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制定的烘茧方针是:“防止鲜茧半干茧发生蒸热,发霉变质;全干茧适干均匀,防止偏老偏嫩;烘茧方法上防止高温急干和低温长时间闷烘,为提高原料茧解舒而努力.”烘茧方针明确要求茧站在烘茧中必须做到鲜茧半干茧不蒸热、霉变,全干茧适干均匀,烘茧供温排湿合理.其目的是提高解舒.解舒是指蚕茧在缫丝中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蚕茧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解舒好,缫丝时落绪、添绪次数少,可以提高缫丝效率,增加单位时间的丝产量,以及  相似文献   

2.
影响解舒的主要因素有蚕品种、饲养管理、上簇环境、蚕茧收烘、贮藏和煮茧等.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的解舒好坏取决于簇中管理;而同一茧质的鲜茧加工成干茧后的解舒好坏则决定于茧站、茧库和丝厂.净度是生丝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因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能匀一.而影响净度的主要因素是蚕品种,其次是上簇环境、烘茧、煮茧和缫丝操作等,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  相似文献   

3.
蚕茧收烘工作,既是一个蚕茧干燥过程,又是一个保全茧质、补正茧质的过程,关系到农、工、贸三者的利益,影响着茧丝最终的质量、效益。若收烘处理得当,鲜茧干燥后既可减少解舒率等鲜茧指标的下降,又可对蚕茧的清洁、净度、丝胶溶失等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若收烘处理不得当,虽然同样把鲜茧烘干了,但会大幅度影响干茧质量,降低经济效益。所以,做好蚕茧收烘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烘茧规范》,加强收烘现场管理,干茧质量有所提高,较好地保全、补正了茧质,2001年解舒率65.9%,适干率100%,无霉蛹,干毛茧出丝率全年平均40.42%,洁净都在92分  相似文献   

4.
桑蚕茧收购进茧站后要经过鲜茧处理、半干茧处理、烘茧等多道工序。在这过程中,不同的工艺条件会对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较全面地掌握各工序工艺条件与茧质的关系,为合理地制定茧处理工艺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9年春、夏、秋三期在加兴市郊洪合乡洪合茧站,1990年春在湖州市南浔镇南浔茧站,对鲜茧待烘时间、鲜茧装篮堆放层数、半干茧还性时间、半干茧进烘前垄堆时间、适干程度对茧质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新育成的黄色茧品种与生产应用白色茧品种秋丰×白玉的对比试验及丝质鉴定,秋丰×黄,正反交、秋丰×HJ,正反交这两对黄色茧品种具有龄期短、抗病力强、虫蛹率高的优点;黄色茧品种的产茧量与对照种相比差距不显著;两对黄色茧品种的鲜茧出丝率等茧丝质指标略低于对照,解舒丝长达到750m左右,解舒率均在65%以上,净度优良,符合缫丝业对茧质的基本要求。对其中的秋丰×HJ7在农村进行规模化中秋蚕饲养与缫丝应用试验,符合生产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桂蚕H9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特殊用途家蚕新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中,结茧率为97.29%,虫蛹率为95.99%,一茧丝长为849.51m,解舒率为74.09%,净度为91.84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单张产茧量为31.47kg,一茧丝长为712.0m,解舒率为68.06%,净度为92.26分。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方面两者相仿,产量、一茧丝长、净度等主要经济性状均略低。天然黄色茧率100%,且茧色较均匀,是一对强健性天然黄色茧特殊用途蚕品种。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正> 国家制定并颁布了鲜茧价格标准,供收茧部门执行,但尚未规定对应于鲜茧价格的干茧定价标准。众所周知,鲜茧必须烘成适干茧才能经久贮存,从而满足制丝工业常年生产的需要。每烘成100单位重量的适干茧所需要的鲜茧数量称作烘折,烘折=鲜茧量÷干茧量×100……A。随蚕品种、茧质量、售茧湿燥程度、烘茧工艺等多因素的变化和  相似文献   

8.
"和山1号"是由省原蚕种场育成的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种。为了解该品种的性状,2015年和2016年两年春期在淳安进行了农村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齐一,实用孵化率高,食桑旺盛,蚕体和茧形比对照种偏大,张种产茧量高,但体质稍弱。茧丝质成绩优良,上车茧率、茧丝长、解舒丝长、干茧出丝率明显高于对照,净度略低于对照种。  相似文献   

9.
烘茧工艺条件对茧丝性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烘茧工艺条件,相同的煮茧、缫丝、检测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期别的蚕茧进行了解舒、解舒张 力、茧层丝胶溶失率检测;对生丝进行清洁、净度、强伸力测定。初步探明了不同品种、不同期别的蚕茧应有不同的烘茧工艺 条件,以及不同烘茧工艺条件与茧的解舒、解舒张力、丝胶溶失率之间的关系。这对鲜茧干燥理论的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期 别烘茧工艺条件的确定;生丝制造、生丝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苏州大学育成的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彩茧1号进行了实验室春、秋2季对比试验和春季农村试养,结果表明:新蚕品种彩茧1号孵化良好,一日孵化高达98%以上;眠起齐一,蚕体匀整;蚕体粗壮,食桑活泼;蚕儿无病,健康好养;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相比,春、秋蚕期全龄分别缩短了26 h、13 h,万头收茧量分别高12.1%、10.5%,万头茧层量成绩相仿,5龄50 kg桑产茧量分别高10.5%、11.8%。解舒率分别高8.9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该蚕品种是一个产量高、抗性强、解舒成绩好、适应性好、品种性状稳定的天然黄色茧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和掌握采茧时期和烘茧温度对蚕茧解舒的影响,对常规饲养的两广二号蚕茧进行烘干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上簇第7天烘茧最好,烘茧温度为105℃时解舒率最高。在实际生产中,要适时采茧,上簇足7日始烘茧,同时要防止高温急烘和低温闷烘。  相似文献   

