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为世界蚕桑生产起源地,已有5000多年历史。20世纪中后期,在国家急需外汇的情况下,蚕桑生产为国家计划,国家对丝绸产品实行垄断经营,这期间蚕桑丝绸是国家出口创汇重要产业(年创汇额高达40亿美元,为全国第二大创汇产业),从1970年我国的蚕茧产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蚕桑丝绸产量一直跃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2.
<正>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蚕茧、生丝、坯绸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85%、80%、45%以上,居世界第一[1]。近十年来,蚕桑产业受需求、科技、效益三个主要因素影响,市场和社会需求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科技进步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比较效益是蚕桑产业发展规模的关键因素。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当前我国的蚕桑产业存在产业规模和消费市场无法  相似文献   

3.
熊超  胡兴明 《中国蚕业》2015,(1):40-46,50
从地域划分和蚕业区划2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以2000年以来各蚕区蚕茧产量的变化为依据,证明了我国蚕桑产业的转移不仅仅表现为"东桑西移",实际上"北桑南移"的提法可能更为准确。分析了经济因素、政府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科技因素对我国蚕桑产业转移的影响,并对蚕桑产业转移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海安市坚持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实现产业富民、绿色发展的有效抓手,聚力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安市蚕桑产业一直以来有着丰厚的发展基础,曾经连续28年蚕茧产量位居全省第一、3年居全国首位,海安被评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海安桑蚕茧"被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安桑蚕茧"、"鑫缘"、"苏豪"白厂丝、真丝服饰和床上用品畅销海内外,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多项指标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1950—2015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用桑园面积、蚕种发放量、蚕茧产量三个指标分析了我国江苏、浙江、四川(含重庆)、广东、广西、云南等主要蚕区的发展情况。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认为1950年以来我国蚕桑呈现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蚕桑产业发生结构性转移,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蚕桑产业发展反弹性弱的特点,并结合中国蚕桑发展的实际和当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打造高效省力的蚕桑生产方式,全方位提升蚕桑产业产品附加值,加快"立桑为业"的步伐,延长蚕桑产业链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6,43(1):44-48
本文系统总结了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从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蚕种生产、蚕茧加工、农民增收、效益增长等方面分析2005年广西蚕业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尽管受高温干旱、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2005年广西蚕桑产业仍取得巨大成绩,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我国最大的蚕桑省区,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我国茧丝绸原料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每4棵桑树就有一棵长在广西,全区蚕茧产量约占全国50%,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年居全国第一……在我区,桑蚕这条"小虫",吐出了一个大产业,并在由大变强之路上昂首前进。"我们坚持以建设蚕桑产业强区为目标,重点抓好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加强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应用等,推进广西蚕桑产业优化升级拓展提升。"自治区农业厅主要负责人说。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为推进蚕桑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我区目前已基本建成桂西北、桂中、桂  相似文献   

9.
关于稳定发展蚕丝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黎静 《蚕桑通报》2009,40(2):57-58
1蚕丝业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祥地一,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茧丝绸产业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茧丝产量一直位居世界之首,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蚕丝产品75%以上用于出口。浙江省是我国蚕茧生产加工和丝绸出口大省,近年来,桑园面积保持在7.33万hm^2以上。蚕茧年产量维持在7.5~9.5万t,蚕桑产值在20—25亿元,蚕桑产业位居全国领先,桑园面积约占全国9%,居第5位;  相似文献   

