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任长根 《茶业通报》1998,20(4):10-11
径县地处黄山山脉,峰峦叠蟑,河流交错,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涌溪火青、汀溪兰香、任县特尖等名优茶均产于此。但茶园主要分布在山区乡(镇),大部分是解放前种植的丛栽老式茶园,树龄大,茶园坡度陡,一般都在20~30度,水土流失严重,有的根系裸露,使茶树失去生长基础;此外,还受到农村农事季节劳力和茶市行情等影响,普遍存在“重采轻管”,使茶树树势日渐衰败,枝条稀少,对夹叶多,有的新茶园,由于采管不善未老先衰,因而单产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山区茶叶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县委、县…  相似文献   

2.
茶树低位嫁接换种是一条逐渐为广大茶农所接受,进行改造有性群体茶园,推广无性系良种的有效途径。其各项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嫁接成活率方面,只要正确选择适宜当地嫁接的良种,就没有什么难题了,在嫁接幼苗培育方面,茶农们常采用深翻施肥、除草、抹芽和防治病虫等措施来养苗、壮苗和护苗,而利用打顶、修剪及采养结合等技术来消除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生长,从而打骨架、扩树冠、增加宽幅度,达到早封行、早成园、早投产和早收益的目的。可是在低接换种中,大部分茶园是七十年代左右单行直播的有性群体茶园,因为只有单行茶,所以仅用打…  相似文献   

3.
《茶业通报》2012年第2期刊登的《茶树低位嫁接技术概要》一文,详细介绍了茶树低位嫁接技术。笔者反复阅读理解后,结合2010年所做的茶树嫁接试验,认为该茶树嫁接技术在小面积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茶树嫁接技术的应用研究大约有 2 0a的历史。印度于七十年代开始研究茶树的芽接与劈接 ;斯里兰卡PallemullaD .等人曾研究通过嫁接来解决茶树高产品种不抗旱的问题。我国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从八十年代广泛开展茶树低位嫁接技术研究 ,主要用于群体老茶园改造换种。其结果为夏接 (5~ 6月 )换种 ,成活率高 ,接后当年开采 ,第一年亩产超过 5 0kg ,第二年实现高产高效 ,为最好的嫁接时期。但由于我省夏季气温高 ,光照强常伴随干旱 ,夏接管理难度大 ,且枝条不易获取等原因影响嫁接工作的开展。本试验对秋季嫁接进行了探索。1 材…  相似文献   

5.
茶树低位嫁接是促进茶树良种化有效途径之一。与其他良种技术相比,此技术能够较快成园,形成产量,并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茶树抗逆性。湖北省赤壁市特产局近年来从湖北省果茶研究所引进制茶品质较优、产量较高、氟含量较低的国家级茶树良种鄂茶1号和中茶108进行茶树低位嫁接试验,截至目前,试验效果良好,现将茶树低位嫁接相关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磊  金银永 《茶业通报》1992,14(4):27-29
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课题的一部分,经过一年的示范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方法和效果选择绍兴县茶场与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482亩茶园进行机采综合技术示范,其中绍兴县茶场示范面积为301.5亩,茶树品种为福鼎、鸠坑、毛蟹等,树龄6~20年,种植方式是行距1.5米的条栽茶园,茶园地势有平地、缓坡和梯级三种,1990年亩产量达到151.5公斤;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是利用衰老茶园改造,逐步培育机采适宜茶园,目前,180.5亩福鼎、  相似文献   

7.
正一、茶树栽培技术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降雨量在1 000~2 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以酸性红黄壤、黄壤、红壤的高山丘陵环境为宜。1.茶园建设选择无污染的生产基地,沿高山丘陵山地等高线开垦梯田带状茶园,茶园施足有机肥,选用优质、抗病虫茶树品种,种植绿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对于铅污染严重的茶园采用有效的铅污染调控技术,选用铅污染的改良剂(钙镁磷肥、白云石粉和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8月6日,安徽省茶业学会副理事长江昌俊、张正竹、会员李叶云等一行深入六安瓜片核心原产地——金寨县麻埠镇齐云山茶园,考察老茶树嫁接改种示范基地建没情况。金寨县农发委负责人介绍了示范基地建设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嫁接的品种和遇到的问题。各位专家教授对金寨采用嫁接技术进行老茶园改造和品种改良这一创新举措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采用嫁接技术对老茶园进行改种改造相比较一般老茶园改造和茶园基地建设优势明显:一是降低成本,传统老茶园改种换植  相似文献   

9.
茶树冻害的发生与预防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贱根 《茶业通报》2006,28(1):12-13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茶树物候期提前,加上早生、特早生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春茶开园早、茶树冻害发生频繁,茶叶生产者遭受巨大的损失。据邱忠莲报道:对山东省日照市茶树的受冻情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全市有316hm2树龄在20a以上的投产茶园春茶绝产,占同类茶树的47.4%。为此,重视茶树冻害问题,掌握冻害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将对今后发展名优茶生产,减少冻害造成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茶树冻害原因及危害症状茶树冻害根据产生的原因分冰冻、风冻、雪冻及霜冻,长江以南茶区以霜冻…  相似文献   

