理1.1出雏机的准备1.1.1消毒每次出雏结束后,应及时彻底地对出雏器进行清洗消毒,可用百毒杀等消毒液擦洗出雏器内壁、风扇叶等,不留任何死角,将干净的盘架和出雏盘由洗涤室推进出雏器内,并以20g/m3高锰酸甲、40ml甲醛气烟熏消毒后备用。1.1.2温度及湿度出雏器应在落…  相似文献   

11.
据 Gib Taylor报道,要孵出高质量的雏鸡,在种蛋孵化时,必须考虑温度、湿度和通风。1温度高产肉鸡胚胎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且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温度间差异很小。正常情况下,种蛋孵化期为21~21.25 d,在孵化温度过高时,雏鸡提早破壳出雏。标准孵化温度为37.5℃~37.6℃,如此温度下,高产肉鸡胚胎发育过快,脐部会出现黑块、线状和内脏异位。为防止出现黑块,可将孵化温度调节到37.3℃~37.5℃。采用低温孵化,孵化期延长,但雏鸡质量可提高。2湿度为了保持蛋中水份相对含量,提高雏鸡质量, …  相似文献   

12.
再念孵化经     
《中国禽业导刊》2006,23(15):30-32
除种鸡、饲养因素外,好的孵化成绩与孵化场的建造、孵化管理乃至雏鸡保存等因素关系密切。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孵化率降低,全国数以万计的孵化场,孵化各类家禽种蛋百亿个以上。然而,分布在各地的孵化场,有土有洋,规模、设备,管理水平不同,孵化成绩也不同,加强孵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孵化率哪怕只提高0.01%,全国就可增加100万只出雏家禽。再念孵化经,很有必要。臧广贺等人的文章在技术细节处可操作性较强,为此,本刊安排分期连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胚胎雏鸡脑脊髓关节型霉形体病诊断王占森,刘昌波(黑龙江省建三江肉禽公司)黑龙江省某国营农场孵化场1991年7-18批累计入孵AA种卵180000枚,受精卵164520枚,受精率91.4%。孵化后期死胚5364枚,占受精卵3.26%;出雏期死胚3719...  相似文献   

14.
齐齐哈尔市正达农牧科技服务中心,于2002年8月从某祖代鸡场引进海兰褐父母代种雏鸡4500套。自开产以来,种鸡产蛋率94.0%,受精率95.1%,孵化率85.0%,均正常。雏鸡出壳后健雏率也很高,自2003年2月14至4月1日10批,先后共出雏7.8万只,雏鸡前7天内饲养情况正常。雏鸡1~5日龄应用恩诺沙星全天饮水,状况良好,没有发现病态及死亡情况。但第7天以后,鸡群出现萎靡,食欲减退,怕冷、聚堆。第10天出现死亡现象,第15天后死亡率达30%以上,存活雏鸡也呈大小不均,零星死亡。该中心为了维护养鸡户的利益和自身信誉,将10批雏鸡全部销毁,退回养鸡户购雏款及早期饲养费用,给该中心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孵化好与坏,温度是依赖”。温度是孵化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虽然家禽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大,但它正常发育所要求的适宜温度范围却很小。实践表明:误差若超过±0.28℃,则雏鸡出壳时间便提前或拖后,孵化率降低2%-3%,弱雏数量增加。因...  相似文献   

16.
人工孵化为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了保证,同时孵化厂孵出雏鸡的健雏率直接影响孵化厂自身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健雏率是每个孵化厂必须重视的一个指标。影响健雏率的因素很多,如种鸡的饲养管理、孵化技术等。笔者根据经验总结出提高雏鸡健雏率实用性较强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日龄种蛋(160~200日龄种鸡生产的种蛋)的孵化是困扰孵化场的瓶颈之一,虽然小日龄种蛋孵化的雏鸡表现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等优点,但在孵化过程中存在出雏拖延时间长、雏鸡个体差异偏大等问题。因而,在小日龄种蛋的孵化方面,提高雏鸡的出雏整齐度以及雏鸡的成活率是孵化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马翠然 《中国家禽》2000,22(10):21-22
孵化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养鸡业处于低谷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孵化成绩确保雏鸡质量是基础。自 1993年以来,养鸡业经历了三次低谷,大多数场家亏损,甚至倒闭。而我场却每次都顺利地渡过了难关,并得到了长足发展,健母雏年生产量由 1993年的 120万只发展到 1999年的 900万只。年平均受精蛋孵化率在 90%以上,健母雏率在 48.7%以上。现就我场的成功经验谈几点孵化技术措施,仅供参考。 1种蛋的选择与保存 1 1首先选择健康无病、营养全面、管理严格的种鸡群所产的种蛋,千万不能选择对孵化成绩有影响的病鸡群所产的种…  相似文献   

19.
1.开食,饮水不及时,致使雏鸡脱水。 孵化出雏,从第一只鸡破壳到最后出雏结束,约需48小时。根据观察表明,早出壳的雏鸡脱水死亡率高达25%~30%,占雏鸡早期死亡率的8.5%。有些养鸡户,认为刚出壳的雏鸡不能喝水,喝了水会拉稀,因此,错误地采用了断水或限制饮水的做法。这与雏鸡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需要大量饮水这一生理特点正好相反。其结果是造成雏  相似文献   

20.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4年9月,我市一孵化场连续4批种蛋孵化率突然由94%降到73%,弱雏明显增多,但选出的雏鸡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弱雏则表现瘫痪或站立不稳,跗关节红肿,售出的雏鸡于2日龄出现精神萎靡、喜卧,不采食。有时出现高度神经质,部分雏鸡在奔跑中步态不稳,向前猛冲后跌倒,有的雏鸡被踩踏而死亡,个别雏鸡出现头颈震颤症状,3日龄时死亡率达57%。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是禽脑脊髓炎,并在之后出雏的3批32000只雏鸡中细心观察,仅发现5只雏鸡有典型头颈震颤症状。之后对种鸡场进行了解,种鸡出现场产蛋率由93%下降到63%,但采食、粪便、蛋色及种鸡的精神状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