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赤眼蜂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昆虫学家研究了人工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的技术。并用于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七十年代又成功地利用柞蚕卵繁殖松毛虫和拟澳洲赤眼蜂。目前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防措施。我国已报导的赤眼蜂种类有18种,其中分布较广的优势种是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用于人工繁殖赤眼蜂的寄主卵有三种即柞蚕卵、蓖麻蚕卵和米蛾卵,并研究出柞蚕卵、蓖麻蚕卵的保存应用技术,大规模地用于人工繁殖赤眼蜂。对松毛虫赤眼蜂等几个优势蜂种的生物学做了系统的研究,此外还研究了人工大量繁殖赤眼蜂的方法。繁蜂技术逐步走向工厂化生产,对人工卵繁殖赤眼蜂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武汉大学等单位已成功地应用人工卵繁殖出松毛虫赤眼蜂并小面积释放治虫。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即开始系统研究赤眼蜂的人工繁育与田间释放应用技术,在适于赤眼蜂规模化繁殖的中间寄主种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我国在利用大卵(柞蚕卵)和小卵(米蛾卵)为中间寄主工厂化繁育赤眼蜂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大卵繁蜂涉及的配套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小卵繁蜂过程中的幼虫人工饲料配方、饲养盘和成蛾收集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一次长效放蜂技术和大、小卵蜂混合释放技术在玉米螟和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应用。2004年以来,吉林省累计推广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近1300万hm2,我国在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最后,对赤眼蜂工厂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速繁殖赤眼蜂以应生产需要,在以人工卵体外培养赤眼蜂取得成功后,自1983年底开始研制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生产机。经过二年的努力,于1985年10月完成了第一台样机。经多次以多种薄膜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总体设计和制造方面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操作和运转动作协调的优点,能把制造人工卵时的压膜、注液、盖膜三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昆虫寄主卵的供不应求及成本的日趋增加成为赤眼蜂大量繁殖和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赤眼蜂人工卵的研究是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现阶段很在必要改良现有的人工卵配方以解决生产上大量繁蜂对昆虫寄主卵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近期研究发现用含有昆虫主要血糖——海藻糖的人工卵配方繁殖松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中华草蛉幼虫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不同食物(人工卵赤眼蜂蛹、来蛾卵和萝卜蚜)饲养对中华草蛉幼虫、蛹发育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饲养时,幼虫食物对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人工卵赤眼蜂蛹使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延长,人工卵赤眼蜂蛹与来蛾卵的馈养效果相似。因此,从发育、繁殖力和群养效果来看,人工卵赤眼蜂蛹可作为中华草蛉大量饲养的替代食物。  相似文献   

6.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系稻田赤眼蜂优势种,对稻纵卷叶螟卵有时田间自然寄生率可达50%以上,并能寄生于三化螟卵,寄生率可达30%~40%。因此,在稻田散放稻螟赤眼蜂,是防治稻田害虫的优良天敌之一。稻螟赤眼蜂中间寄主范围较窄,在人工繁殖中仅能寄生于纵卷叶螟卵、三化螟卵、米蛾卵,粉斑螟卵等小卵。而蓖麻蚕卵、柞蚕卵和松毛虫卵等大卵均不被寄生。因此,人工培育时多以米蛾卵进行繁殖。人工体外培育稻螟赤眼蜂国内外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为了大量繁殖稻螟赤眼蜂并为机械化繁蜂开辟新路子,我们自去年开始进行了用人工饲料体外培育该蜂的研究。采用腊卵涂上引诱物质,营养液添加无机盐及用薄膜制人  相似文献   

7.
体外培育赤眼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国内外研究已达到相当平:随着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选用的人工卵壳材料更适合于赤眼蜂的寄生与发,以及人工卵卡机的研制成功和性能不断改进,产业化体外培育赤眼蜂已成为可能。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问题是实现产业化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关键。然而,国内外对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研究涉及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指出应开展体外培育赤眼蜂生物学特性、行为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应用于品质管理,建立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体系,促进实现体外培育赤眼蜂产业化的进程,从而满足农业生产上对赤眼蜂种群的大量需要。另外,人工卵滞育贮存法的突破有助于实现体外培育赤眼蜂的产业化,也应加强研究,最后,本文对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的资助下,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及14个协作单位与加拿大Guelph大学合作完成了“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研究项目。 三年(1986~1989)来完成了赤眼蜂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筛选出多种农田生态条件下的赤眼蜂优势种及种型;完善了繁蜂技术及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田间应用技术。放蜂防治面积累积近千万亩;在赤眼蜂人工卵繁殖技术、滞育冷藏技术方面也有进展。并大量培训了科技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结果表明:(1)人工卵赤眼蜂蛹基本上能满足七星瓢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并能正常羽化,但发育历期延长2.7d,蛹重降低;(2)成虫取食人工卵赤眼蜂蛹后,产卵前期、产卵期、总产卵量分别为12.3d、45.6d和1589.7粒,与蚜虫对照组差异显著。(3)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七星瓢虫至6代时,生殖力有明显退化。(4)幼虫期饲喂人工卵赤眼蜂蛹、成虫期饲喂蚜虫与幼虫期及成虫期均用蚜虫饲喂的七星瓢虫具有相似的生殖力。(5)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成虫,添加取食刺激剂(5%的蔗糖 0.1%橄榄油)后,其生殖力接近用蚜虫饲养的水平。综上所述,人工卵赤眼蜂蛹可满足幼虫的生长育,但对成虫的生殖力有一定影响;连代饲养后出现退化现象,这些影响主要是成虫产卵前期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可通过在成虫期添加取食刺激剂或成虫产卵前期改喂蚜虫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寄主卵上引诱赤眼蜂产卵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良武 《昆虫天敌》1993,15(3):101-105
本文报导一种引诱赤眼蜂在《鄂协Ⅱ号》人工寄主卵上产卵的引诱剂。这种引诱剂的主要成份是廿三碳烷和聚乙烯醇水溶胶.仅用7%的聚乙烯醇水溶胶涂于人工寄主卵表,在蜂卵比为3的情况下其寄生率、化蛹卵率和羽化卵率比对照分别高56.25%、37.87%和16.67%.在上述聚乙烯醇水溶胶中添加廿三碳烷(1—5 ppm)涂于人工寄主卵表,其引诱赤眼蜂产卵的效果更好,在蜂卵比为3.5的情况下,寄生率和化蛹卵率分别可达100%和81.25%.这种引诱剂的研制成功为用《鄂协Ⅱ号》人工寄主号》人工寄主卵工厂化繁殖赤眼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赤眼蜂工厂大量生产的寄生卵,质量差异极大。目前赤眼蜂寄生卵的质量只能采用抽样进行解剖观察来判定,不仅费工费时,质量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制成功了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该机专门用于检测工厂化生产的赤眼蜂寄生卵产品质量,其科学原理是,...  相似文献   

