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人工低温冷藏处理一化性柞蚕越年蛹 ,具有解除其滞育的效果。在温度为 0℃下冷藏处理一化性柞蚕越年蛹 8d、6 d、4d和在温度为 - 1 8℃下冷藏处理 4d,其解除一化性柞蚕越年蛹滞育的效果与出蛾集中程度、制种成绩等均优于现行的感光处理解除滞育的方法。出蛾的实际时间较感光处理解除滞育法推迟了 3 d以上  相似文献   

2.
王庆忠 《北方蚕业》2008,29(2):16-17
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方法,是柞蚕“一化二放”的主要技术。40w萤光灯,100cm照距,每日连续感光17h,试验结果表明一化性柞蚕蛹羽化发蛾率可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属一化性柞蚕区,即柞蚕在自然温度下一年只能完成一个世代,理论上一年只能放养一季蚕。如果将收得的春茧采用人工越冬或人工感光等方法解除蛹的滞育,使在当地秋季增加一次放养的技术称"一化二放"。近年来,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省利用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成功探索出了"一化二放"的经验和整套系列技术操作要点。1推行"一化二放"的意义1.1省工、好养,柞林利用率高秋季小蚕收蚁日期一般在8月20日左右,有  相似文献   

4.
<正> 前报介绍了柞蚕卵感光(光照18小时)是柞蚕二化性区域产生滞育蛹(二化变一化)的主要因素。蚕卵感光时间越长,温度 越高,发生滞育蛹就越多。反之,发生滞育蛹就少。但是,柞蚕卵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照的敏感程度尚不知道,故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5.
柞蚕化性变化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所控制,光照是环境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滞育蛹随光能的积累,引起了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其滞育的解除,羽化率的高低,因品种、光源、照匝、时间以及种茧摆设方式等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在昼友光周掷 小时的感光时间内,二化变一化的青黄种,因二化血缘强势大,感光30天后,羽化率达98%,而河33一化血缘强势大,羽化串仅64%,荧光灯具有温度低,照射面积内强度大而均匀,白色光谱成分多,解除滞育效果比水银灯、白炽灯好,元以40瓦荧光灯,贿匝50—100厘米为优,种茧摆设方式,以木盒排装为好。拌装蛹茧时,有茧蒂一端向上,与光面呈垂直面,突出蛹曰邵分,位光能充分作用于脑神经,促进脑神经纲回分泌活动中发生变能作用大,有利于推动回激素的分泌,加速滞育蛹的活化过程,促进变态的形氏 此珐克厦了穿挂方式茧粒相互紧贴、背光等缺点,羽化率技穿挂方式为高。柞蚕蛹解除滞育的方法,是“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的有效括施,已在生产上开始使用,必将有力地促进柞蚕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化性柞蚕秋季制种解除滞育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一化性柞蚕秋季制种的羽化率,对一化性柞蚕蛹进行不同光照时间、感光日数、照距、感光部位、阶段采取黑暗保护等对解除滞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竹箔排放蛹茧并将有茧蒂的一端朝上,采用40w的荧光灯,光照距为100cm,每天光照时间17h的条件下,感光至20d时,再进行连续36h黑暗保护,然后继续每天感光17h至制种,可提高羽化率和羽化集中度,实用羽化率可达85%以上;试验结果解决了柞蚕“一化二放”秋季制种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柞蚕的滞育及其解除滞育的机理是柞蚕化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南方亦是柞蚕留种的关健,以往我们已经阐明蛹期长光照能激活并释放脑激素(羽化激素),使滞育蛹体解除滞育,(钱、梁、1979),后来并进一步与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合作作了“解除柞蚕滞育的分子机理探索”(柯、钱等,1984),1983年冬,我们并开始了柞蚕滞育蛹脑与发育蛹脑超微形态学的研究。实验滞育蛹用广西蚕业指导所放养引进的山东杏黄,83年9月收茧,发育蛹用该所放养的青黄一号,83年5月收茧,于8℃冷藏,10月下旬取出暖茧,11月初旬,在生理盐水中解剖二种蚕蛹,取出蛹脑,用一般电镜试料制作法制成超簿切片。电镜观察表明:滞育蛹脑激素分泌颗粒密集,细胞质内细胞器糙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均未找到,而发育蛹脑激素分泌颗粒分散,细胞质内线粒体尤其糙面内质网明显可见。过去认为CGMP刺激了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通过电镜观察知道CGMP刺激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脑激素颗粒,从而打破了蛹的滞育,次级反应才是蜕皮激素和ATP含量的增长,CGMP进一步放大蜕皮激素的效应,促使细胞核中基因表达,引起有关蛋白质的成合和蛾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从而羽化成蛾。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ApNPV对柞蚕蛹(青六)侵染力及不同发育时期的柞蚕蛹对ApNPV抗性的研究,分析了克隆ApNPV和野生ApNPV侵染力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克隆ApNPV和野生ApNPV的侵染力基本相同;蛹期不同发育阶段对ApNPV的抗性以滞育中最强,解除滞育后次之,进入滞育前最弱;蛹期♀蛹对的抗性大于蛹对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王勇  秦利 《中国蚕业》2014,(4):87-91
1 暖茧 暖茧是指人工加温补湿,促使蛹体适时发育而羽化出蛾的技术措施.柞蚕滞育蛹经过冬季的低温保护,滞育被解除而变为活性蛹.解除滞育的活性蛹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就会逐渐发育而羽化出蛾.但初春时气温和室温都比较低,蛹体在自然条件下发育缓慢,经历时间长,羽化出蛾、产卵较迟,不能适时孵化出蚕,不仅直接影响春柞蚕生产,而且还对秋柞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蛹体发育时间长、营养物质消耗大,还会造成蛹、蛾体质弱,影响卵及幼虫的生命力;因此,需要人工加温补湿暖茧,促使蛹体正常发育,保证按时羽化、制种、收蚁.  相似文献   

10.
柞蚕暖卵光照时间与强度对滞育蛹的影响宫剑云,潘传荣,李逢春,赵丰标(山东省栖霞县丝绸公司)(山东省栖霞县方山柞蚕原种场)前已报道,柞蚕卵期感光是发生滞育蛹的重要因素。但光照由短到长未作系统的试验,日光照中适宜的光照时数尚不确切,适宜的光照强度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