10.
江平 《茶业通报》1999,21(2):24-25
编者按:茶树嫁接繁殖技术成功地用于生产实际,并应用于改造老茶园的群体品种,在我省尚属首次报道。由于嫁接在实际操作中,技术要求较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成活率差异较大,我们期望各地总结实施嫁接技术的经验,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为加速无性系良种推广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修剪是茶树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于保持茶树高产优质、维持茶树形态健壮、延长茶树采摘寿命有重要作用,也为提升茶园管理水平、便于机器采茶、提高采茶效率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多年来,山区茶园以纯种为主。除茶树幼龄时期,在行间套种部分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茶树封园后一般不再套种。但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在茶园套种部分落叶果树(茶果套种),与大面积单一种茶相比有许多优势。现将其优点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山区茶园套种落叶果树的优点1.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茶树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名优茶对温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更  相似文献   

13.
茶树正常生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养分的供应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茶叶,施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通过分析茶树营养吸收特点与施肥基本原理,掌握茶树对养分需求的规律,在生产上采用平衡营养元素,提高茶叶品质,科学制定施肥技术方案,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园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14.
周文发 《茶业通报》2001,23(2):33-33
沿江丘陵茶园所产茶叶品质低下 ,产量徘徊不前 ,主要原因是土壤粘重 ,通气不良 ,有机质含量低 ,同时植被少 ,温湿条件差 ,不利茶树生长。茶树和泡桐间作后 ,由于受泡桐生物特性等有利因素影响 ,改善了低山丘陵茶园生态小环境 ,使茶园温湿度得到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调节 ,同时泡桐 (叶、花 )凋落物改善了茶园的营养状况 ,使各季节 (特别是夏、秋 )茶树代谢旺盛 ,茶叶干物质积累和有利茶叶品质物质大幅度提高 ,对沿江丘陵茶园茶叶品质和产量形成十分有利。1 调节茶园夏秋季光照泡桐盛叶期在 5月 1 5日左右 ,此时春茶已近尾声 ,不影响春茶对…  相似文献   

15.
蒋业武 《茶业通报》2001,23(3):25-26
皖东南茶区是安徽最大的绿茶产销基地 ,年茶叶产值超亿元 ,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五大国营茶场拥有茶园 3735hm2 ,“九五”期间最好年份 ,产量 850 0t,产值达 450 0万元 ,对推动本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制约茶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很多 ,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较大 ,低产衰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 40 %以上 ,部分茶园衰老速度加快 ,产量、质量、效益逐步下降 ,更新改造中低产茶园和巩固已改茶园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国有茶场在抓好茶园改种换植 ,试验推广嫁接换种工作的同时 ,要有计划、有针对…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贮藏方法对庐山茶树种子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茶树抗寒能力是发展高山茶园的重要环节,播种繁殖是引种抗寒品种建立高山茶园的有效方法,茶树种子活力是影响茶树种苗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室内盒藏、冰箱冷藏和茶园堆藏的条件下,采用"茚三酮溶液显色法"和"TTC定量法"对茶树种子的氨基酸外渗量、脱氢酶活性等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堆藏法能够较好地保持茶树的种子活力,出苗率高,幼苗健壮,是高山茶园种苗繁殖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茶业技术形成时期的唐五代茶业技术是中国古代茶产业尤其是唐五代茶产业发展的结晶。从唐五代对茶树生物学特性的认识、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技术、茶叶采摘和制造技术、茶叶贮藏和饮用技术诸方面看,这一时期的茶业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茶业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主要体现并保存在《茶经》、《四时纂要》等有关茶业著作中,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值得好好挖掘和继承。  相似文献   

19.
无性系良种茶园茶叶发芽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于机械化采摘,经济效益显著,是当前茶叶生产中主推的一项技术。徽州区农技部门经多年、多点的示范推广,良种茶园已被广大茶农所认知。但茶农普遍对无性系茶苗的特性不了解,缺乏茶苗的栽植技术,对幼龄茶树的管护不到位,新建的茶园常出现杂草丛生、大面积缺棵断垅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农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茶业技术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0,(4):182-186
中国古代茶业技术形成时期的唐五代茶业技术是中国古代茶产业尤其是唐五代茶产业发展的结晶。从唐五代对茶树生物学特性的认识、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技术、茶叶采摘和制造技术、茶叶贮藏和饮用技术诸方面看,这一时期的茶业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茶业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主要体现并保存在《茶经》、《四时纂要》等有关茶业著作中,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值得好好挖掘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