10.
景筱荣 《中国蚕业》2006,27(1):70-71
嘉兴市南湖区是历史悠久的蚕桑老区,2000 年行政区域调整后有桑园面积2325hm2,产茧量 2838t。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蚕茧行情的变化,5年来全区蚕桑产业经历了一个调整时期。到目前,桑园面积调整到1650hm2,蚕茧产量稳定在2000t左右,蚕茧生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后期浙江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一五"前期,在蚕桑西进和优化改造两项工程带动下,浙江蚕桑产业稳定发展,蚕桑新品种应用逐年推进,桑树综合开发进展良好,蚕茧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十一五"后期,浙江蚕桑产业要围绕"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创新蚕茧收购体制机制,加强蚕桑基地建设,推进科技进步,促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茧丝绸产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一带一路”的起源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组成部分,民族文化重要载体.我国茧丝产量自1976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蚕茧和生丝生产国和出口国,成为世界上丝绸业中心,目前茧、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80%左右,2014年全国蚕茧销售收入231.5亿元,缫丝工业产值3 000多亿元,国内外贸易5 000多亿元,蚕桑资源综合开发,生态桑产业效益15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7,(3):15-17
<正>蚕桑是淳安县农业生产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淳安的富民产业。2012年全县蚕茧产量居全省第3,约占全国蚕茧总量的1%。淳安县"千岛湖"牌蚕茧在国内丝绸界具有较高知名度,蚕茧质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之冠,优质蚕茧比重约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优质蚕茧基地。但是,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出现大幅下滑。对此,县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华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蚕桑比较效益下降以及茧丝绸行情的波动,金华蚕茧生产从1994年开始一直处于下滑态势,蚕茧产量从1994年7595 t下滑到2010年1797 t,并且还在下滑.为改变这种态势,我们开展了蚕桑多元化利用、蚕桑产业综合效益提升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宁南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了"中国蚕桑之乡"称号,这是宁南桑蚕茧丝产业发展史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宁南蚕业人坚持科学发展的又一新起点。适宜发展蚕桑的自然条件是大自然赋予宁南最宝贵的财富,发展桑蚕茧丝产业,对拉动整个宁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到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区",现在"中国蚕桑之乡"花落宁南,南国风光小天府更添璀璨,宁南桑蚕茧丝产业的发展,伴随澎湃  相似文献   

16.
《北方蚕业》2000,21(2):53
桑蚕丝绸是我国外贸出口居世界首位的传统产业,蚕桑生产是当前国家重点开发中西部地区和建设山川秀美工程首选的生态经济产业之一.随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对蚕茧干燥设备、工艺技术的要求愈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蚕茧干燥设备科技水平相对滞后,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蚕茧干燥设备专业科研机构尚属空白,陕西安康蚕茧干燥设备研究所的成立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将促进陕西及北方地区蚕茧干燥设备与科技的进步 ,以及蚕丝业质量的进步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桐乡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史,家家栽桑,户户养蚕,不仅使农民获得丰厚收成,还孕育了深厚的蚕文化底蕴.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桐乡蚕茧产量稳居全国县级(市)之首,1992年全市发放蚕种78万张,蚕茧总产量2.45万t,为桐乡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蚕桑产业受到劳动力及其成本、生产环境、产业效益和茧丝绸行情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步萎缩,进入本世纪以来,蚕种的饲养量、蚕茧产量、蚕茧产值逐年下滑,蚕桑作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地位被其它产业代替,特别是2011年开始,蚕桑产业的委缩日益明显(见表1、表2),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作者通过对2011~2015年桐乡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现状的调查,从中获得桐乡蚕桑产业的一些新信息和发展趋势,为蚕桑生产的稳定提出新的思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蚕桑生产迅速发展。从1970年起,我国蚕茧产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但在蚕茧的上茧率,出丝率等方面,我国与日本还有较大的差距。改革簇具是提高上茧率、增加出丝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进行了低板方格簇和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以蚕茧和生丝为主导产品的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蚕业资源极其丰富。传统蚕业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脱贫产业,解决了劳动力出路的社会问题和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其产品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提供了优质原料,促进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性调整,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西横县桑蚕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产业是横县仅次于茉莉花产业之后一大传统特色产业,桑园面积由1980年的39.3公顷猛增至2004年的5800公顷,增长了147倍多;鲜茧产量由22吨增加到1.41万吨,增长了640倍;种桑养蚕已成为横县各乡镇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05年横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桑蚕业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把蚕桑产业打造成为横县继茉莉花之后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明确提出了2005年全县桑园要达6666.7公顷,“十一五”期间桑园面积力争发展到1.0万公顷,蚕茧产量1.6万吨,成为我区乃至我国最大的优质蚕茧产区之一。尽管横县蚕桑产业近年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乡镇——蚕茧生产第一大基地云表镇。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仍存在着蚕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