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镇近十几年来小麦单产一直不高不稳,徘徊在150~300kg/亩,少有突破300kg/亩,而品种因素较为突出.2002、2003、2004年前民村"加麦1号"亩产分别为270、275、280kg/亩,引进"杨麦12"后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2004年亩产290kg,2005年在我镇获大面积高产,平均亩产328.8kg,比2004年增产38.8kg,增产13.37%,其中前明村617亩平均亩产为340kg,比2004年增产50kg,增产17.24%.  相似文献   

2.
“浙秀12”是继“花30”大麦后又一个高产品种,我县2000年冬从嘉兴市农科院大麦育种组引进,次年试种3.7亩,平均亩产315.1kg,2001年区试折亩产356.5kg,比对照“花30”平均亩产增20.2%,2004年西塘镇邗上村种植305亩,总产95160kg,平均亩产312kg,其中产量最高田块9.1亩,总产3446.2k  相似文献   

3.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经近两年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抗白粉病、赤霉病。2005年我镇种植“扬麦13号”19980亩,在旱灾、虫灾严重情况下,平均亩产355.4kg,其中两块千亩丰产方亩产达3814kg,比相邻的大面积“扬麦13号”单产增7.4%,比常规品种增21.7%。  相似文献   

4.
有机水稻规模化生产优质稳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农场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1720亩,并申报命名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机稻米的生产、加工、销售、贸易等都已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和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美国NOP的国内、国际双重认证。有机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也逐年提高,2004年优质晚粳“银香18”平均亩产455kg,优质晚粳“9998—3”和“9964”平均亩产达500-560kg。  相似文献   

5.
我镇通过几年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大白皮蚕豆、冬广岛菜、甜玉米高产高效茬口模式,大白皮蚕豆亩产鲜籽300~400kg,亩产值800~1000元;冬广岛菜亩产量3500~4500kg,亩产值2000~3000元;甜玉米亩产量800~1000kg,亩产值1500~2000元。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大白皮蚕豆1.1选用良  相似文献   

6.
“大肉姜”系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省从台湾地区引进的一个新品种。2004年由宁德远腾公司从广西引进在我县种植300亩获得成功;2005年全县已发展种植3000亩;2006年全县种植达5000亩。“大肉姜”生长适应性强、花工少、便于管理、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2000~3000kg。前期工作.1地块确  相似文献   

7.
我镇连续三年种植出口蔬菜小松菜、地刀豆、黄秋葵6300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小松菜2258.9kg、地刀豆1187.5kg、黄秋葵1042.3kg,年亩收入3550元。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邹城市现有耕地95万亩,常年种植小麦50余万亩。为了调整本市小麦产区种植业结构,同步实现粮食增产、品质提高和粮农增收,解决平原高产麦田旺长、冻害、病害、倒伏和早衰等五大问题,克服平作直播夏玉米易受“芽涝”的影响,2004年我们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麦玉米双垄作栽培模式。2004~2005年度在郭里镇示范1000亩,2005~2006年度扩大到1.6万亩。经调查统计,垄作小麦平均亩产482.8kg,较平作亩增产55.1kg,增长12.8%;直播垄作玉米平均亩产600.6kg,较平作亩增产40.1kg,增产7.6%。  相似文献   

9.
“常优一号”系常熟市农科所于1998年用武运粳7号作母本、“R254”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3年11月经国家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我镇于2002年引进试种“常优一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质优、省工、省肥、适应性广等优点。3年来经试验示范种植,一般亩产量在550~600kg,高产田块亩产量可达700kg左右,深受广大农户欢迎。2006年吴中区种子站共制种“常优一号”455亩,其中委托太平镇代制种73.6亩,平均亩产172.85kg。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新北区直播稻面积已达8.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46.8%,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0.33万亩,其中水直播9.99万亩,旱直播9.41万亩,麦套稻0.93万亩。经过几年来的研究与推广,2004年全区直播稻平均亩产达617.8kg.涌现出了一批亩产超650kg的示范方典型。  相似文献   

