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元月至二月,我市在水库养鱼中连续发生几起鱼患水霉病,有的放养鱼种三、四天后开始出现鱼死亡,每天死亡100多尾,有的每天死亡100多斤,甚至几天后全军覆灭,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当年的养殖生产。我们就有关问题对一些鱼种专业户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生的现象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鱼种放养时体质瘦弱。水霉病一般发生在体质瘦弱,体表受伤的鱼类,而引起鱼种放养体质瘦弱的缘由有:一是由于一些鱼种专业户在鱼种并塘前,没有加强对鱼种的培育,因而有的鱼种体质差;有的鱼种有病…  相似文献   

2.
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是影响浮游藻类结构组成以及物候学等特征的两大重要环境条件。为探讨在人为干预和全球变化影响下富营养化湖泊滇池浮游植物的演替特征,2017-2019年2个冬春季在滇池选择北(D1)、中(D2)、南(D3)3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浮游植物在冬春季呈现与以往不同的演替特征。第一、滇池在冬春季仍以蓝藻占优势,但优势种组成发生了变化。蓝藻中占主要生物量的是微囊藻,而且,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取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占绝对优势。近20年来(2001-2019年),滇池冬春季微囊藻优势种经历了从铜绿微囊藻到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再到惠氏微囊藻的转变。在水温较低的2-3月份,蓝藻生物量比例下降,绿藻和硅藻生物量比例上升,在此时期,香农威纳指数也相对升高。第二,束丝藻(Aphanizomenon)和鱼腥藻(Anabaena)的物候特征发生了改变。曾经春季的优势水华藻种束丝藻提前在秋季出现,且2018年秋季峰值较2017年约提前2周。2018年春季鱼腥藻在滇池北部发生了小型的水华,取代了往年发生束丝藻水华的现象,2019年春季鱼腥藻没有出现较高的生物量,但仍在春季达到峰值,其峰值约提前1周出现。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在全球变化和人为干预影响下湖泊冬春季节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响应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霉病 病因:鱼体受伤并感染真菌引起,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菌. 症状:感染水霉的鱼卵表面附着一层白色絮状物,在水上看上去像一个个小棉球,如不及时处理,胚胎将死亡.鱼种或成鱼体表好似长了白毛,严重的行动缓慢,消瘦,不摄食,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兰绿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秋玲 《淡水渔业》1975,(2):35-35,27
有几种兰绿藻是具有毒性的。如: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 aquae),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 Anobaena flosaquae)。这几种藻类在“水花”时期大量繁殖时对动物产生有害影响。在死亡藻类腐败分解过程中,使水中溶氧量降低直至耗尽,导致龟类死亡。同时藻类细胞中亦产生有毒物质。  相似文献   

5.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不少养殖水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绿色粘膜,这是由于浮游植物繁殖过盛死亡后,其尸骸漂浮于水面而形成,俗称“水华”。长期以来,我国渔业水质管理中,对养殖水体中出现“水华”的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这里不准备进行全面分析讨论,但有必要进行简洁澄清。否则,以讹传讹,贻害无穷。据笔者多年的研究试验,鱼池中有少量“水华”,不仅对鱼类无害,还可提高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1990年春夏之交,在沁阳市鱼种场的成鱼池中见到一种红褐色(酷似铁锈色)水华。1986年,该场曾用硫酸铜在亲鱼池药杀藻体,造成二百多尾鲢,鳙及草鱼死亡。几年来,这种水华一直威胁着鱼类的生存。为探明这种水华,从当年5月份起对形成这种水华的红褐色裸藻(Euglena sp.)的形态构造,生物学性、水华特征、生态条件、变化规律及其与鱼类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罗非鱼的网箱养殖,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这就是在北方春季鱼种入箱时,出现死亡。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记录和调查数据,死亡率一般在5%-20%,极个别的达50%以上。这对网箱养鱼的推广、普及产生不良影响。1入箱死亡造成的影响鱼种入箱后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者的切身利益和发展网箱养殖的积极性。如1992年春,气温25℃、水温22℃以上时,我县购进罗非鱼种19OIkg,死亡98kg,死亡率5.2%,人们认为较为正常,对网箱养殖没造成影响;1993年春,气温25℃以上,水温22.℃,购进罗非鱼种4200kg,死亡970…  相似文献   

8.
越冬鱼种几种常见病的防治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提高越冬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间,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一、赤皮病:主要是并他拉网等原因造成的,鱼种在整个越冬期都有发生。病鱼体表局部或全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相似文献   

