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淡水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40%~60%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淡水鱼副产物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利用现状、钙的作用及补钙制剂种类、多肽螯合钙的螯合机制及结构分析以及利用酶解和发酵技术从淡水鱼副产物中提取多肽和多肽螯合钙的研究现状。同时提出了利用酶解和发酵技术从鲶鱼副产物中提取多肽螯合钙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淡水鱼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啤酒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发酵副产物,如啤酒废酵母和啤酒糟等,这些副产物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并易于提取。介绍了废酵母和啤酒糟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制药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啤酒副产物的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苎麻是我国特色纤维作物,收获纤维后留下的副产物主要有麻叶、麻皮和麻骨。这些副产物可以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综述了副产物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以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成龄苎麻园套作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研究,同时展望了苎麻的多用途前景。这些研究可拓宽苎麻产业发展空间,为苎麻多功能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粮油生产、加工大国,每年生产大量的粮油产品,产生大量的加工副产物,但此类加工副产物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总结分析粮油加工副产物损失及利用现状,以明确我国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粮油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粮油生产、加工的大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这些粮油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由于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堆积,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综述了各种粮油原料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途径,以期为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国内甜高粱育种及栽培、茎秆贮藏、乙醇发酵和发酵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在原料供应、发酵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挖掘贵州省丰富的农作物副产物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和加快推进农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6-2019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开展贵州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甘蔗、花生、油菜、薏苡和荞麦)及其副产物资源调查,对收集到的部分农作物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消化能和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种贵州主要农作物副产物中,小麦秸秆、薏苡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8.68%、8.52%和8.45%)、较低的酸性洗涤纤维(46.74%、40.63%和37.75%)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1.74%、46.37%和43.16%),营养成分较好;油菜秸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的消化能(分别为10.91、9.25和8.91MJ/kg)均显著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稻草的RFV均显著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且RFV高于100(分别为148.65、110.34和102.68)。说明在贵州地区,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等农作物副产物相对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攻关项目“畜禽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日前在哈尔滨通过鉴定。由东北农大、八一农垦大学等黑龙江省几家高校共同承担的“畜禽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经过3年多的攻关,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的研究内容。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9.
张利平 《茶业通报》1999,21(4):38-39
我国年产茶叶已达到56万多t,茶叶在生产过程中,茶叶的副产物也相当可观。据调查,生产1t红茶约有30~50kg的茶灰、筋毛、梗朴等副产物;生产1t绿茶或其它茶类,亦有20~30kg的副产物。据此测算,目前,我国每年茶叶加工中的副产物至少在1.6万t以上;茶树更新修剪下来的枝叶等有数万吨之多;全国已开花结果的茶园约为80多万hm2,茶籽年产量也有8~10万多t;此外,还有大量的低档粗老茶叶。因此,综合开发利用茶叶副产物,不仅可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丰富人民的生活。现将茶及其副产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位居世界首位,除少部分鲜食外,大部分辣椒通过深加工做成了辣椒产品,生产过程伴有大量辣椒副产物出现。若不及时处理,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会污染环境。故对辣椒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技术在工业大麻性别分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大麻性别表达影响着工业大麻种子、纤维和药用成分产量,其性别表达除了受到遗传物质控制外,还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这种复杂性使得性别研究一直是工业大麻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分子标记技术能在DNA水平上鉴定工业大麻性别,开发与工业大麻性别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大麻性别早期鉴定和特定性别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分子标记在工业大麻性别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wo fibre plants are under cultiv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 flax on approximately 125,000 ha and hemp on approximately 15,500 ha in the year 2004. Seeds, hurds and especially fibres of hemp are used for further processing. The most important markets for hemp fibres produced in the EU are pulp and paper and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Just under 5% of the EU hemp fibres wer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Approximately 95% the whole production of 40,000 t of the hemp hurds are used as animal bedding and 95% of the estimated 6000 t per year hemp seeds are sold for animal feed, mainly as bird feed.  相似文献   

