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文龙 《茶叶》1991,17(3):25-27
为稳定发展衢州市茶叶生产,探索大面积高产经验,1990年10月,笔者随市农业局、市茶叶学会组织的赴四川省荣昌县茶叶考察小组,对该县茶园大面积高产经验进行为期16天的考察。期间,听取了荣昌县农业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红星茶场有9.26南高产试验茶园,1975年开始,连续七年亩产干茶超千斤,是国内、外罕见的。我们对茶叶高产的恢业气象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数理统计,找出影响茶叶高产的主要农业气象因子及其时段,应用 BACIC 语言编写程序在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建立产量预报模式。一、春茶产量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茶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协作组,于5月底在杭州召开了春茶总结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杭州茶叶试验场,临安县畈龙大队等37个单位的代表。杭州市农业局、市科委以及各县农业局的负责人和科技人员到会作了指导。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茶叶高产优质课题春茶执行情况和经验。与会代表反映,协作组的高产试验茶  相似文献   

4.
1958年各地出现了很多茶叶高产典型,彻底打破了茶叶产量不能高速度增加的保守思想。这些高产的获得,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多方面的因素中总結出茶叶增产规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这就要求我們从理論上去分析研究,以进一步指导生产。希望大家多多发表自己的意見,展开爭論。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大茶叶科学工作者和茶农正在大力开展茶叶科学实验,探求茶叶高产优质、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促进茶叶生产的更大发展。为了正确开展茶叶试验研究工作,这里先谈谈茶叶试验研究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6.
茶叶高产优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介绍茶树良种对提高产量的作用,种植良种对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作用,茶树良种的特点和如何选择茶树优良品种,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茶叶的代谢产物是决定茶叶产量与质量的物质基础。只有弄清这些物质形成、转化他积累的规律,才能运用它为高产优质服务。由于茶叶氨基酸类是参与合成生命基础物质的重要前导化合物,并同茶叶品质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使其成为茶叶高产优质密切  相似文献   

8.
茶叶鲜叶品质的生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可忽视的生化问题。例如:高产优质是茶叶生产的最终目的。要使茶叶高产优质必须了解和认识茶树体内物质的吸收、转化和各种生化成份的变化规律、以及外界条件对影响这些成分的变化关系,才能对选种栽培、施肥灌溉、修剪、采摘以及加工等等方面提出科学的技术措施,以提高茶叶的产量,改进茶叶  相似文献   

9.
政策体制适宜发展茶叶生产后,科学种茶和管茶是我县广大山区,半山区茶农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使我县广大茶农能够及时掌握种茶和管茶的科学技术,使新发展茶园速成高产,优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现就有关茶叶速成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发展茶叶生产,要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选择宜茶土壤以及按照茶叶高产优质的要求,对土壤进行培肥,是茶树栽培研究最基本的课题。我省茶树多种植在第四纪红色粘土、紫色板页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这些土壤对茶叶高产优质的效应,过去有些报道,但三种土壤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研究,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11.
浅谈茶树良种与茶叶高产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高产优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而茶树良种又为高产优质创造有利条件。这是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概念,它越来越为茶叶工作者所理解和承认。茶叶高产优质,除了品种本身内含成份起决定作用外,也离不开优越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栽培管理以及改进制茶工艺等综合因子的作用。木文仅从茶树对良种提高产质量的作用,谈谈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浙江新昌县儒一大队茶场发动社员群众,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使科学种茶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茶叶产量的逐年增加,207亩生产茶园(八○年面积),在1978年实现亩产400斤(197亩),1979年实现亩产403斤(200亩生产茶园)的基础上,1980年提高到亩产425斤,1981年亩产又提高到460斤,创造了连续四年亩产跨400斤纪录,成为我县亩产超400斤的茶叶高产单位之一。儒一大队在茶叶生产上能持续高产,主要  相似文献   

