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保育仔猪是仔猪从断奶后到转入生长育肥期饲养阶段的仔猪。处于保育期的仔猪,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尚不完善,且由于仔猪从哺乳期转入保育期,饲养管理条件发生改变,仔猪由哺喂母乳为主并补喂部分饲料转入到全天采食饲料。针对保育仔猪的保健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应对措施,才能取得防控保育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仔猪保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问题发生比较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水平关系到后期育肥效果,养猪人一定要重视。通过临床总结认为,应激、环境的顺应性、仔猪社群行为和温湿度是影响仔猪的几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影响保育猪生长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养猪人长期总结积累,共同交流,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养殖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保育猪生长速度较快,断奶后对新环境适应性较差,应激性强。春季北方多风,昼夜温差大,而保育室相对封闭,使得春季在保育阶段的仔猪支原体肺炎的易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衡德茂 《农家致富》2014,(17):38-39
猪的保育阶段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断奶应激对猪来说是最大的应激。由于断奶和环境的变化,保育猪的免疫机能有所降低。因此,保育这一关过不好,对猪的整个生长肥育过程都有影响。要让仔猪过好保育关,关键的问题是要降低因为断奶和环境变化对仔猪所造成的应激。一、原栏留养,同窝保育,合理分群哺乳仔猪18~20日龄时,随着母猪泌乳量和乳汁质量的下降,就应当及时断奶并转入保育阶段。  相似文献   

5.
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上习惯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同等条件下,断乳时间缩短(21~28天)保育仔猪的育成率随之降低。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率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克的个体迟15天左右上市(体重100kg)。1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1.1断乳时的应激 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仔猪在初生时期、补料及诱食期、断奶保育期等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以期对提高仔猪阶段饲养水平的关键技术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马永兰  苏世文 《北京农业》2012,(21):107-108
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是工厂化养猪生产实践研发总结出的一项先进的仔猪培育新工艺、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保育仔猪阶段成活率和63日龄仔猪个体重.从保育舍设计建筑、仔猪断奶、保育栏进猪前的准备、仔猪转栏操作、做好定时观察及时处理异常仔猪、搞好刚转栏仔猪保温控制、按照仔猪免疫程序按时搞好猪只免疫、以及搞好日常饲养管理等8个方面对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保育猪指断奶后的仔猪,也是养猪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如果在养殖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做到位,会导致保育出现各种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猪死亡。本文深度剖析保育猪阶段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指出正确的管理技术,为猪场提供养殖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哺乳猪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重点说明了哺乳仔猪、断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获得最高的成活率、最大的断乳个体重。在生产中根据仔猪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对饲养管理的要求,通常将仔猪的培育分两个阶段,即哺乳仔猪增育阶段和断乳(保育)仔猪增育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哺乳猪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重点说明了哺乳仔猪、断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获得最高的成活率、最大的断乳个体重。在生产中根据仔猪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对饲养管理的要求,通常将仔猪的培育分两个阶段,即哺乳仔猪增育阶段和断乳(保育)仔猪增育阶段。  相似文献   

11.
保育猪又被称为断奶仔猪,是新生仔猪完成断奶后过渡到保育的阶段。此阶段仔猪出现应激反应的概率成倍增大,对保育猪的健康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此就要求养殖户提高重视程度,明确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强化各个环节的把控,提高保育质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保育出现管理技术要点,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加强仔猪保育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需要通过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的科学应用而实现仔猪饲养成活率的有效提升,并提高育肥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饲养成本浪费。需要在了解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饲养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饲料管理、环境管理及疾病控制管理等方面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处于保育阶段的仔猪生长发育较快,但其自身免疫能力并不高,  相似文献   

13.
介绍猪场在公猪、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各阶段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猪生产中常采取在仔猪出生后2~3周、体重达到4.5公斤以上时,就与母绪隔离的一种断奶方式。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称为仔猪,又叫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发病基本情况 一猪场先后暴发了以保育仔猪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同时伴有较为严重的保育仔猪拉稀、乳猪拉稀、妊娠母猪流产、妊娠母猪上床后厌食、难产等症状的复杂疫情。仔猪哺乳、保育阶段最高死亡率均超过30%。综合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该次疫情为圆环病毒(PVC-2)感染,同时引起抑制和严重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以关节炎、纤维蛋白性浆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性病变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危害2~8周龄的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和生长猪,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疫病之一。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10月到次年3月发病较多,可感染不同阶段的猪群,一般在断乳前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比较容易发病,成年猪感染后一般无症状。多继发于病毒性疾病或混合感染,一般散发也可呈地方流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养殖生猪时,要使猪快速生长,仔猪保育是重要环节,同时,这个阶段的养殖存在很大难度.仔猪在断奶期间很有可能产生应激反应,加之此时的免疫系统低下,对各种疾病缺乏抵抗力,导致保育阶段的仔猪很容易感染疫病,或者有消化不良现象,由于营养不能有效吸收而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如果保育猪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出栏时间很有可能延长,...  相似文献   

18.
保育猪是指仔猪断奶之后到育肥前的生长阶段,也被称为断奶仔猪。仔猪断奶之后,由于正处于断奶成长的应激阶段,全部的营养物质来源主要依靠于固态饲料,脱离了母乳的良好呵护,一旦饲养管理不当,就很容易因为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营养吸收不良和消化不良。再加上保育猪阶段环境温度湿度的改变,很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原的侵袭,引起传染性疾病,导致仔猪死亡,因此养殖户必须有针对性的做好保育猪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有效防御疾病的传播流行,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保育仔猪即是指仔猪从断奶后转入到生长育肥期饲养初级阶段的仔猪。处于保育阶段的仔猪,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尚不够完善,尤其是胃肠消化机能和抵御外界各种病原菌侵袭的防御能力尚处于逐步健全和完善的初级阶段,并且由于仔猪从哺乳期转入到保育期,其饲养管理条件发生重大改变,仔猪由哺喂母乳为主并补喂部分饲料转变为全天候采食饲料,加上仔猪受断奶、转栏并群或分群的应激刺激,及受到饲养管理、环境因素以及原发性感染疾病、继发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关于提高规模化猪场保育猪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化猪场在我国越来越多,近年来保育猪越来越难养,疾病越来越复杂,猪场普遍存在哺乳仔猪疾病多、生长速度慢、健康水平差、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本人通过对成活率保持在97%以上的大型猪场的调研工作,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根据保育仔猪生理特点、饲养管理的特殊要求,浅谈关于如何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几项有效措施,希望有助于广大同行,特别是养殖户做好保育猪成活率的工作,降低养猪成本,实现养猪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