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工厂化养殖仿刺参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成分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国标等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底播自然生长和海捕野生仿刺参的各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出皮率为62.7%~65.8%,煮后出皮率为24.8%~31.1%,显著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0.46~0.50,氨基酸营养价值平均得分为87.89~90.42,均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说明其氨基酸营养价值水平较高。在其他营养成分方面,工厂化养殖仿刺参与池塘养殖仿刺参较为相近。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由于摄食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长,其蛋白质与脂肪水平普遍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综合分析认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价值与池塘养殖仿刺参相近,在出皮率和氨基酸营养水平上优于池塘养殖和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说明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连、烟台、霞浦和莆田地区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菌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烟台、霞浦和莆田地区养殖仿刺参肠道测得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分别为455、542、440和242。四个样品菌群的物种丰度和优势菌种存在较大差别,其中莆田池塘养殖的仿刺参的肠道菌群比霞浦海上吊笼养殖高2倍多。烟台的仿刺参的丰富度最高,Simpson/Shannon指数达到4.78。四个产地仿刺参肠道中共检测到317个细菌种属。大连养殖仿刺参肠道的主要优势菌群为Lutibacter(10.13%),属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科,是一种兼性厌氧菌。烟台养殖仿刺参肠道的主要优势菌群为Haliea(21.34%)和Halioglobus(12.58%)。莆田养殖仿刺参肠道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所占比例较高。在霞浦养殖仿刺参肠道中Formosa含量最高,占细菌总数的比例为87.06%,其次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占细菌总数比例为7.71%。文章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仿刺参肠道菌群与其摄食、消化、免疫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夏季极端高温是制约我国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池塘养殖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本研究基于文献拟合了北方养殖区仿刺参存活率与水温的关系, 确定了仿刺参半致死温度; 收集了 1980—2020 年夏季每小时气温数据, 分析了仿刺参养殖区域极端高温的时空特征和仿刺参池塘养殖受灾频次; 根据受灾频次判定了仿刺参池塘养殖敏感区, 最终预测了 2046—2050 年 3 种 CMIP5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模式(RCP2.6、RCP6.0 和 RCP8.5)下仿刺参养殖高温敏感性。结果显示, 仿刺参半致死温度(LT50), 即致灾温度, 为(31.7±0.15) ℃; 中国北方沿海区域是气候变暖的显著响应区, 2011—2020 年中国北方沿海区域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以 1.27 ℃/10 a 和 2.15 ℃/10 a 的速率上升, 导致北方仿刺参养殖区普遍遭遇致灾温度, 其中渤海西南海域受灾频次最高; 在 3 种 RCP 情境下, 渤海大部分海湾仿刺参池塘养殖风险加大。结论认为, 仿刺参产业发展需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空间发展规划, 建立基于高温预警预报系统的应对策略, 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福建地处亚热带海域,目前大多以养殖仿刺参为主,养殖品种单一,且刺参为温带种类,适宜冬季养殖,夏秋季池塘空置,造成资源浪费。我国南海拥有大量的优质名贵热带海参资源,如梅花参、花刺参等,但尚未进行人工驯化养殖。  相似文献   

5.
仿刺参与对虾、花蛤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浅海,属寒温带品种。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地区。数百年前仿刺参就被列为“八珍”之首,具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近几年来,北方地区仿刺参养殖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北方沿海地区养殖热点。而南方地区的仿刺参养殖虽有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按国家标准测定福建和山东长岛养殖的淡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干体质量6~8g)中铝、铁、粗蛋白和脂肪酸的含量、复水率、干重率及涨发倍数,比较南北方养殖仿刺参体成分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福建仿刺参中铝、粗蛋白、复水率、干重率、涨发倍数均高于长岛仿刺参。福建仿刺参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花生四烯酸(AA)的相对质量分数高于长岛仿刺参,而饱和脂肪酸(SFA)及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之和的相对质量分数则低于长岛仿刺参。按相对质量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福建仿刺参体内AADHAEPA,长岛仿刺参体内EPAAADHA。  相似文献   

7.
刺参,又名仿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仿刺参属,因营养和经济价值高,已成为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规模的迅速发展,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养殖过程中外源毒物逐渐增多[1],本文就刺参养殖中毒物的毒理作用及毒性进行归纳阐述,旨在阐明一些常见毒物的毒性毒理,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北养殖仿刺参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北方养殖仿刺参(2009年12月取自大连棒棰岛海产有限公司,体质量300~400g)与南移在宁波沿海养殖仿刺参(2010年3月取自宁波象山黄皮岙,体质量300~400g)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南方养殖仿刺参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北方养殖仿刺参,而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北方养殖刺参。南方养殖刺参氨基酸平均含量为(67.00±0.12)g/100g(干质量),高于北方刺参的(52.58±0.11)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90±0.04)g/100g,(14.38±0.21)g/100g,差异显著;南北刺参的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39%和3.3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82.74±1.14)%、(78.53±0.67)%。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仿刺参工厂化养殖策略,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配有温控设备的室内水泥池中,以波纹板养殖筐作为附着基,开展了小规格仿刺参全年工厂化养殖和大规格仿刺参阶段式工厂化养殖两种模式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小规格仿刺参全年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单位面积产量为6.93 kg/m~2,平均体质量59.2 g,出皮率70.9%;大规格仿刺参阶段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单位面积产量为9.08 kg/m~2,平均体质量118 g,出皮率66.8%。试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了附着基的颜色、规格和放置方式,温度、密度、光照、投饲比例等养殖参数和养殖管理等因素对养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仿刺参池塘中建立大型海藻-虾夷马粪稚胆-稚胆粪便-仿刺参的养殖生物链,通过虾夷马粪稚胆摄食钢丝藻来控制钢丝藻的生长,而虾夷马粪稚胆的粪便又为仿刺参提供优良的饵料,为降低海胆种苗中间培育成本和解决仿刺参越冬期间大型有害藻类生长的问题提供实践数据支持。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仿刺参平均规格为(46.08±6.41)克/头,养殖密度为6.5头/米2。钢丝藻为仿刺参池塘中采收的新鲜海藻。虾夷马粪稚胆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