12.
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卵寄生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用微电脑控制的卵寄生蜂人工寄主卵卡机样机研制成功。该机能将上膜、卵窝成形、注液、焊合、切断等5道工序在同一条自动线上连续操作,每小时能制1200张卵卡,可供生产600~700万头赤眼蜂之用。研究出2种新的防污剂(羊2号和羊3号)和减少细菌污染的综合措施,从而解决了在人工寄主卵上连代繁殖卵蜂的困难问题。通过连续40代的繁蜂试验,证明效果良好。1985~1987年在广东省番禺和顺德2县6100亩次蔗田上,用人工卵繁殖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寄生率达75~86%,与用柞蚕卵繁蜂释放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不同pH值饲料制成人工卵,对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发育和羽化的影响。用柞蚕蛹血淋巴作卵浆制成人工卵试验的结果:以pH6.7的卵中赤眼蜂产卵最多,每一人工卵中可产蜂卵167.4粒,pH6.45的为139.5粒,pH7.1的为127.5粒。用鸡蛋黄、奶粉、柞蚕蛹匀浆作饲料,制成人工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的结果表明:最适宜的饲料pH值为6.7~6.95,其寄生卵率为89~92%,成蛹率79~80%,每卵出蜂数为26~28头,比用没有调节pH的饲料(pH6.4)繁蜂,分别高10%、25%和30%。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导用人工饲料离体培养 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成虫。饲料组成为柞蚕蛹血淋巴或柞蚕蛹整体匀浆液、蛋黄和牛奶。用此饲料作卵浆制成的人工卵,按1粒卵接6头蜂的比例接蜂,寄生率达90%以上。每一被寄生后出蜂的卵可得成蜂34—37头,其中雌性90%、展翅率95%,出蜂卵率56—63%。文中还讨论了赤眼蜂在人工卵内数最少不能化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柞蚕蛹组织匀浆是当前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的必需组成成分之一。蛹组织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2.9%,对繁殖赤眼蜂有不良影响。过去都用手工全部加以去除。试验表明,去除61%的残渣,使残渣含量为蛹组织的1.14%时,用它配制成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其化蛹率、每卵出蜂数、展翅率和雌性比均与对照(去除全部残渣)无显著差异。化蛹率可达70.9%,每一人工卵出蜂15.6头。试验用组织捣碎机,每分钟8000转,将柞蚕蛹捣碎5秒钟,经两层纱布过滤,不但可去除食物残渣68%,还可去除蛹壳。用此法获得的蛹组织匀浆作为成分之一,制成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化蛹率达90.1%,显著高于用手工去残渣和蛹壳的方法。每卵出蜂数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人工卵赤眼蜂对玉米害虫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用人工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夏玉米田2~3代玉米螟均有较好的控害效果。放蜂区校正卵粒寄生率为65.44%~68.16%;百株玉米蛀孔数和雄穗被害较对照分别减少66.67%~70.37%和73.33%~80.00%。防治玉米雌穗上棉铃虫的效果,螟黄赤眼蜂要明显好于松毛虫赤眼蜂(20.0%),虫口减退率达71.1%。另外还研制了适合人工卵赤眼蜂田间放蜂的放蜂器,出蜂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蓖麻蚕卵是目前繁殖赤眼蜂较理想的中间寄主。用人工饲料饲养蓖麻蚕,不仅可解决冬、春两季无蓖麻鲜叶养蚕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繁殖赤眼蜂和保种的中间寄主来源问题。我们在1975、1976年分别用人工饲料饲养一定数量蓖麻蚕成功的基础上,1977年用四种不同配方人工饲料饲养的蓖麻蚕卵进行繁殖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nsum Viggiani)的试验,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和接蜂效果,为今后大量繁蜂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赤眼蜂防治各种农林害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提供大量繁蜂寄主卵,目前国外主要用地中海粉螟、麦蛾、米蛾等小型卵,我国除用小型卵外,还利用松毛虫、植物保护学报8卷蓖麻蚕、柞蚕等大型卵。由于以上各种卵的大量来源存有一定局限,因而寄主卵源就成为大规模繁殖利用赤眼蜂的一个障碍。寻找量大而来源方便的寄主卵或利用人工饲料育蜂已成为当前发展利用赤眼蜂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赤眼蜂寄主卵的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赤眼蜂人工寄主卵(赤眼蜂离体培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用昆虫血淋巴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甚至不含昆虫物质的培养基,都可初步培育出赤眼蜂成蜂。但还存在培养结果不稳定,化蛹率、羽化率和展翅率低以及生活力弱等问题。诚然,要使赤眼蜂正常完成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满足其营养质、量及合适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