13.
(一) 茶叶是农产品中率先放开的产品,已于1984年实行了产销见面,价格放开,随行就市。茶叶流通体制的改革,给茶叶生产和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年来,出现了产销两旺、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局面。1993年全国茶叶产量达到60万吨,比茶叶放开前一年的1984年增长44.75%,比1978年的26.8万吨增长一倍多,出口20.14万吨,创汇3.4亿多美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30%和83.2%。1994年预计产茶约57万吨,比上年减产5%, 近几年来,各地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茶叶,在茶树良种、开发名优茶和机械化采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或重大突破。 1.推广无性系良种,提高茶田素质是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七五”以来,农业部在12个产茶省区与地方联合投资建立了省级茶树良种场,全国已建国家级、  相似文献   

14.
我区茶叶加工,长期以来都是初、精制分开,茶农只生产毛茶,获利甚微。在1983、1984年茶叶滞销时,供销部门停收限收。生产受到抑制,出现抛荒毁茶现象。为保护和发展茶叶生产,我区高产典型柴桥镇后所村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积极响应党中央、  相似文献   

15.
《茶叶》1981,(2)
临安县青云公社畈龙大队自1975年参加杭州市茶叶高产协作组以来,通过技术交流,实行科学种茶,茶叶生产持续五年增产,1980年总产干茶999.46担,比1975年404担增长1.46倍,比1979年增产36%,总产值  相似文献   

16.
《茶叶》1982,(1)
1981年浙江茶叶生产在上年增产的基础上,又获丰收,总产达175万担,增长16.7%。全省各地涌现不少高产典型,同时又新添一批年产五万担与十万担的县,茶叶生产蒸蒸日上,一派兴旺景象。为了互通情报,本刊特辟专栏,介绍高产情况,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经我省有关部门茶叶科技人员努力,在茶树品种引进和选育、茶叶高产优质栽培、茶园土壤肥料、茶树病虫害防治及生态茶园建设、红碎茶创制、名优特茶类加工、茶机研制与应用、茶叶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形势发展,目前我省茶叶生产存在品种老化、成本高、市场不规范、效益差、体制等问题。展望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向导,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加速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探索运用高新技术等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 一、茶叶科技成果与推广应用 本世纪我省茶叶科技的进步,主要是1949年以后才真正得到发展和壮大。几十年来,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对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开垦、茶树品种选育、扦插育苗、土壤肥料、高产优质栽培、病害虫防治、名优特茶类加工、茶机研制与应用、茶叶深加工及生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大批实用型成果,获省、部、厅级以上的成果将50多项。为推进我省茶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茶叶科技主要成就概述如下: 1.茶叶科研教育体系的形成:我省茶叶历史源远流长,本世纪茶叶科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0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率先开设茶叶专业课,培养茶叶专业人才,19  相似文献   

18.
王立 《中国茶叶》1995,17(6):8-9
茶叶生产从追求产品数量增长转向高产优质高效,这是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是当今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目标。茶树上所发芽叶数量和质量与茶叶生产的“两高一优”有着密切的关系。茶树高产优质是开源,省工节本是节流,开源与节流是高效的两个方面。获取茶叶高产优质的关键,概括起来,一是抓发芽数量,二是抓芽叶的质量。茶树芽叶数主要对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起作用,芽叶质量取决于芽叶内含成分和持嫩性等。高产与优质,在茶树遗传上呈明显的负相关。在栽培上,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与树势,优化茶树发芽而达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洣江茶场十五亩一分五厘高产茶园,从1975年至1981年,分别亩产干茶九百斤以上。茶叶高产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高产的基础是农业土壤。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直接影响茶树的生  相似文献   

20.
黄继仁 《中国茶叶》2000,22(5):12-13
改革开放为茶叶生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茶叶向优质高产发展。21世纪的到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为茶叶生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茶叶生产与全国农业形势一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茶叶是放开比较早的产品,1984年就开始步入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明显。茶叶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平均单产和名茶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茶园面积的变化 1999年全国茶园面积 113万hm2,比 1979年的1051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