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采用5个不育系及5个恢复系,按5×5 NCII遗传设计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在2005年晚季对杂种F1的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在整精米长度、整精米长宽比、垩白粒率、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分量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分量是相当的,其他性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影响大于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影响;在糙米率、整精米长度、垩白大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上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均大于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但在精米率、整精米率、整精米宽度、整精米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上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大于母本;精米率、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择14个优良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粒长、粒宽、长宽比、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单株有效穗、主茎剑叶长,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测定的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仅穗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受不育系的影响略大.(3)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不育系以浙农8010A、协青早A和全龙A较好,恢复系以J413、明恢63选、95-13和 M105较好.(4)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各性状均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型值则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育种研究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1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对8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这8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穗长、单株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不育系中EBC502、宜香A、天丰A、龙特甫A和内香2A以及恢复系中R527、N175和TR239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好;(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同性状间的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列:千粒重>株高>结实率>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4.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选用9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5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14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考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播始历期、株高、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单株草重、谷草比、生物产量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考查的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仅千粒重受不育系的影响较大。(3)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不育系以金23A和中9A较好,恢复系以R121和R120较好。(4)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型值则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育种研究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5.
利用本所新育成的3个不育系京福1A、2A、5A与8个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优良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了24个组合,估算了11个亲本的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24个组合主要性状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的相对效应值及遗传力。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京福优组合的杂种产量和相关性状的效应,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共同作用,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效应所占的份量比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在杂种优势中,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某些组合上,非加性效应表现非常突出,目前在其遗传原因尚未清楚前,大量配组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可根据总配合力的效应值,粗略预测杂种优势。遗传力结果表明:播始历期、千粒重、穗长、株高遗传力较高,结实率的遗传力较低,这对不育系、恢复系选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籼型三系杂交稻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省近年晚造种植的52份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的11项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广东省多数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中长粒型的组合占多数,直链淀粉量中等的组合占50%,中、低糊化温度的组合占绝大部分,米饭的食味相对较好,垩白粒率偏高的组合占90%以上,多数组合胶稠度偏硬。今后应把降低垩白粒度,适当增加粒长宽比和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改良籼型三系杂交稻品质性状的主攻 相似文献
7.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 4个两系不育系和 13个恢复系为亲本 ,采用 p×q不完全双列杂交 (NCⅡ )模式分析 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除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粒重主要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外 ,其余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 ;交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明显大于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 ,不育系 30 87S、蜀光 6 12S和恢复系籼 10 0 38、C4 18、轮回 4 2 2、南京 16等亲本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较高 相似文献
8.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8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II设计),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两生态区的表现基本一致,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株高、播始历期、收获指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穗实粒数上,加性效应起到主要作用,而单穗重和小区产量在两生态区的表现不一致,单穗重在南充点以加性效应为主,在温江点为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小区产量在南充点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在温江点却以加性效应为主。除单穗重外,其余性状在两生态区均以母本的贡献较大;南充点单穗重以父本的作用较大,温江点父母本的作用基本相当。各性状在两试验点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在南充点狭义遗传力除小区产量较低外,其余均较高,在温江点,狭义遗传力以结实率、千粒重、收获指数、播始历期和株高较高,而小区产量、穗实粒数和单穗重中等。 相似文献
9.
选用明恢198、明恢185等5个含有粳稻血缘的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与齐丰A、M10S等5个籼型三系和两系不育系,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分析方法,研究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均高于50%,这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2)偏籼型早熟恢复系对株高和单株产量的形成贡献较大。(3)R1(明恢198)和R3(明恢2155)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表明偏籼型早熟恢复系明恢198和明恢2155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5个新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培矮64S为母本,6个新育成的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II设计配制36个组合,对生育期、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遗传均受到亲本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且加性效应的作用均大于非加性效应。株高、单株有效穗和每穗总粒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均与组合单株重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52,但一般配合力总效应与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之间相互独立,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育系中,福龙S3和福龙S8是2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福龙S2单株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一般,但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最大,通过广泛测配和筛选,仍可获得强优势组合,同时,福龙S2也是一个提高千粒重的优良亲本。福龙S9在播始历期、穗长和每穗实粒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最好。福龙S12是一个很好的矮化株高的供体亲本;龙恢1031和龙恢3381在所有恢复系中的综合表现最好,是2个理想的恢复系。龙恢611在选育早熟、抗倒伏、大穗型品种时是一个不错的亲本。龙恢36在穗长和每穗总粒两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突出。龙恢339可作为大粒型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1.
采用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及所配杂交早稻组合12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米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除米粒长、长/宽、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亲本间差异较小外,其余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的亲本间差异较大.杂交早稻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其表型值之间的两两相关除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为负相关外,其余9个米质性状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各双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之和与其F1表型值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亲本12个米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差异除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外均较大,各杂交早稻组合米粒长、长/宽和蛋白质含量的SCA差异较小,垩白粒率和胶稠度的SCA差异较大,其余米质性状的SCA差异居中.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SCA效应值与其竞争优势之间均呈两两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杂交稻亲本各米质性状配合力分析结果,认为株1S与T98A为目前较好的优质不育系,早恢1号和早500为较好的优质恢复系.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 NC 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株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 ,分蘖期以加性效应为主 ,抽穗期以显性效应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抽穗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另外 ,株高在整个发育时期易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株高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华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的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6个杂交组合,研究了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且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组合特殊配合力在各性状上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上,供试的不育系以万金A、博A、双青A较好;恢复系以HR15、广恢998、广恢3550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