11.
“沪油16”系上海农科院培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我镇于2004年秋播引进,并进行示范试验,2005年秋播大面积推广,据种植农户抽样调查,平均亩产达220kg。我镇农户刘元章试种了1000mz油菜套种棉花模式,2m组合种植2行油菜,宽窄行种植,油菜大行间套棉花,由于“沪油16”茎杆矮壮,不倒伏,移栽棉花方便,获得了油菜、棉花双丰收,每亩油菜实收250kg,皮棉实收105kg。实践表明,“沪油16”既可纯作,又可替代蚕豆与棉花间套作,油菜亩产值是蚕豆的2倍以上,为农民增收增加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镇北门村2002年种植丝瓜320亩,其中100亩中心方亩产达2500kg,亩纯收入达2560元,成为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油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江油市被列为四川省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干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油菜百亩攻关示范片平均亩产202kg,干亩展示片平均亩产186kg,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161kg,分别比全市大面积油菜增产58kg、42kg和17kg,分别增长40.3%、29.2%和11.8%。  相似文献   

14.
“秀优5号”系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杂交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于2004年进行品比试验,“秀优5号”平均亩产达672kg,居各品种之首。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清秀,分蘖力偏弱,植株较高,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对稻瘟病抗性好,米质较优,食味好。2005年全市示范种植50亩,在单季稻稻飞虱大发生和不利气候条件下,平均亩产仍获573kg的高产水平,比全市单季晚稻平均亩产增加123kg,增产27.3%,其中观海卫镇昌明村周世祥种植7亩,平均亩产达613.8kg,2006年全市推广面积扩大到6000亩,并作为单季晚稻主要推广品种。为探索“秀优5号”机械喷直播栽培的最适喷播量,进而制定其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在慈溪市水稻高产示范方内进行了本试验,为大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暖冬天气的出现,灰飞虱越冬成活基数高,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也逐年加重。为积极寻找对策,2004年我镇从种子公司引进抗条纹叶枯病的品种“扬粳9538”原种600kg,连片繁种120亩,示范种植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资源,必须走混养的高产高效之路,萧山区于2002年开始在围垦地区的养殖场中进行中华鳖(甲鱼)、南美白对虾与鱼混养试验,当年获得成功;2003年示范混养50亩,亩获净利6700多元;2004年扩大到160亩,平均亩产中华鳖502kg、南美白对虾81kg、鱼55kg,亩产值达16545元  相似文献   

17.
《云南农业》2010,(6):I0004-I0004
会泽县按照曲靖市高产创建实施的要求,2009年在迤车镇、乐业镇实施一万亩商品干辣椒高产创建示范样板,一亩树标样板干椒亩产400kg。十亩攻关样板亩产380kg,百亩展示区亩产350kg。千亩示范区亩产300kg,万亩辐射区亩产250kg。在高产创建过程中,会泽县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明确责任。争取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粤优938”系江苏省农科院采用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与“R938”组配而成的三系籼稻新组合,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浙江省农业厅引种审批。2003年引进丽新乡小区试验种植,表现良好。2004年扩大种植面积,在丽新乡咸宜村建立了147.6亩种植示范方,其中设置了三丘高产攻关田。通过莲都区农业局粮油站验收,示范方平均亩产达643.7kg,比方外面上平均亩产565kg增产78.7kg,  相似文献   

19.
我镇常年种植水稻4000亩左右,其中1890亩栽植于2000-2300米高海拔地区。为筛选适宜我镇2000-2300米海拔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09年在姚安县种子管理站的牵头下,从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进了水稻新品种丽粳10号、11号两个品种,选择在我镇不同海拔条件下进行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和主要经济性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丽粳10号,全生育期187天,平均单产492公斤,较对照老来红,亩增197公斤,增66.8%;丽粳11号,全生育期192天,平均亩产527公斤,较对照老来红亩增232公斤,增78.6%,两品种适宜我镇2300米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镇常年种植水稻4000亩左右,其中1890亩栽值于2000-2300米高海拔地区.为筛选适宜我镇2000-2300米海拔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09年在姚安县种子管理站的牵头下,从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进了水稻新品种丽粳10号、11号两个品种,选择在我镇不同海拔条件下进行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和主要经济性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丽粳10号,全生育期187天,平均单产492公斤,较对照老来红,亩增197公斤,增66.8%;丽粳11号,全生育期192天,平均亩产527公斤,较对照老来红亩增232公斤,增78.6%,两品种适宜我镇2300米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