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分析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抗旱能力的差异,选用8个转BADH基因大豆株系作为实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研究转基因大豆叶片中BADH基因表达量变化,鉴定萌发期和苗期抗旱能力的差异。最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大豆的产量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转基因大豆叶片中BADH基因表达量较高。萌发期转基因大豆发芽指数比非转基因大豆提高了2.5%~16%,活力指数提高了0.5%~6%,与非转基因大豆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苗期转基因大豆中的脯氨酸含量比非转基因大豆增加9.9%~16.5%,POD活性比非转基因大豆增加了1.2%~10.5%,干物质重增加14%~49%,而丙二醛含量比非转基因大豆减少0.4%~12%。产量性状鉴定表明,8份转基因大豆材料中有7份增产,增产幅度为1.23%~8.02%;1份减产,减产幅度为0.02%。干旱条件下,转BADH基因大豆具有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孔树脂从大豆糖蜜中回收大豆异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雷  袁其朋 《大豆科学》2007,26(3):435-438
以大豆糖蜜为原料,以Ca(OH)2为絮凝剂去除大豆蛋白质,利用大孔树脂分离大豆异黄酮.测定了大豆异黄酮在ADS-7型树脂上的吸附饱和曲线,并研究了大豆异黄酮的洗脱条件.结果表明,用浓度为70%的乙醇洗脱大豆异黄酮,得到产品的纯度最高为63.51%,收率为93.40%.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袁金斌  卢建中 《大豆科学》2004,23(2):147-150
建立了测定大豆提取物及以大豆展品黄酮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大豆总异黄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染料木素为标准品,优选出325nm为测量波长,以染料木素计量试样中的大豆总异黄酮.大豆提取物中大豆总异黄酮的含量为38.1%,加标回收率为102.3%;某保健品中大豆总总异黄酮的含量为4.76%,加标回收率为99.8%.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保健品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大豆蚜虫是为害大豆的重要害虫,干旱年份大发生时为害更为严重,可减产20%~30%,甚至达50%以上.大豆蚜虫除直接为害外,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防治大豆蚜虫原则:合理施药,保护天敌,早期防治,防止扩散蔓延为害.  相似文献   

5.
防治大豆食心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晓丽 《大豆科学》2004,23(1):77-80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下列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1)应用性诱剂诱杀大豆食心虫雄蛾,可以降低大豆虫食率43%.(2)释放螟黄赤眼蜂寄生大豆食心虫卵,可以降低大豆虫食率46%-69%.(3)释放辐射不育大豆食心虫雄蛾干扰交配,可以降低大豆虫食率87%.将上述方法用于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保护天敌,并逐渐增加天敌数量,压低大豆食心虫虫口密度,达到生态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大豆田杂草对大豆的生长造成极大威胁,在大豆生长期间,杂草与大豆争水、争肥,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经试验证明江苏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0%乙羧氟草醚乳油、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0%乙羧氟·精喹禾乳油对春大豆田一年生阔叶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对大豆田各种杂草的防除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大豆田杂草对大豆的生长造成极大威胁,在大豆生长期间,杂草与大豆争水、争肥,严重影响大豆产量,江苏克胜集团克山天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0%氯嘧磺隆混配剂是防除大豆田杂草的良好药剂,经试验证明对大豆田各种杂草的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HND1生物种衣剂防治大豆胞囊线虫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厚垣轮枝菌HDQ18活性产物制备的生物种衣剂HND1原液、稀释5×、10×、20×、50×处理大豆胞囊线虫J2.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效.结果表明:HND1对J2有较高的毒性,其死亡率分别为94.0%、83.3%、61.0%、54.3%、29%.用不同剂量的75% HND1生物种衣剂包衣大豆种子,在大豆出苗1个月后,调杳大豆根系胞囊线虫数量.结果表明:施用HND1种衣剂的3种不同处理的平均防效分别为45.5%、57.5%、60.5%,均好于对照药剂35%多克福种衣剂.对大豆株高和根瘤数等的调查结果表明,HND1种衣剂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国内对大豆的需求量很大。倒伏一直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倒伏时期和程度的不同可导致减产10%~50%不等,严重时达60%以上,甚至绝收。研究大豆倒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中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癌功能,而大豆低聚糖就是其中一种多功能的抗癌物质。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的总称,其主要成分和含量如下:水苏糖4%左右,棉籽糖1%左右,蔗糖5%左右,其含量因大豆品种不同而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种子主要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肪,两者约占大豆种子干重的60%。大豆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作物之一,蛋白质含量可高达40%以上。大豆含油量一般为18%,为世界提供了30%的脂肪和60%的植物蛋白质。大豆蛋白质被认为是人类所需的最理想的植物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2.
作物茬口对缓解大豆连作危害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对缓解连作大豆危害的效果。结果表明:苜蓿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比玉米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分别增加8.4%、6.6%,比3 a和4 a连作大豆产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6.7%和27.5%;玉米茬连作2 a和3 a大豆产量比3 a和4 a连作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6.9%和19.6%,差异极显著。与3 a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2 a大豆的株高分别极显著增加19.5 cm和13.8 cm;苜蓿茬的单株粒重比玉米茬和3a连作大豆处理增加3.6 g和4.3 g,差异极显著。与4 a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 a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23.7 cm和17.1 cm,差异极显著,苜蓿茬比玉米茬上连作3 a大豆株高显著高6.6 cm;苜蓿茬比玉米茬和4 a连作大豆处理单株粒重增加2.1 g和7.8 g,玉米茬比4 a连作大豆处理单株粒重增加5.7 g,差异均极显著。可见,苜蓿茬口对缓解大豆连作危害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相似文献   

