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一家一户自栽自养的蚕桑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在草庙镇沿河村探索实践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规模栽桑、专业养蚕"的股份合作制栽桑养蚕新模式,成功地克服了传统栽桑养蚕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差、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养蚕收益率低的矛盾,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对此笔者就该栽桑养蚕新模式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针对千阳县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千阳蚕桑产业从传统植桑养蚕向"采茶、摘果、养蚕"于一体的果桑多元化复合经营模式转型的有效路径,分析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果桑复合经营的生产效益及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由传统"一粒茧"、"一根丝"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多元化发展模式的跨越。这是记者近日从在广西宜州召开的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上了解到的情况。我国有5 000多年栽桑养蚕的历史,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仍是世界最大的蚕桑生产国与丝绸出口国。2014年,全国有700多个县的800多万户种桑养蚕,茧、丝生产量均占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是全国主要的传统蚕桑产区和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蚕桑资源禀赋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多年的努力,四川蚕桑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保持了先发优势,具备了质量优势、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十三五"期间,四川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做大规模,提升水平,延伸产业链,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把四川蚕桑产业打造成为优质高效、多元发展、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5.
规模养蚕集成技术示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蚕桑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探索以产业园区(企业)、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规模化蚕桑生产模式,围绕规模化、省力化对传统桑蚕产业进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通过"工厂化规模养蚕"、"人工饲料"、"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的集成应用,来提高桑蚕产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能力,旨在探索蚕桑产业应对现代化的发展策略,构建现代蚕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的高低,是决定蚕桑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下滑,而且幅度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蚕桑产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不高。根据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集中成片种植桑树,发展适度规模农户;推广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提高蚕茧产质量;调整养蚕布局,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逐步推进"机器换人",提高蚕桑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广"十天养蚕法",节约小蚕饲养成本;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降低蚕桑产业的劳动强度;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减少捉蚕的劳动量;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等建议措施,以提高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为稳定我市蚕桑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现就产业萎缩现状,制约因素及稳定措施进行初步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蔡玉根 《中国蚕业》2006,27(1):48-50
1 嘉兴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嘉兴是全国蚕桑重点产区,长期以来蚕桑生产作为一项传统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本市蚕桑产业虽有所萎缩,但目前全市桑园面积仍有 26199hm2,2004年有养蚕农户25.3万户,饲养蚕种  相似文献   

9.
根据蚕桑样本户调查统计分析,找出当前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养蚕布局、加大"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推广力度、加强蚕桑病虫害防治、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和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徐继成  陈辉 《四川蚕业》2006,34(2):38-38
蚕桑生产是一个传统的产业,随着养蚕技术的革新,传统的养蚕设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公司在进入雅安发展蚕桑生产前,雅安养蚕设施一直沿习使用的是五十年代陈旧落后的草笼、和部分蔑折蔟,制约了蚕茧质量的提高、养蚕技术的推广和养蚕生产的发展。落后的蔟具产生大量的次茧,影响农  相似文献   

11.
种桑养蚕是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也出现了比较效益下滑的趋势。探索规模化生产和复合经营将有助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不足,提高广西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是促进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综合效益。提出"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农家乐模式"和"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套种、套养模式"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制约蚕业发展的瓶颈,大型智能化自动养蚕机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将实现蚕桑生产模式的突破性创新,将栽桑和养蚕彻底分离,进行产业分工,最终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效益,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殷剑频 《蚕桑通报》2009,40(2):48-50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明显,产业效益与传统产业比较,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是许多老年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但近几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1发展现状 蚕桑产业是我省传统的产业,区域优势十分明显.特别在陕南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省蚕茧产量在全国处于第九位.近年,我省蚕桑生产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发展,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5.
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2018年蚕桑产业基本遏制了持续下滑的趋势,蚕桑生产基本保持稳定。针对淳安县蚕桑产业区域化明显、"十天养蚕法"推广面近半、雄蚕品种推广应用初见成效、种桑养蚕劳动力成本较高、桑旅融合时机成熟的现状,提出了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具体对策:强化规划,推进蚕桑区域发展不动摇;加大力度,坚定"十天养蚕法"不动摇;应用良种,坚持精品茧基地建设不动摇;立足实际,坚持省力化养蚕不动摇;加强防范,坚持政策保险不动摇;立足环保,坚持"减(农)药减(化)肥"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德清新市吉祥蚕桑专业合作社初见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永泉 《蚕桑通报》2011,42(1):21-22
德清县是杭嘉湖平原的重点蚕桑老区,是全省蚕茧生产的主产区。全县中东部重点蚕区7个镇1个开发区和零星产区2个乡镇,有蚕桑生产村118个,养蚕农户44983户,现有桑园面积4342.7hm2,全年饲养蚕种近10万张,蚕桑产业是我县一项传统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8.
《广西蚕业》2021,58(3)
为了深入探索广西蚕桑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从蚕桑生产、缫丝织绸、资源利用、蚕业技术4个方面研究了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当前广西的蚕桑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短、受市场影响较大、蚕桑资源利用率低、缺乏人才等问题,正面临着产业竞争、国际竞争、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对传统养蚕的冲击、发展成本上升等挑战。提出了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打造蚕桑丝绸全产业链、规模化产业化利用蚕桑资源,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同外省和其他国家合作、研发推广省力化机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彩明 《中国蚕业》2006,27(3):61-62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浙各地蚕桑主产区相继出现一批又一批种桑养蚕大户,户种桑面积少则1 ̄2hm2,多则5 ̄10hm2,从而改变了“户种一亩桑,人养一张种”的传统养蚕方式,在规模化蚕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诸暨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种桑养蚕十分普及,1993年养蚕农户3.8万个,饲养普通蚕种8.41万张,生产蚕茧2835t,位居浙江省蚕茧产量第9位。随着工业、家庭企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市,位居27位,成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县市。这对传统的蚕桑生产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蚕桑生…  相似文献   

20.
王正义 《中国蚕业》2001,22(2):59-60
蚕桑是宁夏的一项新兴产业,是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加快宁夏蚕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宁夏光熟和沙荒地资源及蚕茧质量的优势,达到以桑治沙、养蚕脱贫、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蚕桑产业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蚕桑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蚕种生产、催青、饲养、收烘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保证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确定养蚕布局、养蚕规模、把握养蚕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蚕桑技术体系以及完善生产服务是蚕桑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