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吴汉东 《广西植保》2002,15(1):28-30
玉米铁甲虫是广西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是植保部门的重点监控对象 ,具有区域性、扩散性和灾害性的特点 ,严重影响该虫发生区玉米的高产稳产。现将 2 0 0 1年广西玉米铁甲虫 (指第 1代即主害代 )监测及联合防治的情况总结如下。1 监测情况1 .1  2 0 0 1年广西玉米铁甲虫联合防治技术网络的运作概况   2 0 0 1年是广西继 1 970~ 1 974年和 1 987~ 1 989年两度开展玉米铁甲虫联合防治 (下文简称“联防”)后第 3次全区联防的第 3年 ,根据 1 999年和 2 0 0 0年玉米铁甲虫发生、防治及各地冬后虫源调查情况 ,广西区植保总站于 2 0 0 1年 3…  相似文献   

2.
冬季灭虫源防治玉米铁甲虫效果好冯旭生,陈再平,杨再豪,韦显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植保站547300)为了探讨经济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我们对玉米铁甲虫的越冬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消灭越冬虫源,取得对玉米铁甲虫的良好防效。1越冬虫源调查1990、199...  相似文献   

3.
广西玉米铁甲虫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铁甲虫 ( Dactylispa setifera( Chapuis) ) ,属鞘翅目龟叶甲总科铁甲科昆虫 ,是广西地域性、扩散性、灾害性发生、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 2 0世纪(下文同 ) 70年代以来 ,广西玉米铁甲虫发生地区各级植保部门及科技人员十分重视玉米铁甲虫生态学的调查、研究 ,积极组织联合防治实践 ,对玉米铁甲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获得了众多的认识。现综述如下。1 发生分布、演变及消长动态   1 960年代初 ( 1 960年 )广西农作物病虫普查 ,曾在南宁、百色、柳州、玉林 4地区的 35个县采到玉米铁甲虫 [1]。至 70年代有平南、容县、玉林、融安…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河池地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4万hm2左右,尤以石山地区种植面积大。玉米铁甲虫是该地区玉米主要害虫,因此几年未实施大面积联合防治玉米铁甲虫行动,造成该虫虫源积累,导致1999年呈回升趋势。  统计全地区玉米铁甲虫发生面积为11万hm2,比上年增加074万hm2。与1990年、1991年的相当。其中大化县的发生面积增幅最大,由上年的9267hm2,增至56667hm2,增加了5倍。  由于去冬今春持续干旱,气温较高,有利于玉米铁甲虫的越冬及提早迁移为害,加之玉米种植期…  相似文献   

5.
张义 《植物医生》2004,17(1):7-8
玉米铁甲虫 ((Z) Dactylispa setifera(Z) ),属鞘翅目,铁甲科,分布在兴义市海拔 1 08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南盘江是贵州和广西交界河,马岭河为南盘江支流,南盘江和马岭河沿岸低热地区为玉米铁甲虫的常发区和多发区,玉米铁甲虫主要危害玉米,还可危害甘蔗和小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6.
玉米铁甲虫是南宁地区玉米产区的毁灭性害虫,每年发生35—40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0%左右,因该虫为害每年损失粮食250万公斤以上,多达550万公斤,是少数民族山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一大障碍。 自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对生产造成威胁以后,曾组织全区联防,控制了为害,八十年代初开始回升,并逐年扩大,受害程度逐年严重,其主要因素:(1)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2)虫源数量不断积累,越冬后虫源数量多,是当年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广西玉米铁甲虫发生面积呈缓慢下降态势,发生范围有所改变,成虫发生期早,迁入为害高峰期普遍推迟,历史发生区虫口密度有所下降,新发生区较高,局部受害仍然严重。上年虫源面积、越冬有效虫源基数、气候、作物布局、天敌以及联合防治等是该虫发生演变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苏微微 《广西植保》1999,12(4):19-20
玉米铁甲虫是广西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潜叶为害,使叶片枯死,成虫取食叶肉成白色纵纹。一般会造成每666.7m2损失玉米产量28kg左右。此虫在广西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禾本科杂草、宿根甘蔗和小麦叶片上越冬,常年3月下旬气温稳定在19℃以上就能活动,4月上、中旬为交尾产卵盛期,主要以第一代为害春玉米,并以播种早、生长特别浓绿和靠近越冬场所的玉米地发生早而严重。在广西主要分布于南宁、百色、河池、柳州4个地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开展大范围的玉米铁甲虫联防工作,取得很好成效,控制了玉米铁…  相似文献   

9.
顾晓光 《植物保护》1982,8(6):11-11
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 balyi(Gestpo)为具有毁灭性的地区性害虫,曾在贵州省的罗甸、盘县、兴义、安龙等县发生。 生活习性 玉米铁甲虫在罗甸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河沟、田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越冬期间,只要气温达20℃左右仍能活动取食。  相似文献   

10.
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 setiera Chapuis是广西区域性玉米害虫。1960年广西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在4个专区35个县采集到标本。大新县反映,玉米铁甲虫的发生为害,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天等县自1956年开始,玉米铁甲虫在少部份乡村为害成灾后,受害面积逐年扩大,七十年代以后每年发生12万~18万多亩。玉米铁甲虫发生危害集中在少数民族聚集的贫困由区,是当地,玉米增产丰收的主要障碍,也是对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严重威胁。因此,积极犒好防治工作,对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田。  相似文献   

