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按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技术要求,于2005年对全省森林优势树种、公顷蓄积、公顷株数、植物生物量、生态功能等级、森林健康状况、森林景观等生态质量指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2005年,全省森林生态功能一般,森林林分质量不高,优势树种结构不合理,森林健康状况良好,森林景观度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受人为活动的严重制约和影响,省级生态公益林生态质量明显好于商品林,西北部岩溶地区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动态分析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利用2005、2008和2011年度对全省森林优势树种、林分蓄积量、林分密度、植物生物量、生态功能等级、森林健康状况、森林景观等生态质量指标的监测成果,分析广东省森林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并作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全省森林生态功能一般,未发生较大的改善;森林林分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优势树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但趋势减缓;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基本稳定,森林景观度较低,森林生态系统因受人为活动稳定性差,西北部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没有排除.  相似文献   

3.
借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中的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基于2016年和2020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采用森林生物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等级等8个因子,评价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前后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分析比较不同地类、不同树种结构和不同龄组森林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武夷山国家公园2016年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6032,等级为“中”;2020年指数为0.7003,等级为“好”。2020年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按林地面积占比排序为好(53.9%)>中(43.9%)>差(2.2%)。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后,区域森林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2016年武川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森林群落结构特性、林层结构和树种结构特点、森林健康程度、受灾情况、自然度、破碎度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对武川县森林生态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为生态功能等级中。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状况是自然界中森林与环境相互影响的集中反映,对生态系统起着主导作用。文章依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2016年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柴河林业局森林生态状况从森林结构、森林完整、森林灾害、森林破碎度、森林植被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柴河林业局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54,生态功能等级为"中"。  相似文献   

6.
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等级等8个评价因子对闽侯县自然保护地2011年、2021年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侯县5个自然保护地两期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42~0.54,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均处于“中”等水平;自然保护地森林生态功能总体上表现为随龄组增大森林生态功能增强的特征;针阔混交林对森林生态功能的贡献最大,纯林贡献最小;各自然保护地天然林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均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7.
徐州山地森林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徐州山地森林标准地调查数据,从森林结构与功能和森林健康状况2个方面来构建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等级评分法、加权综合指数法来评价徐州山地森林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森林结构与功能还是健康状况,森林生态质量都是天然林好于混交林,混交林好于人工林;徐州山地森林生态质量等级好、中、差所占的比重大小悬殊,其中质量等级为差的所占比重最大,说明了徐州山地提高森林生态质量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态采伐理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论述森林生态采伐的概念、原则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森林生态采伐是在森林生态理论指导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使采伐和更新达到既高效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森林生态采伐的内涵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要考虑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模仿自然干扰就是模仿自然选择采伐木、培养木和其他保留木;同时,在采伐作业过程中保留一定的枯立木、倒木和枯枝落叶等,以满足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需要.文章指出,森林生态采伐是对近代森林经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森林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必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最后,提出了今后森林生态采伐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从森林质量和生态状况2个方面对森林质量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乔木林面积蓄积、纯林和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变化以及龄组结构、径级结构、郁闭度等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质量逐年提升;对森林健康状况、天然林自然度、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状况得到改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凸显。资源评价认为:滇西北森林资源富集,林分质量较高;植被区系类型复杂独特,科研价值高;区位关键重要,生态功能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森林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物量等相关特征因子分析,泉州沿海2个国有防护林场2011年和2020年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4117和0.4415。森林生态功能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呈缓慢增长趋势,其中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差”的面积占比由57.53%降至40.25%,等级为“中”的面积占比由42.38%增至59.75%。分析不同树种结构的森林生态功能,结果表明阔叶树组表现最佳,木麻黄组较弱。分析不同年龄木麻黄组的森林生态功能,结果表明,36~40 a林龄的木麻黄森林生态功能达到峰值,50 a林龄以上的木麻黄林分森林生态功能表现出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京九长廊深圳段绿化模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九铁路深圳布吉段全长3km,应用14科、18种岭南乡土阔叶树,设计12种配置模式,营建42hm^2铁路沿线绿化防护林。其中,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2:1,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比例为6:2:1,防火树种与景观树种比例为1:2,防护林与风景林的面积比例为8:13。本文分析了上述绿化模式的生态学基础,从生物多样性,植被地带性、生态功能综合性、景观走廊的美学特性及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探讨京九长廊深圳段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厦门城市生态风景林树种选择与景观构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城市生态风景林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厦门生态风景林植被现状,提出南亚热带城市厦门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总结了城市生态风景林景观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立辉  方文  刘杨  何平  王海洋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1):108-111,118
阐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的内涵及生态网络的特点,综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的系统特征体现了山地型城市森林的自然生态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山地型城市森林局部主要功能的针对性和整体功能的多样性以及空间格局的优化及同其他景观的和谐统一性.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构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途径以及群落组成与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龙晓飞 《绿色科技》2021,(5):112-114
指出了龙里林场现有国家储备林中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树种结构单纯、层次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发生雪压、风倒、火灾,松毛虫危害严重。为了改善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优化林分的树种、水平、垂直结构,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模仿马尾松自然演替规律,通过择伐,在林下补植了乡土珍贵树种,以把马尾松人工林尽可能地改造为接近自然状态的异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具有如下优点:①确保了持续的主林层郁闭,实现了森林的永续利用。②将培育珍贵树种与马尾松大径材有机结合起来,兼顾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③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保证了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火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林火生态和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林火生态特性、生态过程及景观研究方法,阐述了林火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了林火与景观结构、功能、动态、格局和景观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简要概括了目前对林火与景观格局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整个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2012年对嫩江县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进行监测,本文依据本次的监测成果,从重点生态公益林的面积、蓄积、森林资源质量等资源现状着手,分析了森林结构、森林自然度、森林破碎程度、森林健康、森林灾害状态、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功能等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7.
台风“威马逊”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中心风力达到60m/s,是1973年以来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此次台风对区域森林植被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导致树木倒伏、折干和折枝,严重制约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区域森林景观结构与功能的持续发展。影响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抗台风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树种选择、森林结构、栽植方式、管理水平和树木健康状况等。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台风"威马逊"干扰后调査结果表明:树种选择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抗台风能力最直接的因素,是决定沿海地区防护林、城市绿化和新农村森林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环节。该研究将为海南沿海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灾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森林工程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森林工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木材采伐工程、迹地更新造林工程、抚育采伐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林内路桥工程和装备系统工程。策划和实施森林工程时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森林工程活动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二是森林工程工艺系统要与作业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持一致。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生态过程决定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所以森林工程实施时,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保护要着眼于群落结构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着眼于目的树种、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生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要着眼于水土流失、土壤和地质性灾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汕头生态景观林带现状和树种材料进行调查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森林美学等原理,初步选择适宜的生态景观林树种,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设计不同的树种配置模式,并对景观类型设计、营造林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广东省汕头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