13.
以酵母活菌数、菌干重、酵母菌形态和生长曲线为指标,通过在YEPD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中添加汉麻籽多肽,研究了添加汉麻籽多肽对啤酒酵母生长的影响。以精酿啤酒发酵结束时啤酒酵母的活菌数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主发酵温度、汉麻籽多肽添加量和添加时期对精酿啤酒中啤酒酵母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汉麻籽多肽可以提高YEPD培养基中啤酒酵母的活菌数和菌干重,以0.5%汉麻籽多肽的添加量为最佳;添加汉麻籽多肽对啤酒酵母生长曲线的趋势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指数期到稳定期啤酒酵母的数量;影响啤酒酵母在精酿啤酒中活菌数量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主发酵温度>汉麻籽多肽添加量>汉麻籽多肽添加时期,提高精酿啤酒活菌数量的最佳条件为主发酵温度8℃,汉麻籽多肽添加量0.5%,在主发酵后添加。  相似文献   

14.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大麻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萌发期是大麻生长周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期的干旱对大麻生长及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云麻1号等10个大麻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大麻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高渗透压下初步筛选出萌发性和抗旱性较好的5个大麻品种。在不同PEG浓度下大麻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中发现,低浓度PEG溶液能促进大麻种子萌发,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大麻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当PEG浓度为20%时,不同品种的萌发指标差异显著,可以在此浓度下,进行抗旱性大麻品种(系)的筛选鉴定。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云南的3个大麻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其中云晚6号萌发期的抗旱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工业大麻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及其在植株内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样地和不同部位大麻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方法][结果]从4个不同样地大麻(云麻1号)的植株不同部位组织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531株,其中茎分离出138株,叶分离出393株。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子鉴定发现其分属于29个属,其中茎22个属,叶24个属。有18个属普遍存在于大麻茎和叶中,其中炭疽菌属是大麻的优势菌属,优势度为40.11%。大麻茎部的内生真菌分离率显著低于叶部,接近地面部分的大麻茎叶组织内生真菌分离率最高。4个样地大麻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在1.84到2.46之间,不同样地中大麻内生真菌组成的相似系数普遍较高,同一样地中大麻茎与叶的相似性系数较小。[结论]结果表明,工业大麻(云麻1号)内生真菌多样性偏低、宿主专一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麻生长的钾营养特性及其最适需钾量, 笔者以 ‘云麻 1号’ 为试验材料,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钾营养处理下大麻的生长特性、 干物质和钾离子的积累与分配以及钾利用效率。结果表明:2.0 mmol/L钾处理的大麻株高、 茎粗、 叶面积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达最佳水平; 随施钾量的增加, 钾利用效率和 SOD活性降低, 叶绿素含量升高, 蔗糖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大麻干物质和钾离子的积累量均在 2.0 mmol/L钾处理下达最大值, 在各器官的分配为: 茎>叶>根。综上可知, 在本试验条件下, 2.0 mmol/L的钾浓度最适宜大麻生长。  相似文献   

17.
探究大麻耐重金属能力,为今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数据支持。以‘龙大麻5号'和‘黑农84'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喷施不同含量Cd2+对大麻、大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含量的Cd2+(≤0.6 mg/kg)对大麻和大豆的根系活力及干物质积累略有促进作用,差异不显著。当土壤中20.0 mg/kg≥Cd2+≥2.0 mg/kg时,2种作物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与对照处理相比,大麻出苗率降低6.3%~100%,根系活力下降5.8%~77.8%,干物质积累降低6.6%~40.2%;与对照处理相比,大豆出苗率降低21.6%~100%,根系活力下降8.9%~100%,干物质积累降低27.4%~50.1%。当土壤中Cd2+含量≥100 mg/kg时,大麻、大豆的出苗率均为零。对相同含量的Cd2+大麻耐受能力要强于大豆;对于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块,建议大麻优先于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工业大麻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工业大麻的种植状况、品种状况、育种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状况,明确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工业大麻应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利用黑龙江独特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培育出适宜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工业大麻新品种。同时加快选育优质专用型工业大麻品种,以满足工业大麻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这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线麻秸秆浸提液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线麻秸秆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根系生长、鲜重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线麻秸秆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影响,发芽指数、根毛数量、根鲜重对线麻秸秆浸提液最敏感,不同大豆品种对线麻秸秆浸提液的敏感程度不同,感病品种最为敏感,抗病品种较不敏感,且随着线麻秸秆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对大豆的化感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0.
摘 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不同营养元素处理下剑麻内源多胺和内源水扬酸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剑麻幼苗生长发育阶段多胺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反应主要以腐胺来体现,同时,内源多胺和水扬酸的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其生长发育需要不同的营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