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邓小平的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平同志的荣辱观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小平同志荣辱观的核心命题,做“四有”新人是邓小平荣辱观的主要内容,艰苦奋斗是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邓小平的荣辱观,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基础,他们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高校要积极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八荣八耻”讲话精神,在深刻理解荣誉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荣誉的表现形式,明确把握荣誉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大力开展荣誉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价值导向的标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人格确立,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4.
文章界定了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系统地论述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精神义盛中一个很重要的内核就是处事理情时具有一种和谐适度的精神,即“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做事时讲究“分寸”,把握“火候”,“无过无不及”,以期达到“恰似好处”。这种和谐稳固的粮神内涵,亦使得中华民族社会进程中长期保持一种稳固安定的社会状态。中华民族这种入文精神的构成,心理内蕴的建构无疑得益于中华儒学先哲孔老夫子的“中庸”思想的精辟阐释。关于孔子“中庸”思想.学术界历来分歧已久,为正确认识,评价和把握孔子“中庸”思想,似应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即孔子中康思想建构的时…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要模范践行“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从政做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辉 《农家科技》2011,(11):76-81
20余亩慈孝文化公园,2000余平米慈孝文化广场,300平米慈孝墙…… 重庆渝北古路镇从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入手,用三年时间探素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八荣八耻”和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铸就的却是农民群众的精神粮仓,一幕幕鲜活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荣开创了新的起点。八十年过去了,“五四”运动虽已成为历史,但以“爱国、民主、科学”为主体的“五四”精神必将成为永恒。在“五四”精神鼓舞下,20世纪,中国人民洗刷了中华民族19世纪的屈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到ZI世纪,我们发扬0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必将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走向辉煌。l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勇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担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又…  相似文献   

10.
农垦文化是农垦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农垦文化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农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农垦精神,对于克服农垦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于增强农垦系统的凝聚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农垦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三大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代儒家荣辱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儒家荣辱思想的内涵与实质、功能与作用等方面。其中内涵研究成果比较丰富,阐述也比较详细。学者们认为中国古代儒家荣辱思想内涵具有道德规约性、主体差异性、阶级立场性,实质主要是以义为上、以义制利,功能主要表现为美化社会风俗、养成个人心性修养。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国古代儒家荣辱思想的哲学基础、不同道德主体的荣辱思想、儒家荣辱观教育方法和途径、中国古代儒家荣辱观的当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长远,构建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构建可通过以下途径: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在知识传授中所占比例;在教学方式上,强化师德,注重思想品德修养的渗透,实施养成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为当代大学生指明了成长的方向,也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衡量建设成效的尺度。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在一些大学生中也存在着是非不清、善恶不明、美丑不辨等不良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奖惩机制建设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延安精神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精神支柱,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出把延安精神作为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重要内容,加强延安精神的研究与宣传工作,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并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对校园网络虚拟群体的构成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简述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产生道德价值内涵缺失的主要表现,探寻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道德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网络视角下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向需理顺的几对关系,提出了正确对待缔造网络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选择:(1)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主体性功能地位;(2)把好德育关,进行专题性教育培训;(3)构筑保障线,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4)做大文化圈,占领先进性传播阵地;(5)引导正确的网络观。  相似文献   

17.
道德焦虑产生道德耻感,道德耻感能有效催生人之道德良知,道德良知能唤醒人对非道德行为的追悔,进而产生对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内驱力,敦促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与逆向耻感文化均能有效催生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榜样示范从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道德耻感则是从反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相似文献   

18.
《春秋公羊传》云:"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其中"讳"因所指未尽其义,致后世理解多有歧义。后《春秋谷梁传》云:"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为尊者讳"表面是"讳名",而实际是"讳耻",意在通过"义讳"揭示"不耻"。从文化认知视角看,"为尊者讳"及其释读均是文化认知的产物。春秋以前,"讳"的文化认知价值主要是"讳名";春秋至秦政期间,"讳"的文化认知价值主要是"讳耻";秦皇汉武以后,"讳"的文化认知价值不仅在于"讳名",更在于"讳耻"。今天应科学认识"为尊者讳"的儒学义涵,重估"为尊者讳耻"在当代的文化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