13.
1 中国大豆食品行业状况 1.1 中国大豆食品行业发展总况 1.1.1 中国大豆消费情况 2015年,中国用于食品工业的大豆量约1150万吨,较2014年增长4%左右.其中用于传统豆制品加工的大豆占50%左右,约为600万吨,用于其他食品加工的占20%左右,直接食用(包括家庭自制豆浆等)占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杂交大豆新品种吉育607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育607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14A,恢复系为JLR83。吉育607的主要特点是高油、高产、稳产,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3447.6kg,比对照增产12.2%;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3198.2kg,比对照增产11.2%。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抗大豆灰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抗大豆食心虫。籽粒脂肪含量22.22%,蛋白质含量39.3%,蛋脂合计61.52%。该品种适于吉林省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的增产效果及筛选适宜的大豆品种,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与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山西省传统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对比,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79、56、92及93与玉米品种大丰30进行了大豆新品种筛选。测定了大豆苗期、盛花期、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大豆成熟后的品质,大豆玉米成熟后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与传统套作模式相比,带状复种技术下大豆植株总叶绿素、籽粒蛋白质及油脂含量更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2.28%和19.84%,大豆与玉米产量分别为531.0和9 514.5 kg·hm~(-2),分别增产6.6%和70.7%。大豆新品种筛选结果显示,汾豆93在植株生长后期干物质及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性状最佳,成熟后籽粒的品质最好,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4.08%和20.2%,玉米大豆综合产量最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为894.0及10 550.7 kg·hm-2,比对照组分别增产了68.7%和10.9%。表明这种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适合在山西省生态环境条件下应用推广,汾豆93与大丰30是"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模式较好的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利用轮作换茬措施缓解连作大豆的危害和产量损失,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茬3年连作大豆比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增产10.4%,比4年连作大豆极显著增产26.7%;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比4年连作大豆显著增产14.7%.与4年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年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16.6 cm和14.7 cm、单株粒重分别增加7.0 g和3.7 g,差异均达极显著;苜蓿茬和玉米茬处理间的株高、单株粒重差异不显著.4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高4.54%和6.74%,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苜蓿茬、玉米茬处理间的病粒率差异不显著.三个茬口处理之间大豆虫食粒率差异不显著.可见,对于连作大豆,苜蓿茬口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云环资大豆2号,经云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单产3 248.1~3 322.7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1.78%~13.81%,增产显著;高抗大豆花叶病;籽粒(干基)粗脂肪含量20.0%,粗蛋白43.1%。该品种适合夏播、秋播,南部热区可冬播。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还田方式下大豆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不同还田方式不同阶段大豆秸秆有机碳、氮、磷、钾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50 d的分解,大豆秸秆生物量有39.2%~55.9%被分解,埋于土壤的大豆秸秆分解速度明显高于露天处理.腐解后大豆秸秆从组织结构上变得松散.露天与土埋处理秸秆有机碳分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0 d时大豆秸秆分解了40.7%~59.2%,加入腐熟剂效果不明显.经150 d腐解后,大豆秸秆的氮、磷、钾养分释放率分别为60.1%~65.4%、18.3%~39.4%和74.6%~86.4%.  相似文献   

19.
大豆霜霉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尤其东北地区发生较重。一般大豆霜霉病流行年份可减产6%~15%,在黑龙江省重病区减产可达到50%。因此,了解其危害大豆的症状,及时发现大豆霜霉病,根据其发病因素采用恰当的防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挑战.为了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每年能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综合聚类指标选择气象相似年型,再根据相似年的产量变化确定预报年的产量气象影响指数,建立全国大豆单产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1995-2004年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和9月30日大豆产量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7.0%、93.8%、94.9%、93.7%、95.1%,实现了大豆产量的连续、动态、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