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也是茶的发祥地,是最早懂得茶艺并形成茶文化体系的国家.江西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步伐几乎是一致的,并且为中国茶文化的完善、提升与扩大影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江西茶叶的发展与茶文化史上最主要的事件几乎都发生在鄱阳湖地域.鄱湖茶文化虽是地域性概念,却又是世界茶文化体系中具有长久魅力和巨大影响力的一环.回顾与总结鄱湖茶文化在中国与世界茶文化上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今天江西文化对外交流战略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古为农 《农业考古》2012,(2):346-347
(本报讯)由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和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江西办事处主办的"2011年江西茶文化论坛"于2011年12月10日在南昌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江苏、四川、浙江、江西及宝岛台湾的茶文化专家及茶艺爱好者、江西大、中专学校茶艺专业师生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联系,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各地现代旅游业的一张重要的名片。江西拥有丰富的与茶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山水名胜、历史遗迹、怡人茶区,各地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景点,有着颇具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民族特色的茶道茶艺,绚丽的茶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江西旅游,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茶文化的普及与提高。本文结合江西茶文化旅游的现状,提出通过发展地方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创新茶文化品牌观念,拓宽茶文化旅游线路,加强茶类旅游纪念商品附加值的开发,促进茶文化旅游获取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余辉 《农业考古》2021,(2):271-272
万光明先生编著的《江西旧地方志茶叶文献汇考》(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是一本收集江西地方茶文化资料的力作。其重要的意义在于收集并整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江西茶叶与茶文化大宗资料,并介绍了这些资料背后所反映的江西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2012,(2):2-6,371,372
由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和云南民族花文化研究会江西办事处主办,南昌韵海之巅经典茶行等单位承办的“2011年江西花文化论坛”于2011年12月10日在南昌举行,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第一家茶艺馆“江西茶艺馆”已于今年6月开业。“江西茶艺馆”座落在南昌市人民广场东侧假日大酒店二楼,是由江西画报社主办。多年来,江西画报社一直重視对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宣传和扶持,曾与婺源县联合举办“婺源茶艺新闻发布会”,对江西的茶文化活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终于在今年筹办了“江西茶艺馆”,在江西省实现了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龚夏薇 《农业考古》2006,(5):262-263
2006年3月下旬至四有上旬,应日本中国茶文化国际鉴定协会的邀请。我有幸与江西社会科学院陈文华、余悦两位教授赴日本东京、镰仓、爱知、静冈等地进行访问考察。其间举行中国茶文化报告及茶艺演示,并主持在东京举行的高、中、初级茶艺师考试。  相似文献   

8.
江西茶文化旅游开发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文化是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江西,因为丘陵遍布、土地肥沃、气候温湿、光照适宜的自然环境,向来是全国产茶的重要地区,并且,在悠久的茶业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古老独特、别具一格的茶文化。茶文化是江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研究江西茶文化并充分开发利用其旅游价值,是江西茶业建设和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10月14日-1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江西南昌女职学生表演的茶艺荣获茶艺大赛最佳表演奖.这个被誉为"中国茶艺师摇篮"的学校,校长是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的夫人程光茜.陈文华,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考古专家、茶文化专家,他致力于研究茶文化,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创办了第一本研究茶文化的学术刊物《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开辟了"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在全国开设了第一个茶艺专业.他因在茶文化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为爱茶人士所景仰.  相似文献   

10.
柏凡 《农业考古》2002,(4):2-10
20 0 2年 1 1月 30日至 1 2月 3日 ,由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与韩国《茶的世界》杂志、国际茶艺交流研究会 (筹 )联合主办 ,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江西婺源绿苑茶叶公司协办的“中韩茶文化交流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又是一次世界性的茶事盛会 ,是国际间茶文化交流进程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11.
在茶的基础上形成的茶文化具有着开放性的特征。对于茶文化市场来说,开放的市场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包容性。本文在分析茶文化市场开放有利方面的基础上,对江西茶文化市场开放的优势和劣势分别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最后提出了政府要对茶文化市场实行统一规划和宏观管理,培育赣茶品牌,做好宣传推广等策略以推动江西茶文化市场的开放。  相似文献   

12.
鲁鸣皋 《农业考古》2005,(2):338-340
2005年3月15日,我们湖北天门陆羽研究会一行赴江西南昌市访问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在陈文华研究员的陪同下。我们观看了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学员的茶艺表演,游览了婺源县“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晓起村”。参观了运茶古道、运茶手车、山村茶亭、制茶作坊、水转揉捻机、高山茶园、品茗乐园等景点。感慨良多。因得东韵60韵以纪其胜。  相似文献   

13.
宋丽  伍萍 《农业考古》2006,(5):277-280
2006年8月25日——27日,由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茶文化的学科定位与研究队伍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上晓起村召开,来自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湖北、陕西、广东的30多位茶人云集,谈笑风生。作为学习茶文化的研究生,我们跟  相似文献   

14.
乡村茶文化旅游发展谫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清荣 《农业考古》2005,33(5):173-179
乡村茶文化旅游有着独特的旅游价值,它对于茶业经济的发展,茶农收入的增加,茶文化的弘扬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乡村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不同特点,找准合适的发展模式,切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江西婺源“中国茶文化第一村“的开发模式借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梧桐 《农业考古》2005,(4):219-22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文化研究热的逐步升温,各种茶文化著作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先后出版的各类读物多达上百种。然而,由于茶文化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形成较晚,理论积淀不够丰厚,历史资料又极零散,搜寻不易。迟迟未见一部中国茶文化史问世。江西社会科学院陈文华研究员近著的《长江流域茶文化》的出版,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6.
茶联趣谈     
茶联趣谈江西武宁正国我国的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的百花园中,茶联更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从某种意义上说,茶联是茶艺的升华,是茶文化的瑰宝,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大凡茶场、茶园、茶馆、茶庄,大凡楼台、庭...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与采茶戏都是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茶文化视角对江西采茶戏进行研究,认为把采茶戏与茶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采茶戏的文化价值,让江西采茶戏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还可以形成江西独特的赣茶品牌,推进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四月的江西,正是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也是游人如织的旅游旺季的开始。4月29日至5月2日,庐山山南的星子县举行了盛大的“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这次活动,是江西省2000年旅游方面的六项大活动之一,也是唯一新增加的旅游重头戏。 新世纪的盛会 虽然江西的茶文化研究、刊物和茶艺人才培养名扬海内外,虽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陈文华、余悦研究员曾多次帮助其他省、市、自治区筹办国际性茶文化活动,但是,江西却一直与此无缘。“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的举办,终于在江西实现了零…  相似文献   

19.
江西茶俗的民生显象和特质(续)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悦二、江西茶俗勃兴的多样文化选择中国茶文化是一个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民间文化和上层文化既有“割不断,理还乱”的血脉联系,又常在许多方面保持很大的分异,很难用同一种概念...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茶文化之花之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常开常新,就是因为茶能符合中国国民的内在追求,从而茶文化精神成为中国国民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茶文化精神也反映了中国的国民性。中国茶文化之花是由具有中国特性的国民浇灌和培育出来的,即中国国民性规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特质(即茶文化精神),因此,要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茶文化,就必须首先理解和认识中国人,即中国的国民性。一、重视现实人生是中国国民的特性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在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塑造中国国民特性的主要思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