12.
提高淳安蚕茧净度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净度是生丝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能匀一,因而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而提高生丝净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度好坏取决于蚕农的生产技术;就同一茧质的鲜茧而言,净度好坏取决于烘茧和丝厂煮茧等工艺水平.淳安县的蚕茧综合质量在浙江省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净度指标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春、早中秋茧的净度指标偏低.本文主要就蚕茧生产过程对净度影响谈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提高淳安蚕茧净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对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很大作用.但外贸中,质量很重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而丝绸的质量取决于原料茧的品质,有好茧才能缫好丝,有好丝才能织好绸,所以整个丝绸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蚕茧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提高蚕茧品质的试验研究,认为蚕茧品质主要是上茧率、解舒丝长、蚕茧色泽和茧丝的匀净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蚕品种、上簇环境、蚕茧收烘工艺.目前我国蚕品种特别是春用品种的  相似文献   

14.
净度是生丝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匀一,因而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而提高生丝净度是项系统工程,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度好坏取决于蚕农的生产技术;就同一茧质的鲜茧而言,净度好坏取决于烘茧和丝厂煮茧等工艺水平.淳安县的蚕茧综合质量在浙江省有明显优势,但在净度指标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春、早中秋茧的净度偏低.本文主要就蚕茧生产过程对净度影响因素谈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提高淳安蚕茧净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彩色茧的茧丝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天然彩色蚕茧的经济性状和茧丝的丝质性能 ,重点研究了蚕茧的上茧率、解舒率、茧层率、出丝率、长吐率及净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天然彩色蚕茧的上茧率、解舒率、茧层率较高 ,解舒率平均值达到 81 .3 7% ,茧层率 2 1 %~ 2 4% ,出丝率大多在 40 %~ 42 %左右 ,净度成绩 92~ 95分。全茧量、茧层率偏低。  相似文献   

16.
以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于70年代推广的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和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经10余年的选择培育,育成了茧丝量高、茧丝质优的中系蚕品种苏花和日系蚕品种春晖.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鉴定和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强健好养,茧形大,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接近20%,茧丝质优良,解舒率76%,净度94分.茧丝长超过1400米,茧丝纤度2.67旦,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17.
桑蚕鲜茧从收购进站到头冲进烘这一段时间内,鲜茧的茧质由于堆贮时间、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而起一定的变化。为了解鲜茧在堆贮过程中茧质的变化情况,笔者在湖州市城区“五一”茧站于1986年春、夏、早秋、中秋收茧时对鲜茧茧层含水率、下茧率、内印茧等项目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秋蚕是继春、夏蚕之后连续饲养的蚕。在饲养过程中气候多变经常会遇到超出蚕的生理适温、适湿范围的现象,并且春、夏蚕遗存在环境中的新鲜病原体又较多,易发生各种蚕病,加之叶质较差,因此秋蚕较难饲养,单张产茧量低、茧质差。只有根据气候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桑园管理和养蚕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天然黄茧品种彩茧1号的性状及对云南地区的适应性,于2010年春蚕期和2011年春、秋蚕期以云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进行了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彩茧1号与对照品种相比,幼虫期发育快而整齐,其5龄经过与全龄经过均缩短了9~24 h;体质强健,秋季更好,虫蛹率提高2.44%;万头收茧量提高6.64%~19.67%;春季的万头茧层量低8.83% ~ 11.75%,而秋季提高4.03%;反映茧丝质的茧丝长、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少118 m、3.14%;解舒率高,达到了78.3%以上,3期平均比对照品种提高0.8%;清洁与对照品种相当,而洁净比对照品种提高0.9分.试验结果为新品种彩茧1号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区蚕茧质量经过几次蚕品种更新换代,夏蚕品种茧层率由13%提高到19.5%,茧丝长由300米增加到750米,出丝率由6%提高到12%,生丝品位由G级提高到2A级。春秋蚕品种茧层率由19.5%提高到21.75%,茧丝长由750米增加到950米,出丝率由12%提高到14.5%,生品位由A级提高到2—3A级。存在问题是蚕品种比较单一,大多数地区全年均养夏蚕品种“桂夏二号”,春蚕茧质量低,养蚕技术粗放,消毒防病差,养蚕批次密,蚕病多、产量低,喂桑不足,簇具不良,蚕茧收烘处理不合理,影响到蚕茧质量低、烘折大,解舒率和出丝率低。提高我区茧丝质量和出丝率,必须改变蚕品种单一,全年饲养“桂夏二号”的状态,加强选育和推广春、夏、秋不同季节的优良蚕品种,提高蚕种生产技术和蚕种质量。狠抓消毒防病,改革养蚕批次,推广小蚕共育,全面采用花簇,逐步扩大推广方格簇,改进原料茧收烘处理。通过以上努力,就能把我区蚕茧质量和出丝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