11.
玉米铁甲虫是玉米生产的一大害虫,危害严重。1983年我们在历史虫区天等县以小区试验结合大田调查的方法,进行氰戊菊酯、杀虫双防治玉米铁甲虫的试验研究,初步结果为:1.杀虫双、氰戊菊酯对玉米铁甲虫幼虫和卵有较好杀伤作用。小区试验结果,杀虫双平均防效97.71%、氰戊菊酯平均防效92.73%;大田使用平均防效分别为90.5%和87.4%。但从经济、有效方面考虑,在生产上,以使用杀虫双400倍即每亩用量150毫升为宜,于卵孵化率  相似文献   

12.
玉米铁甲虫是南宁地区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害虫,每年发生约40.万亩,轻者损失产量10~20%,重者颗粒无收。过去防治常用农药为六六六粉,甲六粉等有机氯粉剂。1983年国务院决定停止生产、使用有机氯农药以后,我们即组织有关县植保站进行试验,以求探索其他农药来取代有机氯,经过两年的试验,确认杀虫双、氰戊菊酯(速灭杀丁)防治玉米铁甲虫为最佳的取代有机氯农药,它  相似文献   

13.
李品清 《广西植保》2008,21(3):22-24
玉米趾铁甲Dactylispa(S.str)setifera(Chapuis),俗称玉米铁甲虫,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几个省份玉米的重要害虫,其中以广西为主要发生区,而广西大新县年发生面积曾达1.2万ha,发生面积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占广西的三分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开始组织对玉米趾铁甲的联防联治,在50a的防治工作实践中,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研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和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都挽回了大量的粮食损失,但仍出现年年防治年年有发生的现象,总体种群数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棉铃虫的发生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每年发生3代 ,主要寄主作物有春小麦、蚕豆、玉米、番茄等。第 1代危害春小麦和蚕豆 ,第2代主要危害玉米、番茄 ,使间套玉米造成严重损失 ,第 3代集中危害大麻 ,对农作物无大影响。幼虫期经历的龄期分为 5龄、6龄 ,两者混合发生。滞育蛹在玉米田埂、玉米田和辣椒田等处所越冬 ,是越冬代虫源之一。天敌、气候因素对棉铃虫的抑制率达36.29%。  相似文献   

15.
韦建东 《广西植保》2005,18(2):31-34
2004年我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呈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粮食作物虫害大于病害,经济作物(主要是“绿栗”南瓜)病害重于虫害,上半年病虫害发生重于下半年。上半年水稻以稻纵卷叶螟,玉米以玉米铁甲虫的发生为害为主;下半年因受秋旱、寒露风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晚稻胡麻叶斑病发生流行重于以往任何年份。上半年的稻纵卷叶螟、玉米铁甲虫无论其发生为害程度、持续时间,还是发生面积均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严重、最长、最大的一年!经济作物以“绿栗”南瓜白粉病发生为害严重,县科技局引进的“绿栗”南瓜因感白粉病而濒临绝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 setifera (Chapuis)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问题。该虫在广西一年可发生一至二代,第一 代为主要为害世代。成虫一生交配多次。平均产卵量:越冬代为163粒,第一代为321粒,产卵盛期约35~42天。冬期成虫性比为  相似文献   

17.
玉米铁甲虫(Dactyispa setifera(Chapuis)60年代在天峨县曾有发生,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1989年又在天峨县下老乡的圭里村发生为害,发生面积66·7hm2,并每年以8~10km的速度沿红水河下游及其支流两岸扩展为害,现已成为天峨县玉米产区的重要害虫。2001年全县有11个乡镇68个村发生,发生面积达0·2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0%,严重影响天峨县玉米的生产。笔者通过几年的调查监测和防治技术探索,总结出该虫的发生特点及综防技术如下:1为害特征该虫主要以幼虫和成虫为害玉米叶片。成虫顺着玉米叶脉咬食叶肉,叶背、叶面均可啮食,留下一层表皮,形成…  相似文献   

18.
覃保荣 《广西植保》2004,17(2):33-33
为保障石山地区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 0 0 4年4月8~9日,自治区植保总站组织玉米铁甲虫发生区域的5个市及18个县的植保部门负责人在马山县召开全区玉米铁甲虫联防工作暨防治示范现场会议,马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县长和各乡镇分管农业的主要领导及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5 0余人。会议总结、交流近年玉米铁甲虫联防工作经验,探讨今后联防工作新思路,具体部署了2 0 0 4年全区玉米铁甲虫联防工作。此次会议以现场示范为主形式,创新工作思路,实行农民参与式的田间学校方式,在田间现场培训农民识别害虫,调查害虫田…  相似文献   

19.
玉米铁甲虫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文章分析了平果县玉米铁甲虫的生活习性、发生特点及原因,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广西农作物计划种植面积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 2 0 0 2年增加约 5 .5 % ,果树新增种植 3 .3 3万 hm2 次。根据2 0 0 2年农作物病虫发生实况、2 0 0 3年种植结构以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 ,预计 2 0 0 3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发生将轻于 2 0 0 2年 ,属常发年份 ,发生程度将达中等偏重 ,发生面积约 1 3 3 5万 hm2 。稻飞虱、玉米铁甲虫、稻纹枯病等病虫在局部地区将达大发生。1 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1 .1 水稻病虫发生比 2 0 0 2年稍轻 ,发生程度 4(5 )级 ,发生面积 5 3 0万 hm2 次。其中 :  稻飞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