9.
夏云林 《淡水渔业》1976,(10):18-19
毛细线虫病系青、草鱼鱼种阶段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此种寄生虫少量寄生时(每尾感染1—3条)不致引起死亡,但在大量寄生时(每尾感染30—50条)则可引起鱼种的大量死亡。1963年在我县仙女垸养殖场的鱼种池内曾因此病的危害而死亡青鱼鱼种(1.2—1.4寸)达50余万尾,1974年我们又发现鱼种池内毛细线虫对火片草鱼种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据统计患此病的鱼池占全部鱼池的21.7%。针对当时情况,我们采用90%晶体敌百虫(上海农药厂出品)拌和面粉制成药饵,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大伙房水库鲢(鱼用)鱼种网箱大面积越冬基本上是成功的,成活率一般可达70-90%以上。但是,81年(鱼用)鱼种的成活率却远低于鲢鱼种,既使在相同条件下,甚至同箱混养,(鱼用)蜘鱼种成活率也低于鲢。根据81年相邻5组网箱鲢(鱼用)鱼种成活率统计得到鳙鱼种平均成活率为48.5%;鲢平均为89.8%(表1)。据了解,东北其他几个水库也有类似情况发生。为搞清(鱼用)鱼种越冬易死亡的原因,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麦穗鱼趋食蓝藻及调节水质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的生石灰消毒与泼洒药物虽然不失为一种池塘养鱼调节水质的方法,但对浮游生物是一种无选择的杀灭。丝状蓝藻很快的增殖对养殖鱼类是极为不利的,如果蓝藻的鱼腥藻、微囊藻、束丝藻和胶刺藻集结成水华,它们在无风和高温天气下就会很容易腐败,水中含氧量下降,有害气体放出,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由于条件所致,整个饲养期不能排水,只能是各池之间根据用水量互相倒水,使得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大量繁生,伴饲养期始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2月20日,蒙阴县高都镇某小(二)型水库一养殖户,打电话反映水库鳙鱼鱼种死亡数量大,并有很多正在水面挣扎的鳙鱼鱼种,笔者仔细询问发生死亡情况的水域环境等,初步排除是缺氧或者投毒所致。而且当时气温和水温都在零度左右,估计寄生虫诱发病的可能性也不大,有可能是水质问题或者放养密度过大,并让碎冰等机械划伤诱发水霉,但也不应该在低温时出现大批量死亡。为了确诊,于是要求养殖户带3尾以上濒临死亡或者刚死亡的患鱼送检诊断。  相似文献   

13.
1改善池塘水质管理的必要性以鱼种池为侧,一般鱼种池大都偏小、偏浅,往往忽视改善排灌和增氧条件,片面认为养鱼种不同于养成鱼,鱼种小池子不宜大,也不宜深,不会像成鱼池那样有“泛池”的危险,可以任鱼种浮头。因此,一般鱼种池里的鱼种大都在立秋后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而立秋正是鱼类生长的大好季节。  相似文献   

14.
5月中、下旬,正是罗非鱼鱼种的投放季节,而每年投放都会出现人池后鱼种死亡甚至全军覆没的事故。由于罗非鱼成鱼养殖过程中,鱼种成本占到总  相似文献   

15.
1991年3月24~25日,广东阳春县鱼苗场从距场8公里外的温泉鱼池运回越冬淡水鲳鱼种65000尾,暂养在10号鱼池内。鱼种在出池后的两周内,出现两次大批死亡,共死鱼种34000尾,占半数以上,经济损失严重。鱼种死亡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3月25~26日,29日停止死鱼;第二个高峰期在4月3~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四川一些地区网箱养鱼相继发生一种以烂尾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引起大批鱼种死亡。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一、流行情况烂尾病主要发生在网箱养殖的鲤鱼种,尤以6~15厘米长的鱼种为多发。发病季节一般在5~7月份,以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50%左右,严重时整个网箱的鱼种皆可发生,并陆续死亡。常在清晨见到发病网箱水面浮满死于该病的鲤鱼种,有时一天之中可以见到几次死鱼。鱼种一旦发病后,多数发现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该病已成为当前较严重危害网箱养鲤的鱼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搞好网箱配套。王家福告诉笔者,用池塘培育的鱼种进行网箱养殖成鱼,半个月内鱼种很不适应,在网箱内东冲西撞,伤亡很大,加上运输中的损伤,成活率不到80%。而网箱培育的鱼种已适应了网箱内的水环境,极少死亡。他的网箱有4种网眼规格,进行系列化配套生产。利用5号,8号网制成的网箱培育鱼种;10号网、14号网制成的网箱养殖成鱼。  相似文献   

18.
防治鱼病是鱼种越冬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鱼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鱼种越冬期问,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赵文翰 《内陆水产》2005,30(1):26-26
冬春季节。是广大渔农朋友投放鱼种的黄金季节,大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收成。可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不知用什么药物消毒为好。2004年春,嘉鱼县一些养殖户选用食盐对投放网箱的斑点叉尾鱼回鱼种进行消毒,结果,大量暴发了水霉病,有一户鱼种死亡达1000多kg。  相似文献   

20.
鱼虱是鱼类体外寄生虫病,危害较大,如大量寄生也可以引起鱼类大批死亡,所以鱼种鱼虱病不可忽视。近年来,江西会昌县石壁坑水库的鱼种塘每年都有鱼虱病发生,并且危害较大,常用敌百虫、可湿性六六六粉等农药用泼洒法来防治,虽效果好,但对鱼种有毒害作用,加之鱼种密度较大,对药物抵抗力较差,使用不当极易引起较高的死亡。自1990年开始,笔者采用木桩蘸取松脂、敌百虫的混合物后,斜插在有鱼虱病的鱼种塘来治疗鱼虱的方法,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使用方法为:每亩鱼种塘,用50克90%晶体敌百虫加50~70克清水完全溶解后,倒入25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