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近年来高产奶牛饲养量的增加,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明显增高,对奶牛饲养危害较大,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正确分析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奶牛产后瘫痪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是由于奶牛生产后体内的血钙下降严重而导致的病理现象。奶牛产后瘫痪最常见,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较多发生。药物治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为奶牛补钙和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中药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在发生生产瘫痪的同时常常继发其他疾病.近年来,随着奶牛单产大幅度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而继发病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5.
气温对奶牛产后瘫痪和奶牛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据报道,有些牧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高达25—30%,有些高产奶牛产后瘫痪致死和被淘汰的屡见不鲜,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而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直到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研究气温对该病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发病原因和降低发病率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奶牛的危害较大.分析了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营养因素和产犊因素,结合治疗措施提出,对奶牛产后瘫痪应重在预防,平时要注意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分娩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助产方法,注意消毒,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严重代谢紊乱的疾病。据统计,我场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占奶牛代谢疾病的51.73%。静脉注射钙制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自1983年以来,我们应用钙制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384例,治愈372例,治愈率96.88%。根据多年来我们的临床应用,使用钙制剂静脉注射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奶牛养殖业中,奶牛产后瘫痪越来越多。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期的常见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疾病进行防治,该病会使一批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现将防治奶牛产后瘫痪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养殖过程中,奶牛生产瘫痪对奶牛产业的危害很大,已经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钙剂可治疗奶牛生产瘫痪,但有时候因很多技术问题导致治愈率低,为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治愈率,结合大量实践,综合归纳出钙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有多种病因可导致瘫痪,所以临床上需要进行辩证治疗,以彻底消除病因,现针对奶牛生产瘫痪进行简要论述。1临床症状生产瘫痪多发生于3~6胎(5~9岁)的高产奶牛,也有头胎母牛发生生产瘫痪的。大多数病例发病快,多数在产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乳热症,是奶牛在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常见于产奶量最高时。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体温下降、四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生产瘫痪后不及时治疗,给奶牛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因缺钙引起奶牛瘫痪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因缺钾而造成奶牛瘫痪往往被人忽视,为此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本市一头高产奶牛冬末初春发病,患病奶牛初期喜卧,后肢运动障碍严重,呈转移性跛行。逐日加重,出现步态强拘,最后瘫痪倒地不起。误认为缺钙,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是奶牛生产后比较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较多,了解这些病因并做好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分析(1)季节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怀孕奶牛在分娩前后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等营养物质越来越多,如果赶上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奶牛体内的血糖等能源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神经体液的调节水平等都较低,使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环  相似文献   

14.
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奶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奶牛发病特征为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此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极易造成奶牛被淘汰。 1 临床症状 生产瘫痪多发生于3~6胎(5~9岁)的高产奶牛,也有头胎母牛即发生生产瘫痪的。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也叫奶牛生产瘫痪,是由于生产中体力透支,营养缺乏,尤其是钙的缺乏,导致血钙水平降低,引起神经肌肉痉挛,从而导致奶牛瘫痪。但在养殖实践中除了缺钙引起的奶牛产后瘫外,还有一些情形也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如产后酮病、怀孕母牛弓形虫病、奶牛外伤、低血钾症、低镁症,在诊断奶牛产后瘫时要重点区分。现将区别诊断要点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后瘫痪属于奶牛在生产之后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是日常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当,造成奶牛营养代谢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病.本文主要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有效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经验,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诊断,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高产奶牛一种营养代谢疾病,也是奶牛中常见的一种病,多发生在4~7胎次,高产奶牛发病几率较高,发病率一般在6~9%。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饲养管理以及品种有关,青年牛发病率低,少数牛发生在分娩中,特征是低血钙,肌肉无力,瘫痪甚至昏迷。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不同产后的瘫痪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parturient paresis),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紊乱疾病,通常由钙、磷含量不足,生产过程中肌肉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其特征是全身肌肉无力、低血钙及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奶牛。目前奶牛业发展迅速,但奶牛产后瘫痪严重影响了高产奶牛产量的提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奶牛常见和多发病。病因极其复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奶牛淘汰。奶牛出现产后瘫痪症状时应尽早治疗,治疗延迟会造成奶牛卧地不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使奶牛卧地不起,造成治疗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