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实施以来,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各大林区已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林业的要求及笔者多年的管理工作实践和观察,依据大小兴安岭森工林区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能性。认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大小兴安岭由森工林区向生态功能区转变,把生态和产业优势迅速地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博明 《内蒙古林业》2003,(10):26-26
内蒙古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99年,该站的成立是为落实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有效实施,也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由重采伐、轻营造、重管理、轻保护,向林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性的根本转变。建站4年来,内蒙古森林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国家林业部、自治区环保局、呼伦贝尔市环保局、大兴安岭林管局和中国林科院等林业科研院所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了筹备建站、积极培训、开展工作、拓展业务的艰难过程。到目前,对林区现有污染源进行监测;建立林区污染源档案;掌握林区污染源分布、种类、排污及其处理;编写了“内…  相似文献   

4.
简要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所处的严峻形势,提出"三个转变"的应对措施:努力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由经验性防火向科学性防火的转变;努力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由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转变;努力推进森林防火由被动扑火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兴安岭林区功能定位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40年的开发建设的分析,认为其已经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实现向生态林区建设转变。当前为适应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林业和林区经济正在进行大幅度调整,探索适合本林区发展的林业建设之路。在分析大兴安岭林区功能定位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针对产业结构现存问题及调整方向,对如何认识生产性林业、如何真正实现特色经济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并指出人才的转变是实现林区“三大转变”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陇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实施使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林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和谐发展转变,提供职工就业岗位,基本解决转岗就业问题,为林区群众提供大量劳务取酬机会,社会保障全面提升,林区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文章分析了陕西省陇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的林业自然概况,总结了天保一期工程实施的主要成效,讨论了天保一期工程实施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天保一期工程实施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区自营工队建设探析赵元生,宋河山,白晓东国有林区是我们林业产业体系的支柱,同时也是我们林业生态体系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林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当务之急是把国有林区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8.
转型后富余人员增多林区在开发建设的50年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然而随着木材的开采,林区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为再造山川秀美的大兴安岭,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对木材进行限量采伐,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林区林场也开始由木材生产向森林资源管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业产业》2007,(8):33-34
当前,我国林业正在全面推进由传统林业向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的现代林业建设转变。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和以繁荣农村经济、林区经济为目标的中小型林业企业的发展,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战略的转变,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国有林区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国有林区的历史性选择。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天然林保护工程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